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堂好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反复"打磨"。通过三次试教,探讨了三种导入的方式对应的三次"打磨"的过程,"打磨"一堂好课的过程,既是一次次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次次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更是一次次经历和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充分体验,我们才能真正学会。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充分体验呢?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经历先独立备课,再一次次试教、一次次研讨、一次次更新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实施以下转化教学策略是上好一堂课的好方法。一、变"静"为"动",让教材"活"起来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中的一  相似文献   

3.
张丹 《考试周刊》2014,(91):16-16
杜甫作为一介儒生,一生漂泊,仕途坎坷,虽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但始终未得偿所愿,正是一次次仕途上的打击、一次次流离失所、一次次面对满目疮痍,才让这位书生真正看到人间疾苦,真正感受到世间百态,真正成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的"忧"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杜甫的"乐"是"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心是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杜甫对苍生的关照是一种终极关怀,而这正是儒家士大夫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卢健仪 《班主任》2004,(9):17-17
对于"下一次"这个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倘若学生考试成绩差了,老师总会安慰一句:"不用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下一次再努力吧!"然而,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下一次考试,成绩依然如此,对于这些他们无所谓,因为一次又一次的"下一次"使他们养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5.
胡近勇 《科学课》2008,(6):23-23
从执教科学课的第一天起,我就用心灵体验"探究",感受着新课程带来的不适应,分享着我的小伙伴们一次次发现、一次次惊喜、一次次成功的愉悦。一学期下来,盘点一番,信手便可以捡起数颗闪光的"珠玉"来。  相似文献   

6.
编者小记:这期职场"特别策划"让我备惑头疼,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思维几近枯竭。整个前期思考过程花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自考"与"就业"两个词语来回不断的在我内心深处撞击,怎样将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自己也在一次次的质问,原有的念头与想法一次次被颠覆,又一次次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启动的"我对大学生活作一次反思,我为上大学找个理由",只是西南大学主题学风教育"六个一"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另外几项活动分别是一次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班级导航,一次对父母的大学生活汇报,一次主题班会,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一次校报、BBS、院刊、班报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探究实验具有开放性,但正因为开放性的特点,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现象。如何对待教学中的"意外"现象,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如何让这一次次的"意外"演绎成一次次的"精彩"呢?本文以探究实验"pH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进行一次伟大的变革,它不仅是一次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变革,而且是一次勇于打破传统的"应试"模式,向"素质"转轨的历史性革新.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学习语文关键在于"理解",只要理解了自然而然就能够运用。在"理解"上强调了教师的指导,然而在"运用"上仍采用"无师自通"的方法。而我认为学生从"不理解"一"理解"是第一次飞跃,而从"理解"一"运用"是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中,第二次飞跃更难,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难点不是"理解",而是"运用"。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从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说的三个"一次"是指一次函数、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方程又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这三个"一次"  相似文献   

12.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邓小平亲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以苏为鉴"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为第一次,1978年批判"两个凡是"为第二次,1992年"南方谈话"为第三次。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邓小平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一次思想解放,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高三的日子不好过!"又到了迎战高考的日子,我时常想起自己的高三——同样是一次次的挑灯夜战、一次次的睡眼惺忪、一次次的"困倚危楼"。我们都会用"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一个人的勤劳,但却不知道该用什么字眼来形容高三那段日子。是勤奋刻苦吗?是煎熬忍耐吗?我却觉得我的高三不仅仅如此,因为,我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人生长途与心理历程,大抵呈现出"呐喊"而"彷徨"——"彷徨"而"呐喊"——"呐喊"波浪般推进之势。后一次"呐喊"总是前一次"呐喊"的提升而非简单的重复式的循环;"彷徨"是间歇,是休养,也是前一次"呐喊"的总结与后一次"呐喊"的准备。鲁迅正是在这样的"呐喊"而"彷徨"、"彷徨"而"呐喊"再"呐喊"的渐进过程中,成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的,其作品达到20世纪中国文学无人逾越的高度的。  相似文献   

15.
习作内容: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小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经历"第一次"获得的启示。习作指导:1.认真审题,紧扣关键词。这篇习作必须写"第一次"  相似文献   

16.
许多教师都在埋怨,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他们抱怨课堂上的"知音"越来越少了,大多数时间教师都在"一言堂"。面对一次次冷场,一次次尴尬,教师往往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一味埋怨学生。于是,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这样  相似文献   

17.
欢迎来到咱班"奥运会"赛场,我将带你进入一个别具一格的"奥运会"。在精彩的"奥运会"开始之前,我先介绍一下咱班的"奥运会":谁都知道真正的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而咱班的"奥运会"恰恰相反,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各举行一次,一年就能举行四次。你不会因苦苦等待四年而  相似文献   

18.
那个小小的她,很是可爱。一次很偶然的瞬间,我"触摸"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自卑。是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改变,让她开始收获自信,也让我开始明白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正>一、磨课所谓"磨",即打磨、研磨的意思。把"磨"字放在"课"前,形象地告诉我们,高效课、精品课是如何诞生的。笔者以为,"磨"的功夫应主要集中在备课上。从某一角度说,磨课"磨"的是课前准备的工作与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要完成一次次业务上的蜕变、化蛹成蝶,最终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必然要经历一次次的磨课。我听过一节初中语文课,教学童话  相似文献   

20.
张荣芸 《中国教师》2011,(Z1):79-79
<正>【片段实录】师:在《桃花源记》中,"外人"出现了三次。请同学找到这三处?生:第一次是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中。生:第二次是在"遂与外人间隔"一句中。生:第三次是在"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中。师:注释14告诉我们,这三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