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以"传统讲授""网络+课堂""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三大模式最为典型,此三者虽各具特色,但其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痛点问题,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旷课问题严重,课堂参与度不高,实时控制大课堂教学管理难。鉴于此,在新时代里必须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领导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头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之必须。针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调整,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长期的方法,即形成并采用"全""选""转""换"的方法,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中心线索形成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贴近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中全面贯彻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能贴合大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感和参与意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消除"无趣""无用"的标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爱国之情、处世之道、修身之法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传统文化的主要契合点,要坚持目标导向、学生导向和实践导向,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及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的需要。要在充分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等路径入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是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一种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传递,其针对性是把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施行之。思想政治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把握好思想政治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辩证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何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一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优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不断加强,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且要有效地利用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逐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7.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一次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脚步不断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怎么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亲和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思考,这一问题关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起到有效引导大学生的作用,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否有效发挥出实际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亲和力的有效提升,可以为高校明德育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提供根本保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升课程亲和力的具体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实例阐述的理解意义、实例客观的启示意义、成功实例的垂范意义和反面实例的警示意义.其机理是"实例形象-理论兴趣与情感-理论思维与情境体验-大学生信仰与信念",其路径有课堂教学的实例说明阐述、"第二课堂"活动、校外实地参观考察访问和思政课实训室的疏导.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机理与路径,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水平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新时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本文通过语义、多学科领域、社会效应等维度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后,归纳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并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具有方向性、综合性和策略性等重要特征;最后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价值和意义,即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提供了实践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要加强理论武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必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要做好"三进"工作,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教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进课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勤学转智为实"进头脑",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大学生行动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还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领导机制,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性。可以借鉴相声艺术中的"说学逗唱""巧抖包袱""现身说法""身临其境"等技法,锤炼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实现思政课堂教师"走心"、学生"入心"。  相似文献   

12.
提升亲和力与针对性是对新时期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刻反思。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师资、教学和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的短板,要着力在观念转变、教学质量提高、规范教育评价上下功夫,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喜爱,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从供给侧角度出发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改革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它是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矛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供给侧角度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同向同行,按需供给,创新供给方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的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用好细节叙事。细节叙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具有丰富的细节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善用细节叙事,需要明晰细节叙事的边界,依循科学理论的指导,兼顾具体故事的语境。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连接师生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提问,对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遵循规律利用规律"微课为例,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期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其生源差异对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巨大挑战,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亟需积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地考察、案例编写、课堂讨论、归纳总结、反思升华的"五环"案例教学模式,并在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中实践与改进,最终提升现代学徒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是党的宣传工作史上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坚持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思想斗争是一切革命斗争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离开党的中心工作""建立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等.《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科学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为何做""为谁做""如何做"的问题,其中体现的立场、原则、观念和方法不但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学完成的,这种教学既具有普世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又具有个体性和针对性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功能实现有两种途径——快乐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文章从"三全育人模式"着手,探寻了高校辅导员关心关爱学生工作的特点和提升路径,从而切实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奋斗目标。教师亲和力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学生的高度认同,教师亲和力的发挥有赖于教师自觉进行身份转化,同时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转变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