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有材料力学教材中,对总弯矩图绘制方法的分析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总弯矩图绘制一般方法;并对总弯矩图与两平面内弯矩图之间的内在联系,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2.
建筑力学中的弯矩图绘制使许多人感到不易掌握,对于弯矩叠加法的应用更是迷惘,本文对弯矩叠加法作了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使人们从整体上对弯矩叠加法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直梁弯曲变形中内力和外力的微分关系的研究,找到了剪力、弯矩图的内在规律,从而得到一种快速简捷画内力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推导,确定了简支梁绝对最大弯矩与跨中截面最大弯矩差值的上限,从而对实际设计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程力学中的弯矩、惯性矩、杨氏模量、剪应力、最大剪应力、距离、(杆)梁的半径等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且比较难理解.通过对这些物理量的定义及数学推导可以使他们的关系更加明晰,通过在求解梁的悬挂极限的应用,我们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并解决工程科学中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梁荷载、剪力、穹矩间的微分与积分关系对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特点给以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叙了连续梁弯矩、剪力影响线和支座反力影响线的计算原理以及按其原理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为连续梁的设计提供了方便和有效的计算手段。  相似文献   

8.
叶宏 《鄂州大学学报》1998,(1):58-60,64
分析梁受力时,最大弯矩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现浇砼肋形楼盖主梁属多跨连续梁,其上作用的活荷载在各跨的分布具有可变动性,故而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活载的最不利分布,分别求出各种荷载分布下其控制截面的弯矩,并按荷截叠加其内力相应叠加的原理绘出它的弯矩包络图,再利用砼受弯构件设计理论,计算出各控制截面的配筋数量,主梁抵抗弯矩图与弯矩包络图关系,并结合砼构件构造要求和施工经验绘出其结构施工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强预应力混凝土板桩截面的抗弯系数的3种不同计算方法,探讨了板桩截面形状、尺寸与抗弯系数之间的关系。与现有的其它类似板桩产品相比,新研发的高强预应力槽形板桩有效提升了截面抗弯系数,提高了混凝土板桩的抗弯弯矩和抗裂弯矩。研究成果将对高性能预应力混凝土板桩优化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2根外包钢-混凝土连续梁试件进行了静力加载实验研究与承栽力分析.测量并分析了试件的荷栽-挠度及荷载-应变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钢筋和外包钢梁通过抗剪连接措施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在承栽能力极限状态,负弯矩和正弯矩最大截面的塑性应变均充分发展,并形成比较理想的塑性铰.随着配筋率的提高,组合梁受弯承栽力明显提高,而延性和转动能力相应降低.在试验数据基础上,给出了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区极限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函数极值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讨论多元函数求解极值的理论方法,并通过典型例题阐明多元函数极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柱下条形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地基反力符合直线分布,可视为刚性基础梁。现推导和讨论计算刚性基础梁内力的主要方法——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14.
应用广义图乘法分析荷载与连续梁三弯矩方程关系.若杆内有对称荷载,则三弯矩方程简单;简支梁弯矩图的面积能表示荷载对连续三个支座弯矩的作用.任意荷载的作用含反对称荷载分量的图乘剪力的作用.若杆内荷载是同方向,则反对称荷载比弯矩图面积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给出电势多极展开中多极子的物理图象 ,并对电四极矩的几个定义式作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根据陕西省禹阎高速公路芝川河特大桥桥头段路基位于 边坡深挖方路堑段,与周边农田 差达27m之多的情况,提出将预制厂设置在桥头路基左侧线外农田的方案,解决施工中50m预制T梁的场地设置,移动、下落、运输和安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陕西省禹阎高速公路芝川河特大桥桥头段路基位于髙边坡深挖方路堑段,与周边农田髙差达27m之多的情况,提出将预制厂设置在桥头路基左侧线外农田的方案,解决施工中50m预制T梁的场地设置,移动、下落、运输和安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测量和检测问题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随着生产力水平与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测量和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电工程测试技术中,应力、应变测量技术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就被测件在复杂受力状态下应力、应变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