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黄松海 《初中生》2008,(12):25-27
【考点内容解说】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说明对象本质特征。 2.分析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特别是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4.理解文章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中包括社会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社科类文章虽是科学知识.考查的却不是对科学知识的阐释.考查的仍然是“语文”学科的能力.只要我们具备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社科类文章同样具有可以鉴赏的“东风”和“绿水”。  相似文献   

3.
李宁 《文教资料》2010,(34):99-100
写文章要掌握规律,只有把握住作文的规律,才能写出思想性强、逻辑严谨的佳作来。本文着重阐发了对音乐理论文章写作的五点建议.即言之有益.强调文章的有效性;言人未言,强调文章的独创性;言之有物.强调文章内容的实践性;言之有理。强调文章的合理性:言之有序.强调文章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4.
成长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时.儿时简单的快乐已被岁月吹散.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使文章在内容上给我们一种诗意的感动.文章结构上从成长的无奈到回忆儿时的单纯,过渡自然:文章语言甜美而富有真挚的情感.思想深刻而富有哲理.读来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卢春艳 《学周刊C版》2014,(5):122-122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只顾及到文章结构的分析.语、修、逻、文的探讨,分析得可谓细致.讲述得可称全面。但是.作者为何这样安排的原因.学生却只是一片茫然。因为教师对文章语言所运载的闪烁的思想视而不见.文章是为了传达作者的一种思想.或者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离开了文章的思想.单说表述思想的语言文字技巧或结构技巧.就失去了其应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一、文章中心明确而鲜明。文章自始至终围绕着爱国心展开,文章列举的主流,都表达了国人的拳拳爱国心。开篇题记即简要揭示“举手投足之间的爱国心给我们以最深最真的感动”这个中心.凸显文章的主旨。奠定文章的基调.昭示文章的走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显现了作者准确的扣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陈海燕 《学周刊C版》2011,(10):207-208
在讲授《屈原列传》一文时,笔者感到单单围绕文言常识就文章讲文章不免有些枯燥乏味.经过一番揣摩思索与课堂实践.发现如果在讲解课文时拓展链接一些与文章有关的课外知识.就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课堂更加活泼有味。现结合文章内容将链接知识整理成文以供广大同仁参阅。  相似文献   

8.
在一年多的新课改教学和研究中.我主要采用了整体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由对文章的粗浅了解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各篇目时.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匠心技巧及行文遣词.从文章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上获得直接语音感受是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题目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课题教学处理得好.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是通过书面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篇文章呢?就是要掌握字词.读懂每一句话.能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在阅读中,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读者意识.即所写文章要考虑阅读对象——读者.写作者要千方百计让读者对自己的文章有兴趣.甚至产生共鸣.纵观中学生的作文.往往忽略了这点。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刘碧玉 《学语文(初中版)》2006,(1):63-69,119-120
【考试标准】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2.归纳概括文章的要点、中心;3.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4.简析常用表达手法的作用效果;5.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看法。  相似文献   

13.
[招数指津]常言道“文好一半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标题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闻名的大作家,还是无名的小作者.都十分注意在文章标题上下功夫。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通过解读文章的标题来理解文章,便成了一个好方法。怎样通过对标题的研究来理解文章呢?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或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语文教学与此类似.要想“极省俭”地提炼出文章的精髓.就要学会巧妙地抓住文章的“眼”。文章的“眼”在哪儿?以散文的导读为例.应是指抓好文章的“课眼”、“文眼”以及“字眼”。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论文写作时.有时会由于考虑不周.文章论述出现一些值得推敲之处。现从一些老师发表的文章中.选取几个案例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6.
一、细读 细读是指仔细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逐行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关系.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摸准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细读时先要简略浏览全文,把握阅读材料的结构.确定重点阅读的部分。然后详细地分段阅读.阅读时要注意细节.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在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时,要求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大意。对阐述文章中心思想的一些段落.要进行梳理归纳、逻辑推断,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甚至进行分析语言特点等,以掌握语篇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学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实际上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布局谋篇的写作技法,亦即文章的章法。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3.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的感情,使之升华。  相似文献   

19.
刘金凤 《甘肃教育》2007,(12S):35-36
评论性阅读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评论的能力。评论性阅读是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地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它既要求精读细读,又要求反复阅读,分解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剖析,进而对文章作出个性化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议论、抒情都是常用的写作表达方式. 所谓议论.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作深入、细致的剖析之后而生发的精辟见解或评论。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指的是在文章的关键处加上的.能使中心思想更加深刻.主题更加突出的精当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