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之问与中国之问的理论结晶、时代之问与世界之问的思想智慧、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塑造新型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意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是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举措,助力他国借鉴学习和推进人类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迫切要求。更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向世界,必须打造立体对外传播体系以扩大中国理论影响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以增强中国理念亲和力,对接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以促进中国方案认同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以彰显中国思想感染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以提升中国精神传播力。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组织系统如何实现高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事物的“发展”类型之一,必然要遵循一般的发展理论。国家战略是面对国内外复杂关系和错综局势时国家层面所采取的超前的、全面的、系统的治理模式与总体方略。为统筹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迫切需要构建起一整套无缝衔接、结构合理的国家战略体系。基于总体国家安全与发展的视角,国家战略体系必定要特别关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子战略,因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之基础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确立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及其各领域的子战略,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必定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高质量教育系统以确保智力上的强大支撑和各级各类人才的供给保障,同时这也正是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话语传播对话语权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而话语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际竞争的利益问题。在推进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过程中,会面临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主义、自身的传播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话语传播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尊重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话语质量,提高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国话语的传播体系与机制,来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媒全球化时代的强势来袭,国家形象和国家旅游形象问题日益成为国际传播和国际旅游领域里的研究热点,成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普遍关注的一个极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为制定与完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国家战略,必须立足于全球传播语境的国家形象战略高度,实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全球本土化"战略,并贯彻落实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跨文化全球整合营销传播战略,以解决中国国家形象与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形象"和"自我东方化"等跨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际间的竞争与较量,不再仅仅局限于以经济、科技、军事为标志的硬实力比拼,而是更多的依赖于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能力作为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其自身建设的实现程度直接体现着一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同时作为文化国际传播、文化力量展示的重要载体与渠道,也关系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程度和影响深度。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包括: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增强战略意识;加快新老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国际一流媒体;重视网络媒体建设,构筑文化传播阵地。  相似文献   

6.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作为伟大系统工程需要由中国道理来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至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生成的必然逻辑。国家形象战略概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是阐述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形象战略是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手段调动、挖掘、协调、整合各种战略资源来追求和塑造国家理想形象的科学与艺术,具有价值主导性、合作共赢性、文明互鉴性、传播适应性等特征,要受到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国家身份、国家实力、国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来源于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理论,其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与实践创新,对树立良好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尊重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平发展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在新世纪初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它既是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主要的战略途径包括:加快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强睦邻友好,促进区域合作;建立中轰战略合作关系;坚持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加强软实力建设;等等。D820  相似文献   

8.
信息与外交、军事和经济被视为国家实力的四大要素,美国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把战略传播列为国家实力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战略传播的概念演化、作业流程和作业要点,作者认为,战略传播的实施关键是“影响控制”(即“意义控制”)。  相似文献   

