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文呈现了新加坡一所中学三名生物教师如何看待、学习和应用一款计算机建模软件BioLogica进行教学变革的过程变化,并考察了教师个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着教师的技术采纳行为。研究表明,创新的本身特性、教师的技术应用态度、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师形成的实践共同体、教育评估系统等都会影响教师的技术采纳和应用表现。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些如何促进教师采纳和成功应用技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教师研修社区中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化方程的方法,对教师在社区中的采纳内容、采纳时间、教学能力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教师通过使用教师研修社区中各种教学资源、参与各种研修活动等采纳行为,能够正向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采纳时间与教学能力提升之间没有直接因果的关系,但是可以通过采纳行为这一中介变量对教学能力提升产生作用。此外,教学能力提升也不会正向影响教师的采纳时间,这说明即使教师感知了教师研修社区的有用性,但是由于其职业性质的关系,也不会因此导致教师每周上网时间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在疫情期间,直播教学成为各个学校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相关研究指出,5G时代直播教学将迎来大发展,直播教育因其诸多优点,正在成为在线教育的常态,在大规模教育活动、远程观测与实验、名师课堂、全景实时直播以及全息互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还缺乏对教师直播教学采纳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TAM3模型与UTAUT模型构建了教师直播教学采纳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群影响、有用性感知与易用性感知与教师直播教学行为意向正相关;社群影响、工作绩效与教师直播教学有用性感知正相关;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外部支持以及娱乐性感知与易用性感知正相关;性别、专业以及自愿性对相关路径系数具有调节作用;有用性感知与易用性感知在相关路径中间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构建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对教师直播教学行为意向的解释度为68.0%。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直播教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研已成为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但近期一些网络社区教研活动却出现萎缩现象,绩效受到质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能否有效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的问题亟待回答。文章基于技术接受和采纳行为理论,从网络教研中教师采纳行为的视角出发,开展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行为意向、促成因素、使用行为等三个维度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构建了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教师利用研修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参与研修活动等使用行为,能够正向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尤其对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影响最大;促成因素与行为意向对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明确的直接或间接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教师个体对Web2.0技术的认同、接受、采纳是否能直接影响着Web2.0技术在教学中被合理应用并有效发挥作用,在TA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教师自我效能感作为外部因素,构建教师Web2.0技术接受模型,并对新建模型进行修正,研究发现:(1)教师对Web2.0技术的接受行为受到来自人和技术两方面因素的交互影响;(2)在实践工作中,应认识到教师与Web2.0技术之间由"突发—适应—接受—日常化—内化"所构成的生态过程;(3)可以尝试通过优化教师自我效能的方法达到激发和维持其使用Web2.0技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效能对学生学业成就至关重要,但是哪些因素制约教师效能,如何提升教师效能呢?研究者从教师个性特征的视角、从教学过程的视角,以及从教师认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揭示影响教师效能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7.
