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话、教学对话与对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不仅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而且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一种精神与原则。教学对话指的是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它包括作为教学方法和作为教学原则的教学对话。对话教学则是教学过程中体现现代对话精神和原则,师生主体之间以平等的信息、思想、情感等交流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对三者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我们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的合理实施与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话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代表着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但在现实中,不少教师曲解了对话教学的本质,造成实践操作陷入误区和遭遇困境。但“有限境况”不是不可逾越的界限,而是所有可能性开始的真正的界限。从传统对话的非均衡性走向现代对话的均衡性,在实践上有一个生成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对话教学是对传统对话教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对话教学的超越,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体现出其独有的时代特征:互动交往,合作发展,创造生成,倾听关爱与追求自由、发展生命。  相似文献   

4.
对话教学初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 ,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教学中的对话 ,不限于纯粹的言语形式 ,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包括五种内涵 :民主的、平等的教学 ,沟通的、合作的教学 ,互动的、交往的教学 ,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伦理、教学思维等方面 ,对话教学均有革命性的建树。虽然对话教学成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 ,但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应是无可争议的。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精神在教学领域的回应,本文作者就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几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努力做到活跃课堂,闪动灵性,让师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认自我,达到自主、自由发展的目的,促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系统接触语文知识点,了解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也顺应发展需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话教学作为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桥梁。教师如何在阅读课堂有效运用对话教学策略?本文从加强生生对话,释放对话教学绽放魅力;重视师本对话,释放对话教学绽放魅力;营造对话氛围,释放对话教学绽放魅力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着三种层次的教学对话:独白型教学对话、技术型教学对话和生命型教学对话,要达到生命型教学对话,就必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发展相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的整体在场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应具有宽容意识。  相似文献   

8.
走向对话式教学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现代社会向民主平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教学改革走向对话式教学必然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教师应该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培养组织和参与对话式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林修英 《福建教育》2005,(12A):43-44
对话教学作为现代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形态.它昭示着民主和平等,撞击着学生思维的潜能.张扬着个性和灵性。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延.而是生命通过对话式教育而获得自身的发展与飞跃。师生对话,正成为现代小学数学课的新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梅丽芳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96-98,101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是一种对话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注入对话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营造对话氛围;设置话题;引导深入对话;提升对话价值,从而实施有效的阅读对话教学,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对话、交流、合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对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我们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平等、理解、信任和民主关系下的师生、生生间在思想、情感和精神上发生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师生与文本间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对话教学的实践过程,反映出对话教学具有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师生合作探究的教育观和师生共同生成的知识观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巴赫金对话理论为基础,论文探讨外语教学的特有对话性,分析当前外语教学中对话的不对称性。外语教学对话性的实现将打破它的僵滞状态,恢复教学活动的流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动性,赋予第二外语语言本身的活力,为外语教学提供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星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2):113-115
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构建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意义深远。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精神,师生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人格精神在教育情景中的相遇。构建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师生要明确各自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能满足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要,教学评价也应做出适当调整以促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日渐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对话时代的理念和精神的一种教学形态。它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对话教学明显具有如下特点:平等意识、真诚倾听、多边互动、建构生成、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research and policy in many geographic regions has promoted a shift from direct, lecture-oriented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to inquiry-based, dialogic forms of instruction. While theory and research support dialogic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some have noted that the complexities of dialogic teaching make it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implement. One mechanism by which teachers can improve their decision-making practices in dialogic classrooms is learning to notice (i.e. becoming aware of learners’ processes). While research has contributed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how teachers notice individual learners’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ere is little conceptualization regarding how teachers notice group processe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which is integral to dialogic instruction. We offer a noticing framework termed professional noticing of coordinated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at describes how teachers notice group activity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Professional noticing of coordinated mathematical thinking is conceptualized as a bi-dimensional process: noticing groups’ mathematical activity and noticing groups’ coordinated activity. Teachers must become aware of how groups approach the mathematical and collaborative nature of a task, since both of these aspects inform whether learners develop opportunities to learn in groups. The framework describes noticing practices integral to dialogic instruction and promotes inquiry for future research related to teaching moves in dialogic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16.
"对话式"教学具有产生、演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当前大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现状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教育教学目标推动的需求都促使"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发展与推进。"对话式"教学模式有着与其他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特点,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依据、哲学积淀、实用价值、对比优势、明显效果,因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与热情接受。  相似文献   

17.
Carole Bignell 《Literacy》2019,53(3):150-159
This study offers an insight into the experiences of three newly qualified English primary teachers and their pupils as they sought to develop dialogic teaching in lessons. It draws upon a range of literature from the field of classroom talk,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work of Robin Alexander to underpin teacher/researcher professional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periodic video recordings of talk in these classrooms. Supplemented by teacher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a dialogic approach to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ight facilitate teacher self‐evaluation as a means of developing a more dialogic classroom. In doing so, it seeks to exemplify key talk moves (dialogic bids) that these teachers used to open up dialogic spaces in lessons.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raising teacher awareness of such talk moves through professional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upon teaching can provide teachers with a metacognitive resource for talking about and furthering dialogic teach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8.
论对话教学的交往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教学起源于社会交往活动,没有对话就没有交往也就没有教学.对话教学的交往有效性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对话教学的交往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交往主体具有参与性、民主性、合作性和理解性,教学活动具有互动性、创造性、互悦性和互惠性,教学组织的主体性具有个体异性和群体性,教学效果具有整体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对话"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章指出这种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持了教学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在教学交往中严重缺位,繁杂的训练和记诵取代了对课程内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解读.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意识的高度淡漠,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深度误读,师生生存交往的典型缺失,哲学解释学思维的严重缺位.最后,文章认为,回归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必须做到: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优化师生交往,构建生存关系;"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哲学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20.
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世界的二重性与人生的二重性;关系的本体性;"之间"领域的确立;皈依"永恒之你"。其主要特征有三:强调直接性,注重相互性及动态相遇。其深邃的精神内核使人们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等有了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