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战国策》历代序跋文为研究基点,将众多序跋在历时性环境中作线性梳理,考察这些序跋的文学艺术性及历史文献价值。同时指出序跋在《战国策》本身研究中对于版本考辨、传播接受、文本分析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选取了《战国策》中的“讲”、“让”两个常用词,并对其在《战国策》中的用例、词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庄子》传播的快速期与高峰期,出现了一大批《庄子》注本,《庄子》序跋也大量问世。明代《庄子》序跋在文学方面既有书序文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序跋文学以论为主,兼有多种样式,不止写人,也擅于状物。文体方面,骈散结合,文辞繁富。明代《庄子》序跋在深化老庄内涵、揭橥《内篇》精义等方面,在庄学阐释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世研究《庄子》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刘向《战国策书录》所述,对《战国策》的“国别者八篇”和六种“中书”资料进行分类考辨,进而参照《战国策集注汇考》和《战国策考辨》,对其编订体系进行简略考辨。  相似文献   

5.
全国性清诗总集佚著五种序跋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总集,有不少原书已经失传,而仅有若干序跋之类文字保存在其它文献中。将这些序跋收集起来,并加以考证,能够提供有关清诗总集的线索,进而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清初《麦薇集》、《诗遁》、《清风集》、《缬林集》、《今诗综》等5种全国性的诗歌总集佚著序跋,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引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引诗较少,反映了《诗》在战国时期的政治活动中并不受重视。和《左传》相比,《战国策》所引之《诗》皆为断章,引诗者自我明确引诗之义,而且常辅之以史实论证。《战国策》的引诗从一个侧面表明,战国时期《诗》、《书》的界限并非判若鸿沟,《诗》尚未形成一个完全确定的文本。  相似文献   

7.
学界研究王渔洋《唐贤三昧集》往往比较关注王渔洋自序及姜宸英、王立极两人的序,但对于《唐贤三昧集》的几种笺注本中增入的几篇序跋却缺少关注,而这几篇序跋对理解清初“诗坛圭臬”王渔洋的《唐贤三昧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克服学界以往偏颇,对这几篇相关的序跋给予解读与重视。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研究的历史,应从司马迁和刘向算起,两千年来,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的情况下,同其他诸子百家一样,《战国策》也受到各种形式的禁锢与粗暴的对待,但它毕竟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史学与文学价值,通过人们传抄、刊刻、校勘、注释得以比较完整地作为古代优秀的学术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了它的独特的作用。司马迁对于《战国策》资料的运用,给以后的治史者带了一个好头。据姚宏考证,《战国策》总四百八十余条,太史公所采就有九十余条,如苏秦、张仪等纵横游说  相似文献   

9.
清诗总集,有不少原书已经失传,而仅有若干序跋之类文字保存在其他文献中。将这些序跋收集起来,并加以考证,能够提供有关清诗总集的线索,进而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本文所辑《寒山集》、《南音集》、《诗存》(张履祥辑)、《同人诗草》、《二王子今体诗》等五种清诗总集佚著序跋,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10.
<正>《桃花扇》和《长生殿》作为清代戏曲的经典作品,本期两篇文章围绕二者展开经典性的再思考。戏曲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既有自身价值的完美呈现,又有各类“衍生品”的参与赋值,其中包括序跋、题词、译介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完成对戏曲价值的重新发现和再度认可。围绕文本批评而生成的序跋、题词等资料,一直被视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受到历来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最为突出的前有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后有郭英德、李志远《明清戏曲序跋纂笺》。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战国策》的书名和编著者,历来说法众多且各执一词。本文首先根据刘向《战国策书录》所述,对之进行分析辨缪。其次,依据《战国策》原文,对其编著者进行简略考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郁达夫的序跋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其序跋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郁达夫的序跋文蕴涵了重要的文学观念。体现了作家的心路历程及当时的文坛动向,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序跋文本(古籍序跋除外)展示了鲁讯广阅的世界文化视野。从其序跋文本可以解读鲁迅翻译介绍外国作家作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方面的独特贡献。鲁迅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他接受外国文化影响。也在影响着世界文化。鲁迅为介绍外国艺术家及其美术作品所写的序跋,是鲁迅艺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鲁迅引来外国文化艺术火种,点燃现代中国美术之火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新文学序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序跋的写作和内容见证了作家间的文事交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序跋纪录了其思想变化的历程;作品的不同版本的序跋又是版本批评的重要依据;同时,序跋也能起到宣传作品的目的,是一种形式独特的广告。  相似文献   

15.
清代重要笔记文集《扬州画舫录》面世以后,文士纷纷序跋题咏,一时曾“洛阳纸贵”。除李斗自序、和诗,计刊有袁枚等四序与阮元二跋,四十五家赋诗题词。《扬州画舫录》中的序跋和题词,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今天仍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伯远帖》是乾隆存放在"三希堂"里作品之一,它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自不待说,其后的题跋不但为我们研究《伯远帖》原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其题跋自身也同样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前后为《伯远帖》题跋的有乾隆、董其昌、王肯堂等五人,对五人题跋进行整理和研究,能够阐述跋文所反映的王系书法和魏晋书风对历代的影响,王的家学渊源,并获得王书信以外的信息,同时也能进一步彰显题跋自身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译小说序跋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林译小说序跋继承并发扬中国爱国主义传统;抵制专制主义,提倡民主政体,向往法制社会;高度重视传统的孝文化;强调传统史传文化;强调中国传统诗学。总之,林译小说作为西方小说,其序跋充满了西方文化语境;同时,林译小说作为翻译小说,其序跋又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18.
老舍序跋包括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写的序和后记,为刊物写的发刊词,以及具有序跋性质的自评。它记录了老舍每篇作品的创作缘由以及其一生文学活动的脉络,是研究老舍其人其书的重要依据。此外,老舍序跋的写作艺术独具一格,以当今的序跋写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9.
源自《战国策》的成语共160条,主要通过直接摘引、加工改造原文语句、概括寓言故事以及综合同类或相关事物而成。这些成语不仅是后人观察战国时代汉语的一面镜子,亦是探讨成语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的重要资料。从发展演变情况来看,多数成语无论形式还是意义都是古今一脉相承的,但也有变化的一面。其变化规律体现在三个方面:结构由非“二二相承”式向“二二相承”式转变、语义上朝着适于大众理解接受的方向发展、演变过程中传承性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古今关于<战国策>性质的不同看法主要有四种,即史书说、子书说、介于经史之间说和短长资料汇编说.这几种说法各有偏颇.从刘向编定<战国策>的编纂旨趣、所记述历史的真实程度、编纂体例、有无国家大事的主线问题、文笔问题等诸多显性方面看,它显然是一部与<国语>同类的国别体史书;而从命名方式、所记的主要内容及所表现的主要思想倾向等方面看,它又隐含有子书纵横家的特点.因而,它实际上应该是一部亦史亦子,介于子史之间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