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自行消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作出的科学预见。这种科学预见,同样应经受实践的检验,由实践经验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是对几千年来人类哲学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是人类对哲学研究的诸种问题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问题,是贯穿其他一切哲学问题中构成它们的本质内容和核心问题、并统帅和制约着其他一切问题的最高问题,也是各派哲学都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提出,把人类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理论不仅在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它对现时代哲学的发展,更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和世界观方法论意义。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开宗明义地宣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科学设想是自由人联合体;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和谐关系;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实现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工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是马克思用以考察和研究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和重要方法论,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和深刻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枢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讨社会分工是马克思敲开人类社会"历史之谜"大门的最有力的叩击。首先,社会分工是马克思深入考察人类社会结构和系统描述社会历史进程的"切入点",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基础和新的出发点;其次,社会分工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形成的特有"视角",并借此科学地预见了未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更高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最后,社会分工是马克思考察现实的人的发展历程的基本方法论"支点",并找到了一条消灭异化和私有制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消灭分工。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交往的基本内涵: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交往发展的结果必定是世界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将其交往理论运用于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阐释了交往对于发展和保存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民族发展和融合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哈贝马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可以丰富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夫一妻制是迄今为止人类家庭史上最高级的家庭形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一夫一妻制理论,并科学预见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在未来新社会的发展状况。在一夫一妻制基础上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基本上具备了建立以男女平等、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一些不利条件。构建和谐家庭,必须充分认识一夫一妻制的进步意义,不断提高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质量,深入批判性自由论,维护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辩证思惟是人类思惟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论证的工具。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惟。”“恰好辩证法对于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思惟形式。”因此,培养青少年辩证思惟能力是开发智力、发展思惟能力的核心,是帮助青少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方面,是培养大批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20,(1):65-70
社会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具有现实性、主体性和社会性。马克思曾鲜明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创造了一系列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个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以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本文在忠实原著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内涵,反本溯源,从主体、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以期为国家治理改革和社会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人类自身的生产又对物质资料生产具有反作用。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的基石。建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过分强调人作为生产者创造力的无限性,而对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估计不够。对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人口理论的误读,使新中国政府对当时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政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是我国教育公平思想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科学内涵是解决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理论前提和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主要包含教育公平的崇高理想、基本要求和实现条件三个方面。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崇高理想;受教育权利平等、机会公平和条件公平是基本要求;生产力发达、政治平等和法制完善是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深刻观察后总结出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通过长期的革命与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见观,并赋予其崭新的内容。先进的阶级目的性决定了其预见的科学性,使之成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的重要手段,邓小平的科学预见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预见、微观预见和应用预见,并从时间和数量两个维度着手使科学预见这一观念构建清晰容易把握。在实践中不断使观念对象化,即“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达到实践与理论预见的互动,是其预见科学性的体几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3.
一夫一妻制是迄今为止人类家庭史上最高级的家庭形态。真正的一夫一妻制是以爱情为唯一基础的家庭形式,它体现了男女平等和妇女的真正解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一夫一妻制理论,并科学预见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在未来新社会的发展状况。在一夫一妻制基础上构建和谐家庭对于进一步推进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的直接继承和伟大发展。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深刻地考察了人类社会,无情地揭露了近代资产阶级不仅残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而要使全民族有理论思维,首先作为先锋队的党要有理论思维。我们党就是一个善于理论思维的党。“四个基本”形成发展的历史表明,在新时期新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尤其是从十三大到十六大的四次代表大会,都以理论思维取得丰硕成果而彪炳于世:十三大大体形成基本理论,首次完整表述基本路线,于是有了“两个基本”;十四大初步建立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以阐述政治上如何正确对待“左”和“右”的错误倾向、经济上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问题丰富充实基本路线的内涵;十五大进一步阐发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它的历史地位,依据基本路线提出基本纲领,从“两个基本”推进到“三个基本”;十六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基本理论,概括了十三年来的十条基本经验,又从“三个基本”推进到“四个基本”。这是我们党关于理论思维和理论创新,在理论上勇于实现与时俱进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党愈益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6.
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意识的结构主要有两层次划分理论和三层次划分理论;社会意识的功能主要包括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维护和批判现实的功能,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和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与里程碑。高技术新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向21世纪,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能源和新材料将成为各国高新技术和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科技领域。因此,有预见地针对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培养高质量、高  相似文献   

18.
质疑"马恩对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理论界都有人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与恩格斯的哲学不仅是有差别的,而且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恩格斯则主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二元对立;(2)在历史发展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强调人的活动的重要性,恩格斯则片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是机械决定论.作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依据,从以上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马恩对立论"是虚构的、不能成立的.文章还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和详细阐发他们的理论的过程方面,论述了二人思想的基本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和谐作为哲学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从人类本性上说,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把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提高到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理论高度,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出了“和谐社会”。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其深层意蕴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主义理想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和发展趋势作科学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预见和设想,是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应有的规定性所作的理论论证。社会主义现实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的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近年来,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打破了过去我们曾经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某些僵化的理解,排除了社会主义不正确的附加,这对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用社会主义现实否定社会主义理想的思想倾向,其特点是用社会主义现实与理想间的差异来否定社会主义理想,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些设想没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变成现实,以此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是空想。现实社会主义真的已推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证明他们的设想是空想吗?弄清这个问题是有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