教师技术采纳是教育领域长期的研究热点,已形成了相关理论和研究范式,但存在数据采集依赖自我报告、量化方法脱离教学情境等问题。为了突破上述难点,本研究引入“教学制品”概念,通过检测制品质量以追踪生产者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将教师技术采纳的观测转化为数字化教学制品各项指标的动态演化。本研究利用一系列深度学习方法标注和量化制品质量特征,从技术运用、内容设计、教学设计等层面表征及量化教学制品质量,洞悉教师对技术理解的演变。研究发现,有关制品质量的证据对教师技术采纳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尤其是当教师接纳了新技术后,制品质量更能体现教师对技术理解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对技术理解的深入,教师在技术运用的灵活度、数字媒体学习设计的丰富度、师生会话中教学策略的掌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这些结果可为教师技术采纳研究提供新的数据采集思路与量化评价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TAM和TTF模型的教师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技术接纳模型(TAM)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TF)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用于解释和预测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行为的理论模犁,提出了模型的四个核心因素,并对模型因素进行了特性分析与适配关系的探讨,试图找出影响教师采纳信息技术主要因素,从而为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的有效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求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决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教学思维研究从教学决策的角度描述了课堂教学决策的过程。从类型上来看,直觉与理性双重过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决策成为共识;从内容上来看,学生、教学过程和课堂管理成为课堂教学决策的主要关注点;从过程上来看,替代性策略与教学惯例相结合等过程模式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认知过程;从有效性上来看,课堂教学决策的质量与学生学业成绩存在相关性,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课堂教学决策的目的、对象、过程、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从影响因素上来看,学生行为、教学经验和课堂情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20世纪90年代之后,课堂教学决策研究向教师教育方向转化。我国对教师教学决策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为匮乏。因此,了解国外关于教师决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教学研究及教师教育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技术为互联网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云计算相关服务正被用户广泛的接受与应用.用户数据采纳程度影响云计算技术的推动.文章对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采纳行为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影响数据采纳行为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增强影响用户数据采纳云计算的各个影响因素,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教师的教学地位,从原始社会的教学的自然的主人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学的原始决策者,再到制度化教育产生后成为单纯的教学执行者,分析了教师的“执行者”地位是如何演变而来的。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论述了当今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论证了教师成为教学决策者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知识论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应以“人”为中心,知识只是教学的媒介和手段。知识的性质隐藏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看法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如何理解教学必须追溯到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上,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课程实施是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课程设计只有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使课堂教学发生真正变化。因为课程实施是"一个预期的课程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过程,教师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又受到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有效进行课程实施的操作原点。  相似文献   

14.
卢炳惠 《教育学报》2005,1(4):61-64
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但是,技术并没有在教学中发挥人们所想象的那种作用。从教师的角度看,技术革命、技术威胁、技术无用等观念和教师的技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CT的使用以及使用方式;从学校支持的角度看,资金投入、课程安排、职称评定和技术保障在很多时候影响了ICT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政策法规来看,知识产权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数字环境中ICT对信息的利用。要充分开发教学中的技术资源,就有必要对技术的本质和怎样利用技术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n be made by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central topics in each subject area and knowing how to transform their content knowledge into knowledge for teaching. One aspect of this knowledge is the use of analogi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concepts to students of particular backgrounds and prerequisite knowledge. Indeed, analog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repertoire of effective teachers. However, research about teachers' use of analogies in science lessons provides little guidance about the optimum approaches that may be taken by preservice teachers, novice teachers, experienced teachers or reluctant analogy use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an approach for using analogies in science teaching that addresses both findings from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recognises the needs of practising teachers. Specializations: learning and teaching science concepts, technolog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学评教"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师生互动、相互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开展“学评教”、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应关注教师主体性在评价中的发霹。通过对“学评教”中影响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因素的分析,提出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对策,以实现“学评教”改进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7.
Primary teachers' understanding in science and its impact in the classroom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Research carried out over a period of two years into primary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d information about teachers' confidence in teaching scie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 range of key ideas and their background of science in their own education. The early part of the paper describes how these data were collected, noting that the method of interviewing used to explor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served a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i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variables of confidence, understanding and background in science are then explored. Although teachers expressed low confidence in teaching science, which was linked to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ideas, they also claimed not to find great difficulty in using certain teaching skills required for science, including those which would appear to demand content knowledge. This apparent anomaly is discussed and linked to the strategies used by teachers to cope with low confidence and understanding. The paper ends by considering briefly the role of content knowledge in teaching science.  相似文献   

18.
刚刚开始教师生涯的中小学新教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面临产生职业倦怠的危险。本着"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从中小学新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入手,对中小学新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提出相关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反思性教师培训由于其能够使教师获得新的教学观念及持续的专业发展而被国际教育界广为推崇。对由于教师反思视野狭隘、反思深度不够与意志不坚等原因,教师在参与反思性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出现的“反思虽行,观念不改”、“视野封闭,观念难新”、“观念虽新,能力不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压力及其管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理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范式的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持续不断的压力往往会引起教师心理上的过度紧张与焦虑,进而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因此,要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压力给予充分的关注,并采取适当策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真正实现教师与课程改革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