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海南教育》2013,(4):26-27
<正>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三条基本理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指导思想。新课程强调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课程将重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不是纯粹的科学世界。那么,信息技术整合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去认识和理解生活实际中的地理现象及其原因,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其实就是我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初中阶段的基本课程之一。但是一直以来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当前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针对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性与实践性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课程,使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可以了解到它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使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为生活而服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借此在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雷晓玲 《考试周刊》2014,(34):135-13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初中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显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日常工作中,WPS 表格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也给人们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WPS 表格教学课程的开设,可以从学生时期培养出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价值。翻转课堂有效地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WPS 表格教学中,能使学生的地位在课堂中得到提升,让学生成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WPS 表格教学中的主体。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功课,本文以有效运用翻转课堂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WPS表格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学信息技术(IT)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并发展迅速的学科,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更是人们终身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掌握好这一工具,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教学了。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课程,但是其在社会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却不仅限于一门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学生的学习、毕业后的工作,设计师的设计,编辑的写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与这些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周进 《教学随笔》2008,(3):23-23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是一门新兴课程,但已经在大部分学校普及,这门学科实践性较强,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我国高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幼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幼师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幼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原则和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幼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回归生活,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改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社会对人们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各行各业都在招收具备良好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优秀人才。这一时代背景就促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本身便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所以教师也应该利用本学科的教学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完善学生的信息素养。从通过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互动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评价手段三个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我国高中必修课和若干选修课程体系之一,与其它学科相比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它重在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要放在让学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上,要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总目标,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软件培训式”的教学,使得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致使大部分学生很难将信息技术应用并服务于实际生活,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并培养学生将信息技术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家教育部门认识到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设置信息技术课程,从小学生抓起增强信息技术素质。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新兴科目,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较大。本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列举一些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初中生学好信息技术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而言,其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迎合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开辟主题模式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针对主题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进行分析,探讨开展主题模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课程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并能够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以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追求和目标。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较强,其教学方式需要生活化。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一、教学内容基于生活经验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信息技术课堂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想要在这个阶段更好地生活学习,就必须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浪潮。新课程的改革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也有所体现,信息技术不再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门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主要分析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们的许多小学也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虽然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相对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我们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在21世纪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毕竟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能有效地辅助学生的学习.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弥补了我们以往教学方式上的某些不足,信息技术能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