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水稻抛秧实质为抛栽,即水稻育苗后,在再植过程中,依靠带土的自身重量,在重力的作用下,似"天女散花"撒抛在大田以替代手插、机插、直播的栽培方法.它是一项新型的轻型栽培技术,其群、个体生育有其独特的生育形态,在高产栽培技术育苗、立苗、匀苗上有其新的要求,应用这项技术,是稻作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巢湖流域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稻作历史非常悠久。明清时期巢湖流域气候潮湿,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对于水稻的种植较为有利,水稻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水稻品种极为繁富。长期的水稻种植,使巢湖流域形成了异于省内其他地区的稻作文化区。明清时期巢湖流域的水稻生产以一季稻为主,双季稻只是小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3.
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水稻硅酸体(phytolith)和炭化稻米。形态学研究表明,贾湖古稻多数为栽培粳与偏粳稻,少部分为栽培籼与偏籼稻。该遗址文化层14C测年树轮校正值为8942~7868aBP,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炭化稻米。这一发现将中国栽培水稻历史提早了一千多年,并把稻作起源地从长江流域推进到淮河流域,这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稻作起源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应用植物硅酸体、孢粉分析等古环境研究方法,复原了贾湖先民生活时期该区域的古生态环境,其时年平均气温至少较今高出2一3℃,年平均降水量较今高出150~200mm,属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古文化与古环境间的共轭辩证关系,阐释了贾湖先民较早开始稻作文化的原因,最后探讨了中国稻作文化起源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古气候和古文化边缘过渡效应的淮河流域或许是我国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常规的水稻栽培耗水大,且对稻株的生长有一定的弊端,因此,进行水稻节水栽培势在必行。本文从选种、育秧、栽培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对水稻的节水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常德有着9000年的稻米栽培和生产的历史,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三代以后,常德的稻米生产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是春秋战国铁器传入时期;二是西汉以后牛犁技术推广时期;三是宋代以后圩田稻作农业兴起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国家,有着丰富的稻作文化,留下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以水稻种植为中心的生产结构;由稻作农耕而形成的文物古迹;与水稻种植密切相关的民风民俗;相应的民族语言和文学艺术等.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对稻作文化和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是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7.
稻作文化,不仅包含了对水稻的起源、流变及水稻本身和生产技术问题的研究,还涵盖了由于水稻生产而影响所及的民间生活方式和生产习俗等。水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在漫长的稻作生产中,逐渐在日常劳动、饮食、民居、语言、民间文学、舞蹈、信仰等方面形成了稻作文化积淀深厚的一系列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水稻的栽培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南方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从而为南方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南少数民族的稻作文化与稻作神话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西南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古代三大族群白越、百濮、氏羌迁徙流转繁衍融合之地,除了有傣族、壮族等原始的水稻种植民族外,氏羌系既有由畜牧文化转型为稻作文化的白族、哈尼族,又有由畜牧文化转型为旱作文化的景颇、怒、傈僳、彝族、独龙、纳西、拉祜等族的早稻种植。百濮系的布朗、佤、德昂等族的杂粮栽培中也有旱稻种植。稻作文化孕育了特定的稻作神话,稻作神话便是稻作文化的表徵。  相似文献   

10.
陈萌良同志,是广西岑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推广研究员.他于1990年参加国家人事部、农业部联合在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分院兴办的首期“南方优化耕作栽培训技术”高研班(以下简称“高研班”)学习.该期高研究班以建设吨粮田为主题,学习、研讨了高产高效优化耕作栽培新技术,介绍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耕作栽培技术革新的新信息、新动态、新成果以及水稻、小麦的新品种.例如:学习了“光敏核不育两系杂交稻”及其高产栽培新技术,研讨、交流了水稻小苗旱育新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新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水稻垄畦栽培、水稻追穗施肥等新技术,深入探讨了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模式,使学员开阔了眼界,更新、拓宽了知识面,掌握了新技术,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美国杏李在我国的生长特性及无公害早实栽培技术.科学的栽培技术是实现美国杏李丰产、稳产的基础,美国杏李的栽培及用药,既要考虑优质无公害水果的要求,又要考虑该品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据2012年1月4日《科技日报》援引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等提出的一种新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三定栽培"技术,使传统栽培的超级早稻和晚稻产量再创新高。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作物学报》2011年第12期上。据报道,邹应斌等于2008年至2010年在长沙和浏阳进行了双季超级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稻能够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相协调,"三定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12,(7):72-73
据2012年2月4日《科技日报》报道,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课题组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基因pms3,它是水稻中第一个被发现并进行了功能研究的长链非编码RNA,不但可以直接应用于水稻"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培育,促进作物杂种优势研究的发展,也为植物非编码 RNA 的功能研究打开了一扇窗。研究报告刊登于2012年1月31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据课题组成员介绍,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于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江西省农科院研究所历经十年实验终于培育出一种名为"傻瓜水稻"的水稻新品种.这种水稻类似于韭菜,割完以后还能再长.有关专家称,"傻瓜水稻"的出现,将改变千百年来的栽培模式,是继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的又一长足进步.欣喜之余,让我们再走进水稻栽培发展的历史长河,探寻源头,重温这段漫长而又艰难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春西红柿防病丰产栽培技术西红柿春季露地栽培,也叫中晚栽培。现将西红柿防病露地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轮作换茬,间作套种为防止土壤病害危害西红柿,减少农药污染,保持地力,提高产置,降低成本,要严格实行三—四年轮作,不与茄科类作物连作重茬。西红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种试验和栽培实践,筛选出早熟、耐低温性好、果实细长.皮色紫红、品质优良、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好、适合大棚早熟栽培的长茄良种一杭茄1号.并总结出杭茄1号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袁隆平再次站上了领奖台,这已是他第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是他和团队孕育9年献上的果实,也是这一成果让袁隆平走上了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的领奖台。2014年,袁隆平的人生已经进入了第84个年头,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再次以新的科研成果登上国家奖领奖台,这一点,鲜有人能够做到。会后,我刊专访了袁隆平院士,在浓重的湖南乡音中,我们走进了"杂交水稻之父"的这10年。  相似文献   

19.
匡瑛 《江苏教育》2012,(12):19-20
英国政府近几年对学徒制的发展极为重视,除了相关改革举措外,已经连续5年开展"国家学徒制周"(National Apprenticeship Week)的活动。今年的"国家学徒制周"在2月6-10日成功举办,组织了一系列的讲座和活动,笔者在访学期间有幸参与了相关活动。下面就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黄河的兴利与减灾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黄河的基本特点可简要概括为"水少沙多,水沙异源;上宽下窄,地上悬河;资源丰富,水患制约。"2007年2月27日,在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项目的产生突破了传统水资源评价方法,有效推动了我国水资源学科的进程,成果总体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