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酸乙酯水解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最大,酸性条件下次之,中性条件下最弱的结论。按照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154面所述,经过多次实验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为:①乙酸乙酯取量太少,致使乙酸乙酯无论是在碱性条件下还是在酸性条件下都有可能全部水解,不利正确结论的得出;②实验采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使全班学生都获得明显的现象;又由于嗅觉的适应性,会使学生造成乙酸乙酯的碱性、酸性、中性介质中水解程度没有什么差别的错觉。故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
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水解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出酯层的变化,所以本文对乙酸乙酯水解实验所需的条件进行了探究说明,并通过向在酸性、碱性条件下进行的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试管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进而通过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实验现象明显,适合于高中课堂教学。本文作者在实验中设计了实验器材"四孔安装板"。  相似文献   

3.
[实验原理] 用滴加酸碱指示剂,通过视觉直接观察替代原来靠嗅觉区别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从而得出酯在有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能跟水发生水解反应,其中在碱存在下水解程度大,在酸存在下水解程度小。  相似文献   

4.
《高级中学课本 (必修 )第二册》中关于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设计 ,存在以下问题 :1 .用闻气味方法鉴别反应后剩余乙酸乙酯量的多少 ,难以把握 ;2 .加入乙酸乙酯量 (6滴 )太少 ,一方面乙酸乙酯部分溶于水 ,另一方面水浴加热时乙酸乙酯大部分蒸发 ,真正水解的很少 ;3.酸性条件和中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差别不大 ,演示效果差。笔者经过反复实验 ,通过改进实验装置 ,改变药品量 ,克服了课本中实验的不足 ,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具体如下 :1 实验步骤及现象1 .1 取三支试管 ,分别编号。向一号试管中加 6mL蒸馏水 ;向二号试管中加 3mL水、3mL稀…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化学》(2002年人教版)第二册第168页的演示实验6-11,是利用相同量的乙酸乙酯(6滴)分别在5.5mL 的水、酸、碱三种液体中进行水解,通过闻乙酸乙酯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酯的水解程度。该实验现象不明显,说服力不强,演示效果不好,主要原因:①查资料可知: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8.5g/100g 水,密度为0.901g/mL,故6滴乙酸乙酯有可能溶解在5.5mL 的蒸馏水中;②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15℃,而实验要求的水浴温度是70-80℃,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乙酸乙酯的气味可能因挥发而消失;③在无机酸或碱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教材中乙酸乙酯水解实验效果不够明显的情况,借助手持技术分别探究了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不同温度、同一催化剂不同浓度条件下的水解速率情况,加深了学生对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速率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乙酸乙酯水解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上讲酯的水解性质时,演示乙酸乙酯的溶液分别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比较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与否及水解程度如何。反应物分别盛于敞口试管中,经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靠鼻子闻乙酸乙酯气味浓淡或有无来得出结论。我认为上述做法不足之处有三点:一是乙酸乙酯沸点只有77.15℃,若水浴温度超过该温度,则敞口试管中酯易挥发掉而误认为发生了水解;二是若水解时间不足,则酯在酸性环境下与中性情况下靠耳闻气味不易区分;三是作为课堂演示实验,闻气味浓淡受时空限制。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①用胶塞塞紧试管,使酯的溶液与…  相似文献   

8.
中学化学教材中用乙酸乙酯的水解作为酯类水解的演示实验,教材通常采用闻乙酸乙酯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酯水解程度的方法。许多教师按此方法进行教学,却效果不佳。为此,许多一线教师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改进实验,其中大多数是将酯层或水染色,通过视觉观察酯层或水层高度减少的现象,来增加演示实验的直观性。但同时也存在分辨率低、不能使全班同学获得明显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有一个验证乙酸乙酯水解规律的演示实验(高二课本第175页实验6-11)。课本要求通过闻气味来判定水解程度的大小。但在实验操作中效果不理想,原因有两点:①直观性太差。只能通过几个学生闻到气味,或观察到现象,然后再转达给其他同学,而大部分的学生既看不到,又闻不着,实验效果大打折扣。②气味的大小难分辨。将乙酸乙酯倒入试管,就必然会挥发并部分粘到试管内壁上,即使用氢氧化钠做催化剂水解彻底的试管也能闻到强烈的乙酸乙酯气味,加入稀硫酸和水的试管就更难分辨。为解决实验直观性差的问题,就想到既然乙酸乙酯和水互不相溶,如果根…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化学>(2002年人教版)第二册第168页的演示实验6-11,是利用相同量的乙酸乙酯(6滴)分别在5.5 mL的水、酸、碱三种液体中进行水解,通过闻乙酸乙酯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酯的水解程度.  相似文献   

