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在学习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进一步探讨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散失的途径,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的叶器官对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从而自觉爱护绿色植物。本文就“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教学过程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节旨在使学生认识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种类之后,进一步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从绿色植物自身生活需要水作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内因。为使抽象的内容更容易接受,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经验,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实验工作的成果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的认识。接着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增强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将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练习画直方图作为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解读实验数据,认识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是不同的,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简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第一节。笔者在参与教研活动时发现,多数教师认为本节内容相对较少而且简单,不足以支撑一节的教学,甚至有个别教师主张只用两三句话就可以完成本节教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多数教师认为  相似文献   

4.
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一课时)为例,尝试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去感受和体验,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出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逐步建构核心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并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1课时) "的教学中,穿插多个实验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以问题为主线,在体验中感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郑家兰 《亚太教育》2019,(11):182-182
本文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水中的动物”“人体的呼吸”等课程为例,通过多种实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学科中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为例,采用巧设情境、任务互动、探索本质、迁移应用等策略实现深度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为例,通过“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实验观察、获得证据——建构概念、发展思维——分析事实、思维迁移——拓展延伸、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促进学生循证学习思维发展,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其具体教学目标有以下五点:①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②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CO2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③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④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⑤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三个目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七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节课里。讲述了叶片的结构和气孔的开、闭等内容。学生对课文中的气孔开与闭原理不够理解,特别是哪里外壁、哪里内壁,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讲清这个问题,笔者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全班同学都能理解了。  相似文献   

11.
(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设计思路】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是植物体普遍具有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与叶片的结构关系密切,对促进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对植物自身以及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都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本节课将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将“科学探究”置于核心的地位。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18):62-63
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为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种子植物”一课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中的第二节。  相似文献   

14.
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中,以“植物的生活”为单元主题,以追踪“一滴水在植物体的旅行”为情境,以“整体—部分—整体”结构形式,创新教材呈现的方式,不断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辅以数码显微镜,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用递进性的问题引领,调动学生思维,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实现概念的形成与实验能力的提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纵观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材,纳入了十大块内容,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与“健康地生活”。每一部分都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融读、说、练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以“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为例,先后进行了知识点零散教学、内容适度整合教学、STEM理念下教学三个阶段的探索,实践证明STEM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主题式教学,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同时,探索了STEM理念下主题式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谈到作为植物体内的水分蒸腾失水的重要门户"气孔",承担着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双重任务,所以是植物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一个必经途径.在教材中,也涉及到气孔开闭原理的论述,笔者研制了一种简单的教具,采用教具演示的方法,把相关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材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27页"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中.设置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该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直观而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理解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A0):129-130
将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三个实验组合在一起,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进行重组与改装,通过PPT演示出来,实现复杂实验简单化。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课程教材是构建生态文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为核心单元,其中的德育内容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思想、“树桑麻、种五谷”劳动教育及“托物以言志”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等。知识教学与德育之间并非一一对应,而是相互辐射、互为交叉的关系。以探究活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为例,阐述如何对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教学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