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人云:"人有七情六欲,孰能无情。"情感是一种伴随着人成长,与生俱来的体验客观事物的态度。通过传递情感的方式可以让知识更具丰富性,而相反的在传递知识中,如果缺乏情感的灌输,则会显得空洞、生硬,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被学生接受的。就算勉强接受了,其记得也不牢固。特别是语言类学科更极富情感,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引入情感。没有融入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如同一潭死水,激不起生命的激情,更无法让学生体验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总之,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渗透情感教育,要充分利用情感,从而营造更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是一种伴随知识输入而又溶进教师主观情愫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使其在一种情感的浸润和愉悦之中,自主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标着力要求落实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学习基本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外,其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更应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的融入,必将会使学生更深地理解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丽 《文教资料》2009,(28):73-74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一定要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活动。作为一个关乎心灵与情感的学科,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感,熏陶学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活动。作为一个关乎心灵与情感的学科,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感,熏陶学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学的内涵就是将教科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引导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变化是随着教师情感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将学生引入书中,由学生自己理解书中所表达的情感。关注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代入便是语文教师教学的目的,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情感教学的初衷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中,产生自己对文章独一无二的情感理解。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是有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语文教师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显著。文章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59):27-29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知识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开展情感教育,但这绝不仅仅是将课本内容所包含的情感进行传递,更是要将这种情感深入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之感同身受。文章从结合语文教材开展情感教育、以"己"为媒开展情感教育和通过作文开展情感教育三个角度出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A3):25-26
语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素质的学科,而且是陶冶学生情操、引领学生体验情感过程、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学科。教师不但要传授语言文学知识,而且必须积极利用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独特条件,在沟通中传递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激"情"中优化情感教育。作者从培育教师情感、激发学生情感、挖掘文本情感、营造教学语言情感等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随之而来新内容、新标准、新要求更是被不断提出,新课改本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的理想化产物。它在语文教育方面做出的改变更加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的期盼,对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极大关注。而情感教育更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基础,是其内容的基本呈现,如何将情感教育更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也是各大学校语文教师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情感教育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响应新课改的必然措施[1]。  相似文献   

12.
杨珏颖 《中国教师》2010,(Z1):294-294
教学是师生之间全方位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交流合作的运用。语文教学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运用情感的语言、体态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驾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48):55-56
自从语文新课标颁布了有关情感教育的内容之后,诸多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的占比。情感教育既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重要策略,更是现今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有利于情感渗透的教学板块,教师应当主动将情感渗透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途径将其渗透到各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强化小学生对文本中情感的领悟,逐渐上升到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情感,最终促使学生情感世界的富足。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呢?为此文章围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开展论述,并简要分析当下情感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关的渗透途径。  相似文献   

14.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特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想情感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必然承载着学生对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品读和深究,必然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和情感教育的重任,尤其是语文课文品读中的文学审美教育更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内化和强化语文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好的情感品质,让语文课堂充  相似文献   

15.
付晓兵 《考试周刊》2013,(54):47-47
<正>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6.
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庞泽武久说:"不能无视情感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为刺激,或者为障碍。"积极的情感能振奋人的精神,而低落的情感,则会令人的大脑抑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占着主导性的地位。教师情感投入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实践,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情感导向:一.要有渊博的知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视野开阔,知识面广,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作为语文老师的首要条件,所谓"学高为范"。教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情感教育重点在于以情和美感动人,而情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基石。因此,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将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思想与心灵上的互动有效融合,促使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内在动力,达到提高中专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情感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情况,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哪位教师对学生有情,哪位教师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进步,哪位教师就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而学生喜欢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情感,必然会迁移到接受教师的思想教育,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上来。所以,用情感去教书育人,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情感的相融相通呢?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更要学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尤其是作为高中基础课程的数学情感教育。教师如何做到在高中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情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关键。本人从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