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泛道德主义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教育逐渐成为"乌托邦"的理想和德育的灌输,于是雷锋逐渐离我们远去,雷锋精神逐渐被人们淡忘.如何激活雷锋精神的道德影响力,让雷锋精神重焕光彩,让雷锋精神成为大学可学可用,能学能用,活学活用的德育资源,成为时代的课题.文章试从四个路径出发:坚定理想路径、改变观念路径、注重实效路径、倡导志愿者学雷锋路径,提出具体的措施,探讨雷锋精神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2.
蒋玲红 《教师》2011,(24):16-16
"快乐德育"是德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通过课堂感知、细节训练、实践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在提高道德认知、优化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成长的。本文从对快乐德育的理解,如何实施快乐德育,以及快乐德育给学生带来的收获等阐述"快乐德育"的校本实践。  相似文献   

3.
当前雷锋精神德育价值的理论研究,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是指导高校大学生正确树立道德价值观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培养其道德品质的根本需要。通过对雷锋精神在当前大学生中认知情况的广泛调查,得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若干启示。深入分析雷锋精神对大学生的具体德育价值,从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服务意识、端正务实态度、倡导志愿活动等路径出发,提倡雷锋精神,从而对大学生德育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生整体道德滑坡,研究生理想信仰动摇、诚信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日趋淡化、学术道德缺失等等让我们反思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脱离研究生实际是其主要原因.如何走出德育的困境?还得结合研究生特点及利益需求的实际情况在德育内客、栽体、制度等方面来探寻研究生德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符号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符号所代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那么,如何让受教育者走进该内涵深厚的意蕴中去,如何让受教育者获得该意蕴带来的感动,如何让受教育者在感动的同时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如何进一步由情感上的感动转化为道德上的自由感等即应成为学界必须加以关注的课题。因此,在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前提下,如何将审美教育作为探寻道德意蕴、体验生命意义、寻找生活价值、生成道德自由感的重要工具,达到善恶由己的心境了悟,最终实现"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目标,成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深刻影响,越来越复杂的德育环境对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文化认同提出了巨大挑战,于是"道德重建"成为中美日等国政府的共识。他们因地制宜地充实调整了本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和规格,寻找新的有效实施路径,力图改变学校德育与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不适应、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是历史和时代铸就的精神雕像,是被时代和人民尊崇的精神丰碑,在中国民族精神谱系中有着耀眼的光芒。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需要雷锋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要通过营造弘扬雷锋精神的氛围、号召广大青年续写新时期雷锋日记、推动践行雷锋精神的常态化等路径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道德实践"就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体验,让学生愉悦地接受,乐于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进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为什么要实施"参与式道德实践"?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参与式道德实践"?就此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道德源于生活,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为有效摆脱我国传统大学德育严重脱离大学生生活世界而导致大学德育低迷的困境,德育生活化已成为大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时代赋予大学德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应遵循交互主体性原则.摒弃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概念化、抽象性、去生活化的传统德育路径,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中心,从理解、尊重、交往等方面行之有效地开展大学德育生活化,切实提升大学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的精神始终在激励着我们的社会,镌刻在人民心中,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都没有改变雷锋精神所代表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从德性伦理的视角来看待雷锋精神,对于个人品德建设,对于榜样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让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参与到道德体验中。本文从环境体验、心灵体验、实践体验三个方面阐述了感悟道德、升华道德、践行道德的对策,以使学生作为体验者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赵艺 《教育学术月刊》2010,(8):37-39,80
多元化社会、"个性发展"道德教育模式、道德习惯的养成等时代境遇给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困难,为促进德育评价体系符合当今时代变革,德育评价应该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多元化、互动化作为自己应有的转向。在面对时代遭遇时,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建立以德育课程评价为主、德育实践评价为辅的双维评价体系;将德育评价的内容及细则多元化,同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德育评价体系网。  相似文献   

13.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拓展了高校德育实践领域,为提高德育有效性提供了科学思路的情况下,德育回归生活世界面对的一些问题,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回归生活世界"不能放弃道德理想;二是"回归生活世界"不能忽视学生德育主体意识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化以符号和仪式为表征得以传承,雷锋精神历经60多年的发展,在中华大地上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和价值烙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国特有的精神文化符号。新媒体时代文化符号意义彰显,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雷锋精神文化符号化转换,既是雷锋精神时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雷锋精神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基于文化符号的视角弘扬雷锋精神,要将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推进雷锋精神符号化教育资源库建设,构建雷锋精神符号化数字平台,创新新时代雷锋精神教育实践方式,让雷锋精神在文化符号“建构-传播-再生产”中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弘扬雷锋精神就是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代大学生正在缺失这种雷锋精神,通过树立典型、第二课堂教育以及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等方法,让大学生自觉继承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使它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生命。  相似文献   

16.
黄晓博 《教师》2011,(12):10-12
德育投入大、实效低已成为中学教育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德育"生态化"的德育理念,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生态化"即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以生活和活动作为载体,营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化"的和谐德育氛围,让师生在共建共享的互动教育活动中实现双赢:学生逐渐建构出正确的道德观,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提升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有一种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雷锋,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的"化身",他的螺丝钉精神,他的助人为乐精神,他的爱岗敬业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和感动了几代人,甚至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与美德的代表人物. 近一个月来,省会长沙率先在全国掀起学雷锋活动的高潮,以"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为主题,开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大讨论、"推荐身边的雷锋"以及八评八创系列活动,志在"让雷锋精神扎根长沙这片热土,使雷锋故乡成为道德建设的高地".这无不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学雷锋,不止是一句口号、一条标语、一个行动,而是推动新时代进步的道德力量.作为雷锋的故乡人,作为雷锋故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深感骄傲,又觉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8.
快乐德育是德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通过课堂感知、细节训练、实践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在提高道德认知、优化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成长的。本文从对快乐德育的理解,如何实施快乐德育,以及快乐德育给学生带来的收获等阐述快乐德育的校本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当今时代的理想人格,确立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德育目标具有有力的现实依据,并需要有效的德育机制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德育必须确立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德育目标,进而着力建构情境创设、价值引导、自主建构和实践活动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提高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中学德育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一切学校德育的基本依据,也是历史与时代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中学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以及师德缺乏的表现,就如何"以人为本"提高青年教师道德认识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