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锋精神的德育价值实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泛道德主义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教育逐渐成为"乌托邦"的理想和德育的灌输,于是雷锋逐渐离我们远去,雷锋精神逐渐被人们淡忘。如何激活雷锋精神的道德影响力,让雷锋精神重焕光彩,让雷锋精神成为大学可学可用,能学能用,活学活用的德育资源,成为时代的课题。文章试从四个路径出发:坚定理想路径、改变观念路径、注重实效路径、倡导志愿者学雷锋路径,提出具体的措施,探讨雷锋精神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生整体道德滑坡,研究生理想信仰动摇、诚信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日趋淡化、学术道德缺失等等让我们反思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脱离研究生实际是其主要原因.如何走出德育的困境?还得结合研究生特点及利益需求的实际情况在德育内客、栽体、制度等方面来探寻研究生德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有一种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雷锋,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的"化身",他的螺丝钉精神,他的助人为乐精神,他的爱岗敬业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和感动了几代人,甚至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与美德的代表人物. 近一个月来,省会长沙率先在全国掀起学雷锋活动的高潮,以"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为主题,开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大讨论、"推荐身边的雷锋"以及八评八创系列活动,志在"让雷锋精神扎根长沙这片热土,使雷锋故乡成为道德建设的高地".这无不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学雷锋,不止是一句口号、一条标语、一个行动,而是推动新时代进步的道德力量.作为雷锋的故乡人,作为雷锋故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深感骄傲,又觉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4.
当前雷锋精神德育价值的理论研究,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是指导高校大学生正确树立道德价值观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培养其道德品质的根本需要。通过对雷锋精神在当前大学生中认知情况的广泛调查,得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若干启示。深入分析雷锋精神对大学生的具体德育价值,从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服务意识、端正务实态度、倡导志愿活动等路径出发,提倡雷锋精神,从而对大学生德育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道德源于生活,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为有效摆脱我国传统大学德育严重脱离大学生生活世界而导致大学德育低迷的困境,德育生活化已成为大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时代赋予大学德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应遵循交互主体性原则.摒弃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概念化、抽象性、去生活化的传统德育路径,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中心,从理解、尊重、交往等方面行之有效地开展大学德育生活化,切实提升大学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尤四新 《班主任》2005,(8):35-37
一、德育的现状 第一,失落的理想教育.人们一般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大,如果能从小树立美好的道德理想,就会夯实德育的基础.因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等道德理想和原则成为了德育的主要内容.这样做固然满足了德育的理想性需要,特别是当低龄学生在集体劳动中表现出无比的热情之时,就体现了这种德育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实的有效路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普遍较高,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状况不太理想,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路径:让教育回归道德本质,推进德育的文化叙事;融合创新,将中华...  相似文献   

8.
《教师》2009,(16)
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雷锋精神逐渐褪色,当前的"学雷锋"的活动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狭隘理解、人生价值现的偏离、实践行为的偏差,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发扬雷锋精神,实践雷锋行为,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特征,和老子所追求的"圣人特征"有相似之处。以老子的视域重新解读雷锋精神,剖析雷锋精神的实质,探讨雷锋精神由雷锋个人的人格品质走向大众化、时代化社会整体精神的途径,并从老子对道德形式主义的批判中寻找有利于发扬雷锋精神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当今时代的理想人格,确立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德育目标具有有力的现实依据,并需要有效的德育机制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德育必须确立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德育目标,进而着力建构情境创设、价值引导、自主建构和实践活动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了"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课改目标,并进一步强调了"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德育过程"的理念.语文课堂是如何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而成为"道德课堂"呢?如何让师生过有道德的语文课堂生活呢?  相似文献   

12.
雷锋精神是历史和时代铸就的精神雕像,是被时代和人民尊崇的精神丰碑,在中国民族精神谱系中有着耀眼的光芒。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需要雷锋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要通过营造弘扬雷锋精神的氛围、号召广大青年续写新时期雷锋日记、推动践行雷锋精神的常态化等路径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有效整合各种德育资源,让德育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走向社会,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浙江省余姚市第八中学德育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具有梁弄特色的"红绿双色文化"让学校在区域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学校通过借力这些鲜活的、原生态的"红绿双色文化"资源,发挥本土德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以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学生的道德走向,以绿色文化资源指导学生的道德成长,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从伦理学的角度对雷锋精神进行深入反思,对于推动21世纪中国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大价值。对中国社会现象的道德批判是必要的,但必须重视用雷锋精神这样积极的、正面的力量引导道德生活。为此,必须用道德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观点反思雷锋精神的内涵,用"应该"与"能够"、"信仰标准"和"操作标准"两对概念来解疑释惑。学雷锋活动要常态化,达到造就一代新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目的。需要法律的支持,需要反思道德和法律的内涵、道德治理和法律治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雷锋精神对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因为时代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个人素质提升、个人全面发展的时代趋势需要雷锋精神,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高尚的品格,当今时代仍然需要培育和践行这种品格.雷锋作为道德楷模在当今仍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多元时代下的道德教育推崇尊重个体、尊重多元,但也给德育带来了困惑.本文对威廉·贝内特的<美德书>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借鉴与思考,提出在多元时代下德育所应坚持的德育阵地:道德取向的"和而不同"、道德主体的"学生中心"、德育途径的"对话道德",使学校道德教育在多元时代下依然承担着提高和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理想的德育应该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德育更要保护儿童天性、尊重个性,以"个性化培养"方式和目标,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时代发展呼唤尊重人性的德育,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回到德育的真实起点,摒弃"一统式""一刀切"的以德育知识渗透为目的的"说教""灌输",多方面、多维度地开展德育实践,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德育"时时、处处、人人"地发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的精神始终在激励着我们的社会,镌刻在人民心中,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都没有改变雷锋精神所代表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从德性伦理的视角来看待雷锋精神,对于个人品德建设,对于榜样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军 《成才之路》2013,(15):15-15
德育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协调一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德育不仅仅要把学生培养成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逐渐取代了应试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理念,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曾文婕 《教育研究》2021,42(7):94-102
神经科学的新成果,为德育研究科学化何以可能带来诸多启示.就因何可能来看,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德育研究科学化相继经过实验科学阶段的孕育和心理科学阶段的催化,在神经科学时代得以奠基.就为何可能而论,关键在于创建道德学习神经科学,深刻揭示道德学习的神经激活、环路生长与网络形成规律;发展文化取向的德育学,重点关注为造就个体特殊的神经环路进而培育道德脑提供适宜的经验与机会.就如何可能而言,德育研究科学化呼唤发展超学科研究范式,基于神经科学在道德脑功能定位上的"精准"特性以及"神经环路发育"、"神经介导作用"和"神经测量创新"三大原理,结合德育课程精准化等主题,提出"如何发现并应用道德学习激活神经活动进而造就神经环路的规律,研制精准德育课程以优化道德脑"等一系列的新研究问题,并使用无创无介入探察人脑神经活动的新研究工具与相关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同时,德育研究科学化需要吸引德育实践者加入其中,也需要创新政策以便提供相应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