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人事仲裁做为解决人事纠纷的有效手段,对于依法治国与构建和谐社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和谐社会不是说没有矛盾、没有纠纷,而是要探索一种不断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完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起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化解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内容之一。完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应着重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仲裁制度和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多元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和谐社会不是说没有矛盾、没有纠纷,而是要探索一种不断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完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起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化解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内容之一。完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应着重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仲裁制度和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4.
仲裁的民间性是仲裁的生命,是仲裁制度的基石,体现着仲裁价值取向。我国仲裁制度长期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的症结就在于民间性的缺失。只有充分认识和贯彻仲裁的民间性,才能与国际商事仲裁顺利接轨,才能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充分发挥仲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雪红 《文教资料》2006,(24):77-78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从解决人自身矛盾做起。人自身矛盾是主观需求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异、冲突。由于主体需求的无限性,要改变人主观世界的价值观以指导人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来解决人自身的矛盾。基本途径是建立一种能够体现出人对人与自然关系换位思考思想、主体整体意识的新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社会各个方面应大力支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一个民主善治的社会、秩序法治的社会、正义公平的社会、友好宽容的社会、诚实守信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解决社会上不和谐的因素,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和谐因素,只有解决了这种经济利益关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永久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共同提供社会物品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纠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纠纷解决机制则是社会调整与治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纠纷呈现的特点,应在诉讼这一纠纷解决模式之外选择更为合理有效的模式,以实现纠纷解决模式的多元化和互补,满足社会主体的多样需求,切实解决农村社会的矛盾和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纠纷日趋增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作为一种民事纠纷,环境纠纷在理论上具有可仲裁性,但我国法律并没有使其明确化。与一般仲裁制度相比,环境纠纷仲裁制度在基本原则、仲裁协议、仲裁程度、仲裁管辖等方面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制度构建以满足高效解决环境纠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纠纷日趋增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作为一种民事纠纷,环境纠纷在理论上具有可仲裁性,但我国法律并没有使其明确化。与一般仲裁制度相比,环境纠纷仲裁制度在基本原则、仲裁协议、仲裁程度、仲裁管辖等方面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制度构建以满足高效解决环境纠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仲裁实践中,体育仲裁机构仲裁管辖权的取得,很大部分是基于许可合同或体育组织章程的仲裁条款.由此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我国体育仲裁管辖"强制与自愿"的争论.结合仲裁理论对此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仲裁法实施十多年来,我国的仲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在于仲裁在全民中的认知度不高,因此需要借助社会各界和政府各部门的力量,大力宣传仲裁法。省级司法行政部门作为仲裁机构的登记部门,由于其职能的原因。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对仲裁法的宣传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应当充分发挥其在仲裁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地处理民事纠纷的多元化并行的多种运行体制,但现有研究没有把人民调解放在应有的地位,而是重在研究仲裁与诉讼的优势。各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不同,对其他国家法律的移植应当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没有相应的社会环境与配套制度,移植过来的先进法律仅具有观赏性而不具有实用性。在多元民事纠纷处理机制中应当更多地挖掘本土文化的有益部分,使区域习惯在多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得到有效运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健康的仲裁环境和有序的仲裁制度是我国多元化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的重要内容。但因仲裁制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取向,使得我国的民商事仲裁暴露出固有的不足与弊端,虚假仲裁就是我国仲裁制度异化的产物。程序上的有效规制,侵权责任的确立和刑法否定评价的确立最终成为"打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仲裁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既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前提要件,也是仲裁机构行使仲裁权的依据。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仲裁第三人”不受当事人仲裁条款的约束,既不能享有仲裁协议所确定的权利,也不必承担参与仲裁程序的义务。但是,在实践中确实有一种声音主张确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本篇文章引述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启示:在社会中加强对仲裁制度的宣传,使人们了解这种争端解决方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仲裁是依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其间发生的争议交由仲裁机构解决的一种便捷、高效的处理纠纷的方式。仲裁法规定了撤销裁决和不予执行裁决两种司法监督方式。但在实践中,由于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问题重重,以至学界对于取消该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就此对仲裁裁决撤销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一裁二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所存在的缺陷日益明显,特别表现在仲裁和诉讼程序当中。对此,本文建议引入劳动争议“双轨制”处理方式,将这种处理程序改造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裁审分立、各自终局”。“裁”、“审”应具体分工,并建立监督关系。仲裁分为约定仲裁和强制仲裁两类,大部分案件在约定仲裁下可仲裁终局,对涉及公共利益的进入到诉讼程序的强制仲裁案件,法院也只审理程序问题,以此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8.
教师申诉制度自1993年《教师法》确立以来,为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创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申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教师申诉制度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要想真正实现教师申诉制度的目的,必须将教师申诉制度纳入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为此必须尽快制订《人事争议仲裁法》、扩大人事仲裁的范围、加快教师聘用制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尚存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不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的不足,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不当,劳动合同法落实不力等缺陷。因而,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健全诉讼当事人制度;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完善劳动争议的法律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减免法律救济的费用;规范管理农民工的权利行使机制;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相似文献   

20.
依照我国仲裁法重新组建的仲裁委员会,在法律赋予仲裁权范围内解决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经济、道德权益纠纷的市场竞争中,怎样实行现代化管理,如何提升仲裁竞争力,这是当前应当研究的课题。文章论述通过降低经济、道德两个成本,升高社会经济两种效益,强化仲裁员的仲裁能力、仲裁委的管理能力两大能力,使仲裁事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