11.
蒋瑞 《考试》1998,(Z2)
(Ⅰ)基本概念一、离子共存问题从多年考查离子共存的题目中可以看出,简单讨论某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的题不多了,一般都附加了一定条件后进行讨论。如:碱性条件;酸性条件;无色透明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H~ ]或[OH~-]的条件来判断离子共存问题,根据各种条件不同归纳如下几点判断离子  相似文献   

12.
硫酸铝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酯化法合成乙酸乙酯成本较高的原因,一是设备投资大,二是产率较低.而采用Al2(SO4)3·18H2O作为催化剂,并对设备进行一些改进,产率可达97.8%.产品无色透明, 其折光率与文献值一致.,由于Al2(SO4)3·18H2O无毒无害、便宜易得、与环境友好,催化剂活性高、可反复使用,所得乙酸乙酯用于食用香料更安全,所以该方法不仅很适合学生实验,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工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部分高中教师根据酯化反应的一般原理及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是酯中的酰氧键断裂,不加思考就提出所有酯的水解历程都是酯中的酰氧键断裂的结论;根据乙酸乙酯的酸性水解是酯中的酰氧键断裂和水分子中的氢氧键断裂,经过机械的照搬就认为酯的碱性水解也是酯的酰氧键断裂和碱中的氢氧键断裂,本文针对以上教学失误,详细阐述了酯的水解历程,并提出了对酯的水解和有机化学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余灼森 《化学教学》2007,(9):36-36,72
1 问题的提出 在乙酸乙酯制取实验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71页).我们往往先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而使溶液呈红色,当收集了乙酸乙酯后,上层无色,下层红色,现象清晰.但振荡试管,却看到两层都呈无色.  相似文献   

15.
离子在溶液中共存的条件是它们之间相互不发生反应。若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不能共存。此外,还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如溶液无色透明、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证明某种推断或某种结论,必须设计实验方法,选择试剂进行实验.这种试题是实验证明题.有关实验证明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本文对这类试题的题型加以归纳,并举例说明其解法.供读者参考.一、用实验证明某种物质具有某种性质例1.用简单方法证明碳酸钠能水解,并且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解析:碳酸钠若能水解,则溶液必显酸性或碱性,只需用指示剂鉴定.滴入指示剂后,将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法是:将Na_2CO_3溶于水,滴入2—3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显浅红色,说明碳酸跟水解呈碱性:CO_3~(2-) H_2O(?)HCO_3~- OH~-.再将溶液加热,发现红色变深,说明平衡向右移动,使[OH~-]增大,即水解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一、离子的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共存的条件是离子间相互不发生化学反应,如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离子则不能共存,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如溶液无色透明、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等等。  相似文献   

18.
显酸性的水解盐和显碱性的水解盐(以下简称互促水解盐),在溶液中的反应,遵循什么规律?其生成物是什么?学生对此往往产生疑问,为此,我从实验入手进行分析: Ⅰ将ZnCl_2溶液加入盛有Na_2S溶液的试管中; Ⅱ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等浓度弱酸盐溶液的pH判断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进而证明对应弱酸酸性强弱,此方法仅适用于一元弱酸盐或多元弱酸正盐.多元弱酸酸式盐溶液的pH由于受到水解与电离的双重影响,不适宜作为多元弱酸酸性比较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变量控制”角度理解“越弱越水解”规律的理论依据和掌握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何秀玲 《成才之路》2010,(13):58-58
盐类的水解问题在高考题中频频出现,对于此类知识的考点总结如下。 一、盐溶液的水解程度大小的比较 判断盐水解程度的依据:水解产物(弱酸或弱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水解的酸性或碱性越强;若是多步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