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在骈散文均开始兴盛且相互对立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清初骈散合一思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骈文存在的合理性辩护;二是骈散相间,在文章创作中骈句与散句交替使用;三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统摄骈文与散文,淡化二者形式上的区别.尽管清初骈散合一思想仍表现出骈文对散文的攀附,但为骈文在乾嘉时期的全面复兴做了理论上的支撑,也为乾嘉时期骈散合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期的骈散合一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论述骈散文并存的必然性,其次是强调骈散文“道通为一”,第三是主张骈句与散句“相杂迭用”。这三方面内容,较清初均有明显的深化。影响有二:一是下开晚清标举效法魏、晋文的风气,二是在骈散合一的探讨中,发展了骈文文气理论,在骈文文论中“气”的概念从辞章之论发展为气韵之说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兆洛的"骈散合一"思想,就是在骈散同源的基础上,从"宗两汉"、"相杂而迭用"、骈散兼作三方面来调和骈散对立的思想。针对当时古文之弊和骈文之失,李兆洛提倡"宗两汉",在语言上要求骈句与散句"相杂而迭用",在文体上要求骈散兼作。李兆洛"骈散合一"思想是全面、彻底地调和骈散对立的批评思想,不仅在当时为骈散的调和树立了鲜明旗帜,对后来的骈文批评家如曾国藩、谭献、朱一新、孙德谦等人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璐 《语文知识》2013,(3):80-82
清代乾、嘉、道时期,骈文派和散文派围绕着文章正宗地位问题展开了长期论争。其争论经历了三次演进:第一阶段从乾隆初年至嘉庆中期,倾向于骈文的作家们力求骈文与散文并尊、对等;第二阶段从嘉庆中期至道光初期,骈文家和汉学家谋求骈文的正宗地位;第三阶段是道光中后期,一些文学家主张骈散融合、奇偶不拘,骈散合一成为文章思潮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本无严格意义的骈散分别,基本上是泛文章的观念。乾嘉之际,阮元提出“文言说”、“文韵说”,理论上为骈文正本清源,使骈文与古文分途发展,促进了骈文在清代的复兴。  相似文献   

6.
论中唐骈散相争及其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革新,是自六朝以来骈散相争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运动,它改变了六朝以来骈文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古文在散文史上的地位,重新构建了一种和谐的形式美的文学样式,即讲究平易朴实美和骈散合一的多样统一美的古文传统  相似文献   

7.
李详自觉梳理论述扬州学派之源与流,有意提高扬州学派的《文选》研究在清代《文选》研究的地位。同时又向汪中、阮元等扬州学派前贤取法学习,形成自然高妙为宗、单复相间为体的骈文创作主张。而且通过其论文书信,可见其对扬州学人创作之推崇,这既体现出当时以李详、孙德谦等为代表的文选派骈散合一的骈文观,也透露出其有意识地对扬州学派,尤其是对其文学成就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8.
薛英杰 《考试周刊》2009,(27):28-29
《昭明文选》在中国古代骈文与散文的分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沈思翰藻”说为骈文奠定了文坛的正宗地位。《文选》的选录标准与后世的骈散之争有重大干系,特别是持骈文正宗论的学者,纷纷通过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辨析,从而确认骈文的地位。本文以骈散之争的历史眼光.梳理阮元、刘师培、章太炎等学者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论证,并探讨了《文选》的选录标准及这种论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散文、骈文句式结构区别明显:散文形式自由,长短句相糅,尽显浩然之气;骈文重辞藻,体式求工整,尽显曼妙之雅。因此要分析《史记》、《汉书》所呈现出来的散骈特点,句式散偶的对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通过对两者句式散偶的研究,以求窥探从《史记》到《汉书》的骈化迹象。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期以来,批评界与创作界对骈文的逐渐重视,奠定了骈文与古文同等的地位.同时,由于骈文与古文都是文言文,许多人也意识到两者不乏可以互相借鉴之处,因此在创作中融通骈散的主张应运而生.持此主张的批评家因心中不存骈散相争的芥蒂,便能在比较开阔的视野内看待骈文,所以对其体制特点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的批评观点又能前后相承,且随时代的推移而不断演进.所以至清末朱一新终于提出一套沟通骈散的较完整的骈文批评理论,它涉及骈文史、骈文特征、骈文创作等方面,对后人都有直接影响.本文不仅关注朱一新的理论建树,也追溯了前人为它所作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吕祖谦是南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文章试以作为文学家的吕祖谦为研究对象,围绕吕祖谦的关于《古文关键》的散文批评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认为其散文批评理论主要体现三个特点:讲求艺术构思的创作论、追求艺术风格的鉴赏论和讲求实用事功的散文批评论,以呈现吕祖谦在散文理论上的突出贡献和对后世散文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下汉语散文在其发展形态上存在很多问题,复兴汉语散文,就必须重建汉语散文的新思维。本文结合女性散文的具体特征,从汉语散文的文体意识、宏观意识、语言的文化意识、性别意识与修辞系统等多个方面具体论证汉语散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萧统在《文选》赋类中首次设“情”目,填补了在赋作分类中无“情”类的空白,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入选的赋作代表了萧统心目中“情”类赋的理想面貌,萧统认可的“情”是“止乎礼义”的、为传统儒家思想所浸染的“情”。对赋中女子“中和之美”和赋中故事“以悲为美”的认同和赞赏则体现出了萧统对传统美学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提倡“人生艺术化”、“人生情趣化”。朱光潜的散文观是“吐肚子直书”,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他的散文创作体现了情与理、思与言的统一及针对性强的特点。朱光潜的创作与学术活动始终围绕着“人生趣味化”而展开,创造出了人生化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两宋之际文章发展变化延续了北宋中期以来的传统,骈散进一步分流。汪藻四六承袭北宋欧苏以来的变化,在句式上更进一步,变成长句长联,使四六的风格再次发生巨大变化,其私人记述文章以及部分奏章则又采取散体,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骈散分流。同时文人也都在这一方向上作出了一定的榜样。由于骈文的发展得到强化,也就带来了南宋中期的骈散相争。  相似文献   

16.
素素散文论     
素素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活跃的散文家之一.素素散文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在于,她紧紧抓住了"真",在其散文中凸显出主体意识.尽管是女作家,不过素素散文的视野广阔,不仅包括婚姻家庭类女作家通常涉猎的内容,而且还有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反思的文化散文.其散文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7.
散文可以从语言、意境、情感三个方面进行鉴赏。欣赏散文的语言美,首先要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欣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我们寻其通达意境的途径,领略不同人物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捕捉作者寄予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散文本色指散文的“本色当行”特征。散文本色之一是“本事”的本色,即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为记写的内容;其二是散文的“真我”,指作者的自叙与自身真切的人生体验;其三是散文语言朴素的本色和真我的言语;其四是“真我”的精神释放、回归和寻找,表现为自由的神思与结构形态的随意赋形。  相似文献   

19.
具有现代文体意义的文体概念“散语”出现于宋代,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与宋四六一样,“散语”同时具有文体和句式的双层含义。唐宋时代文人的文体观念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现代文体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一类文体概念已经产生、成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