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数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汉语数字蕴含了丰富的汉文化色彩。本文试图从构调能力、模糊表达、排序功能、修辞特点等方面对汉语数字进行语言阐释,以揭示汉语数字的语言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发展基于语言的运用.汉语中的许多比喻词、借代词、拟声词、量词等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修辞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汉语史应该包括对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汉语发展史的体系.其理由至少有这样三点:(一)许多语言现象得以产生需要用修辞学的理论来解释;(二)结合修辞来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正确解释词义;(三)结合修辞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考证、校勘.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字词语。数字词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的民族形成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这些数字词语由于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经济生活和认知思维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它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产物。谐音修辞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的大量出现同网络语言独特的生成环境及使用者的心理相关。网络谐音共可分为汉语谐音、英文谐音、数字谐音、符号谐音、字母谐音、数字字母缩略谐音等共六类。谐音在网络语言中取得了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心理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在广告语言的创作中,需调动各种修辞手法增加语言魅力,吸引受众。每种广告语言、广告修辞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心理战术的目。如何最大限度地英译汉语的广告修辞,使目标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一样的感受,充分调动西方目标消费者的购买欲,是汉语广告英译的一个要点。本文从广告修辞的几种心理机制切入,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汉语广告修辞的心理机制及英译。  相似文献   

6.
汉语修辞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新时期,修辞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新的发展形势下汉语语言修辞的理论与学习方法.在修辞理论上,主要就是研究对象与研究的范围、修辞观方面的理论、修辞原则等理论;在修辞方法上,主要就是语言修辞与语法的结合、科学与人文主义的结合以及传统的修辞手法与现代修辞手法的对比.通过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探究,为更好地学习汉语语言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曹石珠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3):51-55,59
长期以来 ,汉语修辞学体系基本上是语言要素修辞一统天下。实际上非语言要素不仅可以构成一般性修辞 ,而且可以构成修辞格。非语言要素修辞理应成为汉语修辞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汉语修辞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应包括语言要素修辞和非语言要素修辞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产生出新的词语,修辞方式和造词法是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一种,修辞方式不只是指修辞格,而是一种广义的修辞手法,本文从新词语的修辞方式造词法的方面来考察修辞手法在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美新 《广西教育》2011,(27):80-81
在汉语修辞教学中,在注重研究显性语言,也应关注和研究隐性语言,讲求教学方法,提高汉语修辞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数字的虚指意义实质上就是英汉语数字的修辞意义,而数字的夸张性修辞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主要从模糊语义学的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比英汉语中数字夸张的各自表达方式,在探讨语用功能的同时试图挖掘隐藏在这些不同数字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英语和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英汉比喻修辞格虽然在喻体及承载的文化上有相同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文化的异质。由于英语和汉语比喻的这一特征,在翻译时,可采用归化和异化手段,但根据跨文化交际的原则,翻译应是一种跨文化行为,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播知识,更是为了文化的交流,是为了让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因此,在英语比喻的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更有意义,在必要时辅以异化和归化综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就英语比喻的表达结构、喻体及语意等与汉语进行了比较,并对其比喻喻体的表达特征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性词语。根据比喻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在构词过程中的隐现变化,英语比喻性词语可分为完整型、残缺型和单一型三类。了解英语比喻性词语的结构特点,并进而探讨其汉译方法,有助于掌握这类词语的修辞特色和内在涵义。  相似文献   

14.
Zeugma是英语修辞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种辞格,它利用词语语义上的顺延形成一种奇妙的搭配方式,能产生强烈的语言感染力。在翻译中,对轭式搭配法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即采用与其相类似的汉语辞格拈连;二是意译,有两种情况:一是得“意”忘“形”,只取其意;二是得“意”换“形”,即采用其它辞格译出。  相似文献   

15.
在认知隐喻视角下从联想方式、形式与概念对应情况及喻体喻义异同方面考察英汉动物隐喻形态与文化认知模式的关系。一方面追本溯源探究动物喻体选择背后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神话传说、文学传统、历史典故、情感价值等方面的文化认知模式如何引导和制约隐喻表达的构造;另一方面分析隐喻表达的形态,推导出隐喻表达背后的文化认知模式。通过这两方面的探讨,展示文化如何为词语联想提供同现语境、先验语境和聚合。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精读》(修订本 )中的修辞用法很多。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修辞用法 ,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比喻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美学功能和信息功能的结合。由于每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共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点和习惯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文化习惯使得比喻在其表述和理解上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采取各种补偿措施,才能把原文的信息恰当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使比喻的美感因素在翻译中对等再现。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颜色词的互不相等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浸透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民族文化的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文章通过汉英不同的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如实地反映英语国家的社会现实。英语颜色词的引申意义、比喻用法、惯用法,与汉语颜色词的表达方式存在异同,把英汉颜色词的异同之处加以细心研究,分析对比,并对颜色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加以深入地理解,对于扩大英语词汇量,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更深一层地了解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政论汉英翻译应统筹兼顾,跨越中西语言文化沟壑.实现文本的顺利转换的要求,认为在实际翻译中把握好典型动词、修辞格、特色表达和长句四个汉语政论文的关键性语言特征,是做好翻译的关键。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其英译本,分析“四个关键”的特点及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1位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了”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了”字有表时的因素,也有表完成体的因素,但其比例都不足以说明其是“时标志”或“完成体标志”;2)“了”在表“完成”的意义上,与其说是个语法手段,不如说是个词汇手段;3)“了”表“实现”义的说服力比表“完成”义要强,但是要承认这是一种“体标志”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