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秀文 《教育》2015,(9):50
自媒体时代,舆情环境暗涌激流,舆情动态瞬息万变,学校也不例外,稍不留意就会有"触礁"的危险。对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然会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学校的教育舆情是什么样的,区域教育舆论应该怎样引导。今天的传播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除了传统媒体(图书、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还有新媒体(微博、微信、博客、手机网络等),这样的传播格局,再加上"熟人"与"人脉"影响,特别是教育舆情在一定的地域传播就显得更快捷、更宽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网络舆情的涵义及特征,讲述了网络舆情对教育系统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最后,主要论述了基于网络环境下教育舆情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3.
后真相舆情现象在教育领域具有明显表现。当初被定义为操弄舆论的后真相现象已逐渐转变化为“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相较客观陈述事实更能影响舆论形成的情况”。本文系统分析了后真相时代情感为先、真相滞后,态度为先、认知为后,成见为先、客观在后的特征;探讨了后真相时代的教育舆情既有人性、社会的原因,更有网络化、大数据和媒体个体化的科技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提高决策科学性和亲和力为重点的政府治理、以提高主流媒体话语能力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以提高个人认知判断力为重点的个人治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深度分析教育舆情,有利于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预见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基于教育满意度舆情调查数据及网络舆情数据,进行北京市中高考改革舆情研究,结果发现:公众对北京市中高考改革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少数人对中高考改革现状不够满意,认为中高考改革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放性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改革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制定过程的严谨性、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网络舆情上,公众对课业负担、学生发展、教育公平等关注度较高。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确保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加快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协调推进考、招、教同步改革;充分关注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5.
正舆情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和社会空间内,社会成员对自己关心的或者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舆情教育,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特定知识并正确认识和理解知识,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深入分析、理论引导,让学生学会评述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高校舆情信息是师生思想状况的概括反映。高校应着眼于舆情信息的调查、分析、处置以及反馈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舆情信息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关系到社会的每个群体,教育问题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习惯在一些热点论坛中进行教育类问题的咨询和留言,这些留言中包含了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如果能够及时获取这些热点教育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将会极大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尝试通过爬虫程序获取某市寄语市长网站中近三年的教育类留言,统计出群众留言中的高频词语并绘制词云,获得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问题,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舆情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虽然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就形成社会认同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行为而言,前者为了解社会成员思想状况进而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因此,将舆情研究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要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群体舆情状况基础上,重点研究高校舆情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的特殊性,探讨高校舆情介入与导控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体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发展的基质。网络社会伴生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影响公民教育。网络舆情视域下的公民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应合理运用网络舆情引导公民教育,积极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高度融合的传播时代,教育招生考试机构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应对舆情突发事件的压力越来越大。分析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舆情危机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加强舆情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着重从"多主体参与""全过程管理"以及注重发挥网络舆论正向作用来构建综合式、多维体舆情危机管理机制,确保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社会的和谐正义,以期为教育考试的舆情监控及危机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进而推进我国教育考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面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根据对大学生自修时间的影响,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的思想。只有明确了哪些网络舆情需要抵制,哪些网络舆情需要宣传,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定向"免疫"辅导,从而扩展网络舆情的外延,向学生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舆情信息和舆情环境等因素具体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舆情影响,并提出科学地建构起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3.
舆情教育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开展舆情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充实高中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明确政治教学中发挥舆情教育功能的意义,积极探索高中政治课开展舆情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正>舆情是反映群众态度的"晴雨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狭义上来说,舆情指人们对社会公共事务持有的普遍一致的态度和看法,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引发全民关注的社会性事件才会引发舆情,人们身边的任何场所都会出现舆情。例如,网络虚拟空间突破了传统空间在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形成舆情。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这就意味着人们在网络中发表言论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抹黑、侮辱他人。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频发,网络舆论泛娱乐化、暴力化等现象衍生,网络舆论生态治理面临严峻形势。因此,网络舆情下思政教育同样面临挑战,亟待创新。由刁生富等所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书,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围绕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此书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与网络行为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对网络舆情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针对性思考,为面向网络舆情的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开放化、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大众传媒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由此,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也日趋巨大,在当前社会思潮和政治生活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影响人们正面思想的形成,它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工具。随着网络传播渠道的逐渐增多,以及网络发展的复杂化,网络舆情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了潜移  相似文献   

18.
正从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权威的定义来看,"网络舆情"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网络上的某些事件而产生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1]"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是指高校内与大学生常用的一些网络载体上所形成的较为集中的意见、情绪和言论等,其特点如下:第一,内容广,形式新。高校网络舆情的话题涉及国内外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的载体也很丰富,有学生论坛,帖吧、即时通信、微博、微信及3G传媒等。第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年,教育"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决战决胜教育扶贫,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本文利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国内20万个网站采集点、5,000万个微博、200万个微信公众号、800个资讯APP等社交媒体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总结出2020年十大教育舆情热点,并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进行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两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着消极因素,是辩证的,可是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其消极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很多的问题。要不断地对这些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让其优势能够得到继续的发展,对其消极影响能够进行不断的抑制,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