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蒙汉回藏中学生性度取向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对呼和浩特地区蒙汉回藏中学生共238人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蒙汉回藏中学生中存在四种性度取向类型,表明性度取向类型具有跨文化普遍性;2.其中双性化取向者占1/3左右,表明在现代化建设中他们的性别角色观念变化较大,蒙、藏族中学生大于汉、回族中学生差异显著;3.男性男性化和女性女性化类型分别占1/3和1/4。表明性别角色传统观念在我国中学生中还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男生比女生大,回生比蒙汉藏生大;4.蒙汉回藏中学生中性化取向者,女生略高于男生,汉回生略高于蒙藏中学生,差异均不显著;5.初中和高中生性度取向四种类型比率大体相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性度是指一个人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程度。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通过对大连大学女大学生随机抽取,进行贝姆量表的施测,验证以往的性度取向研究,同时找出有利于女性成才的双性化人格特质,为女大学生的成才及个性发展提供心理参考。  相似文献   

3.
了解师范生的性别角色类捌和职业兴趣特点以及性别角色类型对职业兴趣的影响,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职业兴趣测验法对150名被试考进行施测.研究结果显示:(1)性别角色类型依次是:双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和男性化;(2)职业兴趣类型依次为:社会型、艺术型、研究型、企业型、常规型和现实型;(3)不同性别类型对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取向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学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断地改变其性度取向,促进双性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本科大学生性别特质分布的特点,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对来自不同地区的400名大学理科和文科的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性别特质分布进行问卷测试.结果表明,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4种性别特质类型,其大致比例为1:5:23:1.不同性别在性别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分科以及不同地区在性别特质方面没有差异.因此,学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断地改变其性度取向,改善其心理品质,促进双性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正性和负性特质将性别角色类型划分为正性的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类型和负性的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类型,运用心理测量法探查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玲  王雄雄 《高等理科教育》2005,29(5):23-27,64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与SCL-90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四所不同类型的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结论:两维性别图式有其合理性,但传统的性别图式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双性化人格以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水平而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全旗有30多万人口,其中蒙古族占三分之一,全旗蒙汉两个民族占绝大多数。阿鲁科尔沁旗职教中心是这个旗唯一一所集长短期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成人学历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学机构。现有1300多名师生员工,蒙汉两个民族的师生大体各占一半,学校日常工作中使用蒙汉两种语言和文字。蒙汉师生间的团结就成为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学校注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通过实施“四个走进”,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机制,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走进课堂。各科各专业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们对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中,常常出现性别角色概念过度延伸的状况,即性别刻板化。但是,研究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会从性别刻板化中获益。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双性化人格教育,并建议从家庭、学校等方面来促使儿童形成双性化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老年教师性度取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年教师45人、老年教师29人,共74人。采用美国心理学家S.L.Bem编制的“贝姆性度测验量表”,用团体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经统计分析,发现:1.中年男性教师中缺少女性化类型而双性化取向类型最多占2/5强;2.老年教师中只有男性化和中性化类型,中性化取向者最多占1/2强;3.中老年教师在性度取向类型上,除男性化取向外均存在显著差异;4.中老年教师中均不存在男性女性化类型,只在女性化取向上存在性别差异;5.从性度取向类型发展看,男性化取向呈上升趋势,而女性化取向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贝姆性别量表(BSRI),对浙江省745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分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性别角色各类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双性化的比例为75.5%,显著高于未分化、男性化和女性化。(2)男生性别角色类型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无显著差异。(3)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随年龄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女生更加男性化,朝向双性化发展;男生继续向男性化发展。基于此,应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双性化教育,大学生应接受抗压训练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采用CSRI和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测查338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和职业倾向得分。用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差异。结果发现:男性在R、I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A、S、C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低于女性;性别角色差异:在所有6类职业倾向得分上。双性化者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者,男...  相似文献   

12.
采用BSRI量表,对399名不同学科学生的性别特质分布进行问卷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四种性别特质类型,其中双性化性别特质者学习效绩最高,未分化性别特质者最低;不同性别特质大学生成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双性化性别特质者的专业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方法也较其它性别特质者为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调查了三所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并考察了性别角色观。近10年来大学生与性别一致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大幅减少,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幅增加;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变化有所不同,女性向未分化和双性化转变,男性的男性化类型降低,向未分化严重偏移;男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以传统性别观念为基础,逐渐趋向双性化;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很大差异,女生期待的理想男性和女性双性化趋向突出,而男生期待的理想男性和理想女性更偏重传统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性别角色导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和双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女性化和未分化更高,而社会适应能力最好的性别角色是男性化,其次为双性化,未分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而女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差。这一结果和前期大部分研究支持双性化是理想型性别角色的观点稍有不同。福建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社会适应性一般。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性别角色导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和双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女性化和未分化更高,而社会适应能力最好的性别角色是男性化,其次为双性化,未分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而女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差。这一结果和前期大部分研究支持双性化是理想型性别角色的观点稍有不同。福建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社会适应性一般。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双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性别角色教育的新趋势。儿童时期是进行双性化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双性化人格特质对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姆(Bem)的性别角色量表对小学教师的人格特质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在小学教师中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人数较多,男教师中具有男性化人格和女性化人格所占比例差异较小,女教师中具有女性化人格特质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化人格的人数,23-30岁之间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的教师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17.
论儿童性别角色教育中的双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们对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中,常常出现性别角色概念过度延伸的状况,即性别刻板化。但是,研究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会从性别刻板化中获益,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双性化人格教育,并建议从家庭、学校等方面来促使儿童形成双性化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殷明 《培训与研究》2006,23(3):91-93
本研究首先自行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问卷,其次是利用现有的“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n Sex Role Inventory简称BSR I)来测定城乡中学生的性度取向。利用测试的结果一方面可以研究城乡双性化群体在各自总体中所占的比率,看其是否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使用自编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问卷将双性化个体进行城乡比较。  相似文献   

19.
采用BSRI和"大五"人格问卷,对169名一年级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性别特质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男女大学生中存在着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这样四种不同的性别特质类型,双性化特质类型者较之其他三种,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道德感。在人格发展及适应水平上,双性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  相似文献   

20.
性别角色的研究与创造力人格层面的研究是近年来 心理学研究的两大热门课题。本研究通过自编高中生性 别角色正性量表对高中生性别角色内容和分布进行了研 究,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高中生中,男性化、女性化、双性 化和未分化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4%、24.6%、25.6%、 25.8%。另采用16PF量表对高中生性别角色与创造性的 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全体被试与男性被 试中,双性化者的创造力均分显著地高于未分化者;并在 女性被试中,双性化者与男性化者的创造力均分均显著 高于女性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