9.
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争取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关键。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大背景、国际传播理论、国际传播战略等方面做剖析,确立唯有制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大战略,坚定推行各项文化国际传播的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方能构筑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联盟已经成为世界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TU9以保证德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领先地位、提升德国国际竞争力为使命,以推动工程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培养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战略目标。TU9通过强化声誉效应、异质资源、合作基础的内部优势,利用国际流动壁垒消除、国家战略支持外部机遇实施国际化战略和质量保障战略。借鉴德国经验,明晰战略目标以打造理念共同体、立足战略环境以实现特色发展、提升战略管理能力以推进联盟治理现代化是我国一流工程教育联盟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随着国际关系的转型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治理理念的兴起,强化了国际组织作为独立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意义,国际组织的触角不断深入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推动着国际体系结构的转变,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组织体系。以此为契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调整和重构。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实现、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平台。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仍亟需从外交战略高度加以全面谋划,切实增强议程设定能力,重点推进周边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俄乌冲突中,互联网平台对于俄罗斯声音的屏蔽和钳制,以及西方媒体界、企业界和文体界对俄罗斯的抵制反映了西方战略传播的同频共振,这种同频共振是在触发了西方共识机制的情形下形成的。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到最近的俄乌冲突的舆论攻势,西方战略传播围绕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为表征的抽象人性论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协调行动模式。在战略竞争和军事冲突中,西方战略传播的优势更多体现在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组织乃至个人的同频共振。西方战略传播的同频共振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撑。就硬件而言,西方国家的优势正在受到中国的挑战,某些方面已经被中国赶超。就软件而言,凭借着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传播实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话语系统成为西方国家向全世界进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方式、维护霸权的手段和资产阶级推扩其统治思想的“糖衣”。这套话语体系通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和文化教育机构的传播和诠释变成所谓的国际社会主流价值共识,同时也是西方战略传播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统研究生教育治理研究的分析,从政府“战略三角”模型的全新视角探究研究生教育现代化治理路径,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实情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矩形”战略模型,即价值—支持—运作—创新。从战略视角解读研究生教育现代化治理,发现价值体系与支持体系不健全、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显不足等主要治理困境。对此,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战略建设过程中价值体系需要因时而进、支持体系旨在因需而实、运作能力做到因事而举、创新能力强调因势而新。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部2012-2016国际战略》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国际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战略》详细描绘了美国2012—2016年国际教育的愿景,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层次清晰的战略目标体系,反映出今后一段时间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的基本走向:一是教育先行,凸显教育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基本理念;二是标准引领,强调以优质标准培养公民的全球素养;三是兼取众长,倡导以积极的教育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四是系统谋划,主张以整体协调的方式推进国际教育。  相似文献   

15.
软实力建设已上升至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高度。根据当前国际软实力竞争态势和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现状,准确定位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目标,并根据中国软实力建设资源禀赋的特点,合理选择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举措与推进的优先序,是充分发挥中国软实力建设后发优势、实现软实力水平持续快速提升的关键。中国软实力建设战略的基本框架,主要涵盖战略目标定位、主要战略举措两方面的内容。从"资源禀赋—行为能力"分析框架审视,中国软实力建设方略主要包括软实力资源开发和资源运用能力两大战略举措集群。在软实力建设的优先序选择上,应以着力推进执政党、政府和民众价值观转型与以政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全面制度创新,内聚民心,外增互信,实现软实力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恰逢其时。国民经济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构建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一般理论框架以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为其根本方法,着力于研究经济发展、人民中心与国家功能三大问题。其核心概念为国家、人民与经济,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根本遵循,经济与国家关系、国家与人民关系和经济与人民关系是其基本关系,国家如何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是根本逻辑,根本逻辑中包含国家逻辑、人民逻辑和发展逻辑。进一步地,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实现形式的基本保障。总之,本文围绕着话语体系基本问题,构建出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关系、根本遵循、运行路径、基本逻辑、实现形式、基本保障各要素及其内在机理在内的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一般理论框架,初步彰显了这一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关键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以此作为分析工具,中国教育在国际传播中应构建包括政府、学校和民间力量在内的多元协同传播主体;推广普适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传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分享中国教育扶贫的经验、中国特色的教学研究制度、教育对外开放理念,以及教育战略规划经验;打造多方位的传播渠道,通过大众传媒、人际传播、境外办学和国际平台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找准关键传播对象,在国家层面将意见领袖作为关键传播对象,在区域层面以支点国家作为关键传播对象。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中国在教育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还要秉持“共享”的理念,善于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的成功经验,采用分众化的传播策略以及相应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战略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战略主体、战略指导思想、战略对象、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七个方面对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创新,在战略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上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期望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战略框架和实践指导,在把握战略主动、进行战略创新、树立战略自信、推进战略实践、抢占战略制高点五大方面,具有丰富的战略意蕴,是新时代国家战略形成和发展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未来战略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高涨,中国国家形象战略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种种挑战。其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博弈;意识形态中的"刻板印象"或防范心理;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能力的制约。面对挑战,中国国家形象调整在战略思想上倡导"和谐"价值理念,构建国际社会认同;在战略目标定位上奉行"新国际主义"原则;在战略手段上更加灵活,注重"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内外形象"的协调统一;在舆论宣传上更加主动、及时、理性和务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