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使文化建设面临新的课题,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使大众审美文化真正朝看人民的方向健康地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并努力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大众审美文化是一种商品,因而具有消费性,拥有自己的消费主体与消费载体,其核心消费动机是娱乐动机,还有审美、认知、社交等其他动机。消费性对大众审美文化既有正面影响,亦有负面影响:一方面,使大众审美文化具备发展的活力,促进其普及;另一方面,导致文化个性的丧失,弱化大众的审美能力,并产生媚俗倾向。  相似文献   

3.
影视艺术以面对真实受众的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体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了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当下影视艺术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最活跃的部分,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但它需要更进一步的引导与规范。以有利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传统哲学美学、理论美学的知识结构、话语体系与理论的言说方式,同时也对高校美学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提出了挑战。很显然,高校美学教学一味遵从传统哲学美学的理论范式,已表现出一定的理论局限性。因此,必须结合大众审美文化的审美经验与现实品格,对美学的教材编写、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才能使高校美学教学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精神,真正使学生领悟到美学的理论关怀属性与人文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的崛起,使90年代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三足鼎立的格局,90年代各种类型的小说创作,在这个转型期的文化语境中出现了回归现象,回到现实社会的大地上与大众审美的期盼中,而且就总体而言,还出现了有别于80年代的几种重要倾向与现象。  相似文献   

6.
久居芝兰之室不闻花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我们身处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紧密交织。本文基于对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的理解,分析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在文化参与上的大众性、商业性、复制性的契合;以及在审美方面之个性化、多元化、娱乐化的契合,并以此让读者对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有更深地了解。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高校审美文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审美文化教育是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背景下,高校审美文化教育不应亦步亦趋,丧失高等教育的宗旨,而应找到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切合点,使之成为能够迎合青年学生接受心理的审美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审美文化是异彩纷呈的,也映射出当代大众审美价值观的蜕变。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当代的大众审美文化可谓喜忧参半。厘清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救赎",对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归功利: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之走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界定审美文化的功利性,成为90年代以来审美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传统美学的功利观,更多关注的是美和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其审美文化的内涵相对而言是狭窄的。而当代审美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相互融合,大大扩展了审美文化的内涵,其生活化、实用化、技术化、商品化及其与大众生命活动的同一性特征,宣示了审美文化向现实社会生活的功利性回归。这种回归,是美学的进步而不是退步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传统和现实的冲撞,日益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都对审美文化发展形成严峻的挑战.在文化格局的变化中,依托传媒属于大众迎合潮流关注市场并注重消费的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新亮点.而进入边缘的文学则调整着相对滞后的文学观念,谋求和大众文化联动发展,同时更为注重从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寻求人文精神的落脚点,在挑战中寻求着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文学价值论问题是文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当前中国学术界承认与否。消费时代与消费文化的到来已然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面对这种状况。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中。探讨文艺的价值功能是学术界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笔者旨在通过当前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种种表现,建构消费时代的审美价值论,重塑文艺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本土化问题,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如何使中国的包装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包装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谈妥善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有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诸多原因。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略的问题,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妥善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才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推送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教育教学之间不适配是当前"农远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开发要结合农村教学的实际过程、乡土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农村师生的实际需要,遵循资源开发的"开放性、适应性、活动性"原则,采用以"活动"为中心的师生非正式开发和以"课题"为核心的小组正式开发方法,把乡土文化作为特色农远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和民族文化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字谜文化是以字谜为载体、以猜谜、赏谜和创作字谜等为活动内容的文化现象。字谜文化雅俗共赏,口头形式与书面形式并存,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现象。传承字谜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汉字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字谜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认为,引导大学生传承字谜文化要有相应的措施:专家讲授、活动引导、社团推动和措施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问题缘何突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推动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东道国的本土文化;大量的难民产生,削弱了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文化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文化的安全性引起重视;信息网络冲击了国有的文化领域,思想文化受到威胁。文章从上述五个方面分析了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领域突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过程中,人是社会的主体,文化转型的过程也是作为主体的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从文化与人的主体性、文化转型期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以及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的构建等方面分析了文化转型期中人的主体性的现状、所受的影响以及构建情况。对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人的主体性得以优化建构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建立和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是当代许多工矿企业都面临着的问题,笔者在总结以往安全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从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遗留说"是进化论人类学的一个范畴和方法,它是按照保存在未消失民族的过去制度之残余物,以追溯发展序列的一种技巧.用这种思维方法去研究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就会发现,战国时期监察制度的客观存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只是因为形式多样,不主一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要善于认识并综合各种散乱的监察因素,把它们从错综复杂的文化中抽取出来,整理出来,从而完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要做到这点,必须学会利用文化遗留要素,无论如何,借鉴或者模仿一种已有的制度都比创立一种新制度要容易得多,尤其是这种制度已被前代社会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时候,这些制度便得以继承并遗留下来.也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研究那些年代久远、模糊不清的文化、制度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对中国绘画的色彩语意进行分析。分析了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中国绘画的色彩运用原则、中国绘画的艺术手段,并对中国画的色彩再创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