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燕 《成才之路》2009,(18):76-76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目前我国幼儿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妒忌、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等;(3)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等;(4)不良行为。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咬衣服等;(5)性格和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目前幼儿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指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应行为,是幼儿在身心的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以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  相似文献   

3.
钱文娟 《教育导刊》2004,(22):64-64
目前,在幼儿中主要有六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1)儿童多动症;(2)社会性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等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自私、固执、娇气、胆怯、易哭泣、懒惰、自卑等等;(4)神经功能障碍;(5)不良习惯,包括吮吸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等等;  相似文献   

4.
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尽管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方…  相似文献   

5.
一、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我国早期教育,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的。尤其忽视对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养,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心理不健全,甚至造成心理疾患。幼儿阶段年龄在3~7岁,心理发展速度最快。因  相似文献   

6.
家庭治疗理念对防治幼儿问题行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幼儿问题行为的危害及存在的普遍性 幼儿问题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和普通儿童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习惯问题(如习惯性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痉挛,活动过度,注意分散,反应迟缓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遗尿、不自主排便等排泄机能障碍,偏食、厌食,睡眠障碍,抑郁,冷漠,焦虑,口吃,多动症,小儿自闭症等)。 幼儿生理、心理方面的异常和障碍,大多属于在发育过程中所特有的障碍,通常表现为行为方面的某种…  相似文献   

7.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普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球的幼儿占57%;有争抢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本拟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幼儿中主要有六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1)儿童多动症;(2)社会性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等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自私、固执、娇气、胆怯、易哭泣、懒惰、自卑等等;(4)神经功能障碍;(5)不良习惯,包括吮吸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等等;(6)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的教育入手。一、家庭教育的影响双亲教养态度如果是保护的、非干涉的、合理的、民主的,儿童就显出颇有领导能力、积极性强、态度…  相似文献   

9.
儿童学习障碍不仅仅是一种认知障碍,同时还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包括:多动和注意缺陷、焦虑和抑郁、攻击和违纪,以及社会交往不良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学习障碍儿童自我概念较低、家庭不良环境影响等。教育者可以通过认知训练、合作学习以及塑造新行为等策略干预和矫正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俞洁 《考试周刊》2010,(53):247-248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备受人们关注.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说谎、嫉妒、偷窃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眨眼、皱额、挖鼻孔、咬衣服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而且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上存在的这些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虽然教师采取了一定的教育措施和要求,但并不是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原因就是我们对幼儿心理健康还缺乏理论的支撑.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刘文女士所著的一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感受颇深,也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心理及行为问题也称心理及行为偏异或偏常。主要发生于儿童期,常表现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或不恰当行为。虽然这些问题多为暂时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如果不能及时矫正,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及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幼儿的正常生活和活动,阻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成年后的心理缺陷和适应不良,甚至影响家庭的幸福、集体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国内外调查表明,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在其群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且种类多、分布不均。1998年11月,本研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居住条件的封闭性和独生子女在家庭内部的独处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加上我国早期教育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培养,而轻视对幼儿的心理素质培养的现象。尤其忽视对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养,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心理不健全,甚至造成心理疾患。幼儿教育刊物上曾有报道,北京、上海的学龄前独生子女心理变态的比率高达40%以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重视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问题,我将谈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剖析“心理环境”的一般概念,指出了研究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现实意义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去利用和控制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并从以下5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创设优良的幼儿园心理环境:1.重视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质环境;2.要树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儿童观和教育观;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4.建立幼儿园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相似文献   

14.
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是两个心理学上的术语。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差别。问题儿童的症状具体表现为:①性格发展偏离或具有一定神经质表  相似文献   

15.
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形成.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幼儿性格、态度的形成。已有研究表明,平衡膳食的益处已不局限于促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而是有着更为广泛深刻的意义。美国学者布朗研究了“食谱与性格形成”问题.认为父母应珍惜学前儿童尝试不同类别食物的好奇心。因为一个人在幼年接受的食物类别越多,其成年后性格的包容度就越大。比如,各种蔬菜鲜脆、辛烈、清苦等诸多口感滋味,与学前儿童形成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拒绝蔬菜的学前儿童常常有拒绝接受周围环境的倾向。为此,笔者依据对现实中幼儿饮食行为特点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家长、教师所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现在儿童患有单纯性身体疾病的比例在逐步下降,约占为1.5%,而在情绪、情感、注意力、性格、行为等方面有障碍或心理问题的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25%。这些问题在幼儿时期表现也比较突出。幼儿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以及不良行为倾向的主要表现:一是多动症(男孩多于女孩):二是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自私、任性、娇气、胆怯、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  相似文献   

17.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行为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种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家庭、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采取通过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智能训练,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转变家庭教育中观念的偏差;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速度加快,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拼,努力为家庭提供经济收入,因此也直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心理行为问题频发,特别是学前儿童,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种现状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十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结合具体实例来谈一谈目前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淑梅 《山东教育》2002,(36):61-61
心理素质即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与认识活动有关的心理素质,又包括对认识活动起定向调节作用的一系列心理素质,如坚韧不拔的意志,较强的应变能力,心理相容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幼儿的心理素质处在萌发状态,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却体现在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大致分为以下方面:一、消除幼儿恐惧紧张的心理。教师要用五心去对待他们。即:童心、诚心、爱心、耐心、细心,这样幼儿就能与教师讲心里话,感受到幼儿与教师是平等的、民主的,在幼儿做错事情时,也不能大声地斥责他…  相似文献   

20.
吮指包括咬指甲、吃手指、舔手指等,是周岁以前幼儿的一种常见行为,属正常生理现象。在婴儿初期,儿童就有本能的吮吸反射,当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