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朱尚坤 《地理教育》2024,(S1):74-77
<正>一、引言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核心素养凝练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2022年4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也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并指出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所需要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教师应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情境,利用乡土内容创设课堂情境,创设与学生认知不相符的课堂情境。  相似文献   

3.
乡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其优势。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谢国文  丰琴 《地理教育》2024,(S1):45-46
<正>伴随“双新”在我省的实施,中学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1]。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素养,分别是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本质是培养学生通过多方获取资料或实地考察、实验,运用综合思维来认知一个区域的人地关系,进而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素养。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熟悉地理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培育难以达成。  相似文献   

5.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共同构成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教师持续关注的话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通过研学旅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地理教学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通过长期大量的地理课程的教与学,才能培养起学生较全面的地理核心素养,虽然很难在某个章节、某一堂课上集中发挥其培养作用,但只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14):133-134
本文立足核心素养理念下地理高效教学,从核心素养与高效教学和学生课堂参与不足,主体地位不明显;核心素养培养困难重重,效果不明显两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主要问题以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兴趣;注重环保观念教学,渗透人地协调观念;结合区域地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重视思维导图构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开展多样化实践,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五点核心素养理念下地理高效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最终落实环节,至关重要.但是地理实践国的培养和提高受限于常规地理课堂教学,针对此问题,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地理综合课程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力素养展开探究,以期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我校校情和学情的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提升方案.  相似文献   

9.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培养核心素养要从"综合性能力"视角入手,这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促进学科研究与实践场景紧密联动,是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乡土地理可为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推动地理教学在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培养上达到新的高度.本文参考《上海教育科研》与《...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指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正确认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深远影响,综合思维是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认知是学生通过分析区位条件与特征,熟练掌握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而地理实践力则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与能力.四大要素环环相扣、逐层递进,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所应具备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地理教学课堂,教师应着力从教学方法上实施创新举措,旨在夯实学生的地理知识根基,提升地理学习境界.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科课程融合而构建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和实现,从可视化思维工具应用与地理学科教学结合的角度探讨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路径,从要素的综合分析、地方的综合分析以及时空的综合分析三个层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体现,在地理素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中参照人地协调观的内涵,选取典型试题,评价考生在2019年普通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作答表现。结合考生典型作答,分析考生在知识范畴和能力属别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人地协调观素养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将原理规律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理解人地协调观;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相结合,内化人地协调观;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相结合,践行人地协调观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13.
刘淑英 《地理教育》2022,(z2):40-43
地理核心素养是通过地理学习逐步习得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是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目标,旨在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看待世界,认识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育人目的.地理课堂是理念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内地西藏班(校)肩负着为西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智力援藏的重要形式。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强调创新培育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1]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从本质上看,地理教学的过程是调动学生感知身边地理现象,构建完善知识新体系,应用知识与能力解决新问题,内化观念至个人生活,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之后,循序渐进地内化后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品质与能力。通过"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内容的课堂设计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观、区域认知观以及地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核心素养是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集合体,在不同学科中又会有更为具体的分类。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初中地理教学是夯实地理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展战略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区域视角、综合视角、动态视角、生态视角等地理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研析国家战略,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战略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翠 《地理教育》2022,(z1):28-30
2018年初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被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该标准修订后,考虑到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连贯性,初中地理教师也非常关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关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最普遍的解读是"初中生在学习地理之后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某学科的学习,逐渐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正确价值观。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而这也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必要能力。因此,教师需重视地理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融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围绕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活动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促进地理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相互渗透,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53):139-140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已取代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成为主流。核心素养在现代的学科教学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地理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个部分。而文章则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从六个方面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