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教师应是文本优秀的阅读者,文本能动的展开者。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教师先得与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笔者认为,在解读文本时,教师要读好“三字经”,着力提高文本解读的厚度、效度与宽度。  相似文献   

2.
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渐次探究推进的过程。与教材文本整体对话的策略是"读"。"读"是对话手段,"读"是对话过程,"读"更是对话追求。在这里我们以教材文本的整体感知为价值取向,通过分析一些关于教材文本整体感知的优秀课例,列举一些熟读教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叶小平 《小学语文》2012,(12):18-21
文本解读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活动,同一篇文章,有人叹赏,有人不屑是很正常的事情。文本解读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有一个基本合理的姿态来对待教材中的一些“疑似问题文本”,对我们钻研教材、设计教学以及师生对话都很重要。深入文本、潜心会文、多维推敲是一种很好的态度。下面试以三个文本解读为例,谈谈笔者的解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材在我国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材文本是多主体意志的反映,有着鲜明的教学意识.我国教材文本多为文选型,在新结构中文本具有新的特征与意义,与原文本存在一定的张力.教学功能上,教材文本具有引发与示范的功能.教材文本的特性与功能相互依存,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的实践形态.教学中核心文本带动群文阅读,教读、精读促进文本细读,对话交流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等,既是现代教育研究的成果,也是新课程语文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红 《成才之路》2013,(21):60-61
自我县实施教学案教学以来,语文教师备课出现浅层化,对文本的解读趋向于表面化,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审读教材、深读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无论什么样的课改,与文本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时代对话,都是教师钻研教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种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课堂教学对话的三个基本要素。作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教师和学生,不应囿于教材文本的束缚,特别是承担着引领重任的教师,要跳出教参文本和试卷文本的空间,营造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充满语文学习情趣的对话场景,与学生一起亲近文本、走进文本,美美地读,细细地品,真真正正地上好每一节语文味儿浓、语言文字训练实的课。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教材文本解读遭遇到了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即文本解读中“复原说”与“意义创生说”之间张力的矛盾。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教材文本的解读应以教材文本为中心,是多元主体视域融合、多元主体对话、多元主体生命意义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教材文本解读遭遇到了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即文本解读中"复原说"与"意义创生说"之间张力的矛盾.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教材文本的解读应以教材文本为中心,是多元主体视域融合、多元主体对话、多元主体生命意义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63):1-2
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能力的起步年级。本文从对话的内涵与意义、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学生对话兴趣的激发,以及读通关、读懂关、体验性朗读和语言习练关的把握,学生自主评价的注重、学生唱读的杜绝等方面阐明了引导边远山区小学一年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文本解读是一项极富个性的活动,同一篇文章,有人叹赏,有人不屑,是很正常的事情,因而现行教材争议不断也不足为奇。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如何以一个基本合理的姿态来对待教材,对我们钻研教材、设计教学以及师生对话都很重要。"再语境化"不失为一条比较理想的途径。下面试以现行教材中三类"疑似问题文本"为例,谈谈笔者的解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经过读者(师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才能实现视界的融合,才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文本。因为读者的认识和眼界存在着差异,所以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会超越作者赋予文本的原初意义。面对文本的诸多价值元素,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合理取舍,把握教学节奏,让阅读教学更显从容。一、逼近内核:对文本内容的关注1.尊重文体,站在文学的角度解读文本。小学课本中涉及的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增进交流、合作的基础,更是学生发展语言学习能力的根本。教材不完全等同于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前需要仔细细读文本、深读文本、广读文本,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毫无办法。”于永正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读懂教材的重要性。读懂。读不懂,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倘若教师仅仅只能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对话”的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刻,甚至不能从本质上真正读懂文本,便会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一项极富个性的活动,同一篇文章,有人叹赏,有人不屑,是很正常的事情,因而现行教材争议不断也不足为奇。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如何以一个基本合理的姿态来对待教材,对我们钻研教材、设计教学以及师生对话都很重要。“再语境化”不失为一条比较理想的途径。下面试以现行教材中三类“疑似问题文本”为例,谈谈笔者的解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对话教学的呈现、操练和拓展环节中,教师应采取丰富教材文本的策略,使对话更易被理解、更真实,语言输出更优化,从而提高对话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认为教材是最基本的文本资源。"教材是一种潜在的文本,而不是现实的文本。""教科书只是教学文本中的一类,它们是供师生学习和研究的,既成的读写文本,是经过教学论加工过的专业文本。"编写教材的"对话型"理念的一大转变是从"教本"转向"学本"。这种"学本"即"潜在文本",它需要读者(教师和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当然,编者的意图要考虑到读者与教材主动对话的兴趣和意图。  相似文献   

17.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7、8月合刊中张忠诚老师的《独立处理教材:教学的起点》一文后,思绪万千。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立地处理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18.
汪潮 《福建教育》2010,(2):17-19
文本解读的误区不少,如主观曲解、凭空分析、死抠课文、迷恋权威等,导致不同程度的浅读、误读。有两种文本解读倾向特别值得关注:一种认为应尊重原有的文本价值,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文本;另一种认为,历史是发展的,文本的解读是读者个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突破历史的界限,用现代意识或生活观来重新审视教材中的文本。  相似文献   

19.
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借助课文插图优化小学生的文本对话,促进小学生的文本感知;拉近小学生的文本距离;促进小学生的文本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经过读者(师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才能实现视界的融合,才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文本。因为读者的认识和眼界存在着差异,所以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会超越作者赋予文本的原初意义。面对文本的诸多价值元素,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合理取舍,把握教学节奏,让阅读教学更显从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