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蒯因持有的物理主义立场是一元论的本体论,但这一本体论在三种意义上又是多元的,即存在相对于约束变元、存在相对于背景理论以及经验对理论的非充分决定性,其深层根据是实用主义。为调和一元论与多元论之间的冲突,蒯因提出要区分两种谈论方式:事实上何物存在与说何物存在,前一种方式是一元论的,后一种方式则是多元论。但蒯因赋予语言以优先地位,于是本体论问题在蒯因看来就首先是语言问题,前一种谈论方式内含于后一种谈论方式之中,企图以此消弭一元论与多元论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这种语言本体论也并不能真正调和蒯因的物理主义一元论和实用主义多元论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理论认为经验事实是句子的意义基础和证实标准。这一理论在处理有关某物存在的命题时会导致矛盾,无法自圆其说。蒯因提出“本体论承诺”的思想,将某物存在这一经验事实理解为对句子做语义分析之后,根据某种本体论思想所做出的承诺;由此,逻辑经验主义所遭遇的难题可以得到一种解决。逻辑经验主义具有还原论的特征,蒯因的“本体论承诺”则是一种整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试析蒯因的自然主义认识论王元明美国逻辑实用主义哲学家蒯因(W.V.Quine,1908-)在对逻辑实证主义“两个教条”(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还原论和证实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体主义知识论,与之相联系,他又提出了自然主义认识论。波普尔曾指出...  相似文献   

4.
一个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就是按照那个理论有什么东西存在的问题。经典命题逻辑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基础。从语义学角度和它对"逻辑真"的定义看,它的本体论承诺是可能世界。存在经典命题逻辑这一本体论承诺是实在论逻辑观的反映,是它研究内容的必然要求。把可能世界存在作为它的本体论承诺对逻辑学自身、对经验科学都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观点认为维也纳学派只是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模仿者,本文试图以证实和唯我论的关系这个话题为切入点,讨论中期维氏、石里克和卡尔纳普在这个问题上的异同。由于科学语言是主体间可理解的,那么用来证实的经验陈述绝对不可能是唯我论的表述。他们都认为唯我论将一个形而上意义的"我"作用于经验领域,这样的陈述无法为科学提供经验的意义。但三人的依据却各自不同,石里克从实在的层面、维氏从日常语言的角度,卡尔纳普则立足于物理学语言来否定唯我论。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根本差异,维氏从来都不是真正的经验主义者,证实原则只是他从逻辑语言向日常语言过渡的一部分;而维也纳学派则是不折不扣的经验主义者,证实问题一直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他们只是试图用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框架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奎因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数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年轻时,深受“维也纳学派”的影响,是一个逻辑实证主义者。后来,他转向实用主义,把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逻辑实用主义。在数学哲学方面,他从逻辑主义转向经验主义。在数学本体论方面,他认为本体论承诺的承担者是约束变项;在数学认识论方面,他主张没有教条的经验论和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在数学方法论方面,他强调证明方法对于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发展的动态特征。他的数学哲学对数学经验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内涵语言的双重性,就需要研究外延逻辑语言之外的本体论承诺。拉约(Rayo)建议利用可能世界语义理论解释本体论承诺,认为任意特定的语义都可看作是用来阐述本体论承诺的不同框架,因此,需要在对象的真实存在和根据语义理论指派的对象的存在之间做出区分。在可能世界语义理论中,解释反事实的情况则更加复杂。拉约对奎因的本体论标准的重建进行了剖析,并讨论了克里普克的语义理论及其对本体论承诺的传承。外延逻辑的语义,特别是一阶逻辑,无法跨越某些特定的理论来确定意义问题。可以用外延主义的方法来理解本体论承诺,普特南利用该方法说明了意义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兼逻辑学家蒯因、普特南和哈克基于各自的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立场都曾明确主张逻辑可修正。蒯因的逻辑可修正论根植于他的整体主义知识观,而普特南的逻辑可修正论与其实在论立场密不可分。哈克在批判地吸收蒯因、普特南逻辑实用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以皮尔士为代表的古典实用主义,主张更加彻底的知识可错论和激进的逻辑可修正论。尽管蒯因、普特南以及哈克的逻辑可修正论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逻辑可修正性仍然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斯特劳森描述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其有关殊相识别的理论也是有关语言用法的理论。然而,从客体语言向表达在语言之前的东西的过渡,是一种从仍属语言现象的识别指称向语言之外的现实事物的过渡,该过渡并不能说明从"被说的存在"向"存在"的飞跃是合理的。其理论中存在不自洽因素,并未解决人们谈论事物具有存在性时所产生的本体论承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海德格尔看来,本体论是关于此在在事实/实践世界中的在此之在的诠释学,一种"事实诠释学";而诠释学乃是对此在的在此之在的揭示.这样,他不仅建立起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本体论的新的本体论,而且实现了诠释学发展的本体论转向,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形成和发展开启了道路.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将本体论、诠释学和艺术统一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海德格尔转向语言的启示下,将语言置于哲学诠释学的中心地位,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词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脑筋急转弯是一种人为创作的以问答形式出现的极具娱乐性的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但从根本上来说,脑筋急转弯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是一种语言游戏。关联理论对脑筋急转弯的解读的过程就是脑筋急转弯的受众不断推翻已有的旧信息构建新信息的认知过程;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碰撞产生的结果,其娱乐性源于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的一种反差效应。  相似文献   

