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习语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语句,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富有表达力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习语的特点在于它是语言的重要修辞手段,其本身也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及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尤其是英语习语,更具有语言简练的特色。下面就英语习语及其临时变体这一语言现象做些归纳和探讨。一、英语习语的来源及特征英语中有很多习语来源于外国语言,尤其是西方语言,如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有成百的英语常用习语是从“圣经”门hellible)上转来的。它们本身不是土产,而是由希伯莱文和希腊文直译过来{通的,时间久了,耳儒目染,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言学一般范畴来研究英语习语变体这一特殊语言现象 ,从词汇、句法、句意、语音等方面探讨了习语活用的形式 ,习语活用的一般规律性及习语变体的可变度 ,以指导语言教学 ,并从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的角度概述了习语变体的修辞特色及其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习语是固定的词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许多习语的变异形式。在理解英语习语变体时,可以从Glucksberg习语皆可分析的观点出发,分析习语合法变体和临时变体与习语可分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平  郭俊 《英语辅导》2014,(2):154-157
习语变体是对原型习语进行有理据、创造性加工的产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依源性变体和发散性变体。汉英翻译实践中,可以巧妙灵活地运用英语习语的各种临时变体,从而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并且使语言表达更为准确简练。  相似文献   

5.
象似性原则阐释的是语言形式与所指之间的映照关系,而英语习语的组构观认为习语存在语法形式和意义创新的变体形式。从象似性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变体过程中语法形式与概念意义之间的映照关系,可证实英语习语组构现的合理性与象似性原则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对语言认知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概念形成中的认知,这涉及基本范畴与认知图式,意象与隐喻认知模式等;二是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即人怎样运用语言结构实现其交际功能,这涉及语义结构中的突显与选择,以此说明语言是认知发展的产物.文章拟通过对习语变体的探讨,重新划分习语变体种类,并说明认知和经验对语言结构和意义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语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变体,如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功能变体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变体仍在变化.由此而来的问题是语言变体的产生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有无影响?我们应如何处理各种变体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外语素质?英语教学应以哪种变体为标准?文章在对语言变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英语变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能影响提出了几点尝试性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族”这一概念的出现反映了现代英语的变化。英语的发展变化已形成许多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变体。文章首先探讨英语的全球化传播,接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英语变体的形成和发展,最后阐述英语变体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雱 《培训与研究》2006,23(4):128-130
英语习语的“不定性”会产生出许多临时变体,这给国内学习者带来极大的学习困难;同时英语习语浓厚的文化色彩与其语义上的隐喻性又是造成学习难度的另一大因素。文章提出英汉词典对英语习语文化信息处理时应正确关注:对应词中的文化色彩、例证与例证翻译中的文化味及文化背景的注释。  相似文献   

10.
语言跟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英语主要变体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英语离开英国本土来到其他国家之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产生了许多变体。这些英语地域变体虽然传承了英国语言,但在新的自然环境中他们大量创造与借用新词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英语变体受到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自然环境对英语主要变体(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影响,不仅能感受到语言的变迁.领悟自然环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能了解一些英语文化,加深对英语词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沉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有不少习语明显地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形式。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在翻译时,对应关系的习语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2.
陈茜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5):119-123
习语是重要和特殊的语言现象.它们很好的反映了民族文化,被描述为语言的结晶.习语包含了民族特征尤其是具体的语言特征.因此,作为英语语言文化精髓的习语的翻译,在翻译界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英语习语又给翻译过程带来了诸多难点,因此英语习语翻译会运用到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最后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在任何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习语都是它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习语以其搭配的语法形式,深刻丰富的语义内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厚爱,也引起了许多作家的浓厚兴趣。恰当的运作习语可使语言增添文采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魅力。英语习语范围广泛,寓意深刻,本文将从英语习语的来源及英汉对应关系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汉语源远流长,词汇丰富多彩.汉语中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等,而英语中的习语包括俗语、谚语和俚语等多种形式.英语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汉语习语在汉语语言中也承担重要角色.而英语和汉语是高度发展的两大重要语系,历史悠久,各自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要想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好地学习英汉语言,广大学习者必须加深...  相似文献   

15.
许莉莎 《海外英语》2011,(8):219-220
English idioms, as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re vivid, terse and comprehensive expressions refined and sanctified through long time use by the native speakers. The nicety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idioms is the important part in translating. In the thesis, th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 summarize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idioms into Chinese.  相似文献   

16.
英语成对词是英语惯用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体现了英语合成短语的结构特征。虽然属于口语语体,但经常运用于其他语体,具有丰富的话语和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成语和格言     
一个民族的语文,依其文化的长短深浅,总有不少惯用的词语,泛称成语。为了便于归类,可以把它分为成语与格言两种。成语较短,可以是短句,也可以是片语,而格言应该是整句。成语大半表现事态,而格言大半要说道理。很多入以为白话取代了文言之后,文言就全废了。其实文言并未作废,而是以成语的身份留了下来,其简练工整可补白话的不足。世界各国的成语、格言,往往互相巧合,甚至酷似,令人惊喜。成语与格言其魔力正在于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会无穷。中文的成语大半以四字为其基调。所谓“四字成语”,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用单行句法说一件事情,文法上是一完整句;另一类用骈行句法说一种状态,文法上只是一个片语(phrase)。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在英文中译时成语之为用大矣,不但可以原封照搬,更可器官移植,托古改今,与时并进,而更活泼了、丰富了中文。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其中的生态环境习语描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阐释了社会发展规律。语言形式的选择以语用策略的选择为基础,对英语生态环境习语的语用策略研究表明,英语地域气候习语主要运用了以言行事和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英语动植物习语主要运用了礼貌的语用策略。对英语生态环境习语的语用策略的正确认知和准确运用,能帮助交际者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英语习语,从而顺利地应对各种交际场合。  相似文献   

19.
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语言差异。作为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英汉习语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英汉习语又有一些相似性。将英汉习语作对比研究,探讨英汉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异同,达到人们对习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深文化理解,加强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旨在调查语言水平与习语类型对中国EFL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影响。结论是:语言水平对学习者理解英语习语有显著影响,和中等水平学习者相比,高等水平学习者理解三种习语的总体表现都更好;习语类型对学习者理解英语习语结果也有影响,正式习语理解成功率最高,其次是非正式习语,最低是俚语。也有其他因素影响学习者理解英语习语的结果:如习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之间的联系、与母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习语涉及到的心理意象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