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信息价值度,不断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受众选择性接受的特征,创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网络环境,是网络条件下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策必然在目标和内容上发生一定的扩展和迁移.  相似文献   

2.
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过程,传播的效果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管理规程的不完善、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信息的无归责状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规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实施的正确舆论导向,主动研究受众选择性接受心理和认知水平,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专业技术条件,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变革,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分析了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若干理论问题,并就高校利用微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大部分人都把重点放在"大众化"上,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而不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当前只有正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中面临的问题,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部分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迷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内在要求和根本所在,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信仰问题。要回应实践诉求,创新传播途径,壮大信仰主体,转变政治语言,倡导信仰仪式,建设红色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大部分人都把重点放在"大众化"上,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而不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当前只有正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中面临的问题,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各有其特定内涵;在当前条件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力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时代化;突出社会实践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多重传播学角色;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的传播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传播的路径。本文主要从新媒体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的内涵解读、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困境及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传播的路径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1])。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是借助于大众化载体传递和承载马克思主义内容或信息,是一种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运用和促进传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实体和活动形式。载体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广度、深度、效度的重要变化参数,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就必须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以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必须促进语言载体民族化、活动载体民俗化、组织载体本土化、文化载体时代化,使之适应政治文明新形势,展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充分发挥载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作为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优秀人才培养之地,是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结合当今大学生思想认知的特点,根据他们思想认知及存在问题,引导大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李超 《华章》2010,(2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伴随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强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在以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吸取经验,以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利用微信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非常必要和可能的。微信平台给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机遇,促进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化、实现了传播主体真正的平等、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微信平台出现也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挑战: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育人功能的边缘化,从而消解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降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度。高校利用微信平台要在以下方面着力:思想上重视微信平台的作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微信传播平台的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微信交流环境,加强微信平台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是"化大众"。微电影以其自身传播优势,成为现代社会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桥与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传播空间的拓展、传播效率的增强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之质量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备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注重发挥群体领袖的作用;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表述内容的通俗化和多样化;发挥论战与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现代化;提高普通民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参与度;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5.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探索者、实践者与开创者.他笃信力行,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说明中国的实际问题,完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发展史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历程中的地位.本文充分利用了相关文献,力图对艾思奇解放前的哲学贡献进行梳理,对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中的地位、贡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过程,文章力求运用传播学的有关知识,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受众出发,对其心理状态(求新心理,求实心理和逆反心理)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求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作为当代农村的新生力量,对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重要作用。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最终体现为广大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及践行的程度。从传播学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传播过程,大学生村官应充分运用传播学知识分析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重点从确立其"意见领袖"地位、凝练转换传播内容、优化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等方面,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农村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大众群体中的传播过程,其主体、内容、路径和实践效果四个维度都有不同要求。在当下的社会变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必然面临挑战,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从大众化的传播来看马克思主义,对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提出了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为群众理解并被自觉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探索和制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终极追求是不谋而合的,二者之间是内在统一的。坚持群众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