12.
奎因等人认为塔尔斯基的等值图式(T)表达了语言上的“真”谓词的一种“取消力”,即“去引号之方法”。这是对塔尔斯基等值图式(T)的一种曲解,它实际上成了塔尔斯基等值图式(T)和关于“真的”表达的等值式(M)的合成品。  相似文献   

13.
作为非帕斯卡型归纳概率逻辑的代表人物,科恩站在实验自然科学家的立场上,继承逻辑经验主义的传统,反对卡尔纳普的确证度理论和波普的证伪理论,创立了归纳支持理论及其逻辑句法,包括独特的合取原理、齐一性原理和否定原理,对归纳逻辑进行局部辩护,综合了归纳逻辑的确证性和实际实验自然科学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但是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相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蒯因的真理观是蒯因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蒯因对真理和逻辑真理的讨论有力地批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真理观和语言学的逻辑真理理论,此讨论在哲学界影响很大。本文试图以蒯因原著为依据,以蒯因对真理和逻辑真理的探讨为中心,以蒯因真理观的来龙去脉和逻辑联系为线索,对蒯因真理观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三值逻辑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经典逻辑系统,蒯因对其持批评的态度。蒯因反对三值逻辑的原因有三:一是有些三值逻辑系统建立在错误认识之上;二是有些三值逻辑所关注的问题可以在经典逻辑中得到解决;三是有些三值逻辑系统的建立并不能解决其想解决的问题。蒯因所批评的仅是三值逻辑中违反排中律的部分系统,而非全部,这体现了蒯因关于逻辑真之观念。  相似文献   

16.
标记理论认为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某些语言成分(无标记的)比其他的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那些其他的语言成分称为有标记的。总的来说,无标记形式的习得要先于有标记形式的习得,因为前项要比后项更为基本、更为自然、更为常用,所以习得起来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17.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以Chomsky为代表的语言普遍论者强调语言是独立于认知的人类天生的官能,Fodor和Pinker对Chomsky的观点进行了理论继承,分别提出人类通过“思维语言”和“心理语言”进行思维的观点,Goldin—Meadow等学者从实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验证了Chomsky观点的正确性。相关的理论探讨及跨学科的实验研究为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偏义复词之说不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义复词”这个名称自提出来后,为绝大多数语言字工作、教育工作所信从;但也有的学从理论或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它的某些罅漏和不足,提出过质疑。我们认为偏义复词之说存在将短语与复合词、语言分析与言语分析、造词法与构词法等相混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法理论对语法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语法理论指导下的语法教学未能正确处理好语法形式和意义的关系,过于强调语法形式的重要性,对语法的意义不够重视。认知语法理论以象征单位为出发点,以语言使用为基础,以语法构式为基本单位,强调语法形式与意义的有机统一。认知语法理论比传统语法理论更具有全面和系统的解释力,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理论,但是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没有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交往理论划时代的深刻意义。在这方面哈贝马斯却独辟蹊径,将马克思的历史观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结合在一起,在众多理论问题上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提出新的挑战。但是哈贝马斯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他的交往理论完全是在马克思交往理论中的自圆其说,他所谓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也只能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