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德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教师、学生作为道德主体来重视,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的提升。改善人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引导和提升。重视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把尊重人的价值、崇尚人的人格、重视人的尊严、维护人的权力、提升人的道德…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德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教师、学生作为道德主体来重视。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的提升。改善人的道德生  相似文献   

3.
在中职校推行"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尊严与人格、人的需求满足,强化服务意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4.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把握其思想倾向;(2)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挖掘其潜在能力;(3)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体育观是人们在对体育的认识过程中倾注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人为尺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重视体育的人文价值,通过体育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做到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它的核心在于强调体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它注重人在体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具体体现为对全面现代化人的追求。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全面塑造人,包括身体的改造、人格的塑造和对人心理及精神世界的引导、社会化过程的促进。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较为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其美育思想探求的是人性的解放及人格的全面发展.蔡元培认为强国富民的根本措施就在于启发民智和培养民德,以美育塑造人的个性发展,以个性发展来推动人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美育的手段实现国民人格的全面发展,最终以人自身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正是这种以人为目的、为核心的思想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与今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是指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凸现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明确了高校德育的目的更主要的在于在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进而提升其生命价值,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德育要增强其实效性,就应该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在德育工作中尊重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完善,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在构建现代德育体系中实现五个统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现实的人";充分发挥"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不断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为本,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大力张扬其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价值性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性和人性化超越。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巨人传》中的教育观,目的是要学习拉伯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今天的教学服务。我们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尊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主体性精神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对传统德育的反思随着人们对传统德育的重新认识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 ,必须重视和加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南京师大班华教授认为 ,现代德育的精髓是“主体———发展性” ,现代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它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促进其个体道德的发展及道德人格的提升为宗旨 ,并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作用和地位。这个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培养 ,促进人的德性发展”。这种现代德育思想其基本特征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个体的需要、个…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的精神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精神和灵魂、引导人认识自己的价值、完满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面对新时期人文精神的失落给道德教育带来的道德冷漠、道德滑坡等挑战和问题,从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角度诠释道德教育的真谛,唤醒并对接人的内在精神需要,激发人超拔的内在精神动力,从而型塑道德教育的精神品格,成为当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内容的儒学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点和根本对立的地方。二家都坚持性善论为主流,儒家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儒家培养大一统的君子道德人格,人本主义培养个性化的人格,儒家主张由教师给学生决定课程内容,人本主义主张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儒家认为师生如君臣,人本主义坚持师生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物质需要,却导致人们精神追求和主体价值的丧失。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需要价值向度的偏离。确立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人的需要的价值向度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旨归,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唐君毅思想可以心灵哲学命名之,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以心灵的超越本性为基本认定的道德主义;其次,心灵超越性的现实化历程所构成的人文主义;最后,精神生命贯通流行的心灵境界论.他把心灵的超越本性建基于日常经验之上,使之成为价值和意义世界的生成根源,消除了传统的形而上性质,且没有轻率肯定人的普遍本性,又解消了价值和事实、道德理性和科学理性之间的对立关系,同时还避免了西方哲学所内含的主客体间的困境,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哲学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哲学是对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思想体系架构,它不仅是思想理论的创造性的反思,也是对身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体验的直接描述。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可归结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本体论是其思想学说中的世界观和基础理论。工夫论就是其心学的方法论。工夫论是本体论的具体的展开,它探讨人生宇宙本体的呈现和实现的方法途径。境界论就是其道德修养的目的论,它说明了人生的意义。自得、体验、实践是诠释阳明哲学的三个要素、原则。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坛领袖,他当时所推动的文学革新运动,尤其是他所倡导的重道的文风,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这可以引导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去理解文学的作用与价值。文学具有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与价值,它所表现的道德情操和艺术精神是不可替代的文化内容,尤其是艺术精神,更是其根本价值之所在。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文化整合的时代,新的文化观念已经产生,文化可以分为人文主义文化和理性主义文化。如果说中国文化更多的是体现了人文主义和人文理性的一面,是“使人更加人化”的文化,而文学又于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我们在今天直面现实时,更应该为中国古老的文化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早就由文学的力量而汇聚起来的那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身就具有不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往柯林斯之路》是英国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小说之一。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大量创作素材都来自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并借此来反映“社会”和“道德”的主题,进而批判现代工业文明隐藏下的英国人的自私冷漠、情感麻木的灵魂,以及缺乏沟通与理解的荒凉的情感世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真诚”。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消极的、扭曲的、低级的文学精神价值取向日渐风靡,积极的、健康的、崇高的文学精神价值取向却遭到排挤.笔者认为,这种积极的、健康的、崇高的文学精神价值取向应体现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关注个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进步,关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气”作为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有着原创性意义。“气”是体验的世界,生命的本真,它不仅是人生命的元素,也是人精神的原生性形态,是思想感情获取本原性力量的源泉,这些特性,使“气”具有成为创生文学艺术母体的意义。再者“气”也决定着人的个性、气质,而一个作家独特的个性和气质,则决定着他作品的独特风格,并使其获得独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对幸福的追求需要内在精神动力,这种动力来于人对自我发展本身的自觉,来自人对生命价值与人生目标清醒的自我意识,来自人对探索与认识世界的冲动与觉悟。只有当人对世界的探索及自身的发展具有理性自觉的时候,才会产生强大的发展需求和发展动力,才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在人类认识、协调、利用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活动过程中的精神实质,它们唤起人追求幸福的欲望和需求,激发起人追求幸福的动机和动力,支配和支撑着人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