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发挥各类动力的根源是人的自身需要。学生作文也不应该例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想说",就是指有表达的欲望、要求。要想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写作中去,进行积极有效的表达,就要激发学生产生"想说"的动力需要。  相似文献   

2.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一视同仁的,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爱的教育下成长,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为师者都最愿意做的事,但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向"问题"学生撒播爱的阳光,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爱"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智慧。为人师者都知道关爱学生,然而不少老师却走入"以罚代爱"的误区,正在遭遇着或遭遇过不少尴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为人师者不仅对学生要有爱,更要有爱的智慧——爱不可"以罚代爱",爱不可"拔苗助长",爱是尽职,爱是尊重,爱是心灵与心灵最微妙的接触,爱是师与生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学英语语音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发音不标准"哑巴英语"、中国式英语。语音问题严重的根源大部分来自教师口语的参差不齐,教师回避语音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有问题。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学生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有效的模仿读音训练,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如今课堂的教学活动是精彩纷呈,可热闹过后老师收获了什么?学生又学到了哪些?因此要向课堂要效率,还是得从根源抓起,吹去课堂繁华不实之风,让实在驻扎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老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苦口婆心教育,结果却不甚理想,于是得出"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的结论;学生遇到困难,老师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学生不仅不感激反而疏离老师,于是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假如说是教师的教育有问题,教师会非常委屈,难道学生犯了错误我能置之不理吗?难道学生遇到困难我不该关心吗?难道我为学生负责任错了吗?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但要求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发展,还要求在思想道德方面、性格方面、为人处世方面等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加强对优秀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优秀学生也需要转“差”。根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所以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疏导。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具有"问题意识",老师问,学生答,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一堂课就在"问题"的包围下看似完美地谢幕了。殊不知,"问题"也有"真"、"假"之分,也有"有效"、"无效"之分,"死"与"活"之分。究竟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答案只有一个,"问"在学生需要时的问题。一、关注学生疑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肯定会有疑问,  相似文献   

8.
<正>每到学生放假时,补课就成了热门话题。为了给学生减负,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学校、老师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补课。然而,这样好的政策却总是遭遇执行难,学生反感、家长抱怨,学校和老师也有自己的委屈。假期补课为何屡禁不止,真的是学生需要吗?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不禁质疑,这其中是否有老师借此增加收入、学校提高升学率之嫌?补课之风盛行,原因究竟何在?【你来问】家长王俊华:"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还没放假的时候,老师就通知要假期补课,说是要赶赶课程好多留一些时间复习。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面对所谓"学困生"对老师的理解的误区,通过教师的反省和实际的工作,老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有技巧地向学生付出爱。  相似文献   

10.
赵永红 《学子》2013,(3):24-25
案例背景:去年我接了一个新班。有几个学生,按常理,应属差生或问题学生。同学老师对他们都很有意见,他们本人似乎对自己的处境也清楚,但是无能为力。尤其是一个姓李的同学,问题更严重。全班学生和老师都对他很是发愁。我对他们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教育方案,在这些措施当中,我感觉到最应该指出的是要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要影响、改变一个学生的思想言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特别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更是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精力。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去了解学生在纪律、学习、生活、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表现,了解问题出现的根源,认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需要老师无  相似文献   

12.
一、我们在学——专业引领 1.理论的引领:因学生需要而教;做数学是倒过来的. 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展,不必先讲知识再让学生解题,而是可以反过来,让学生先"做",再总结、整理形成知识,这样的呈现顺序很可能与教科书呈现的顺序不同,用林群院士的研究话说就是:"做数学的过程本来就可能是倒过来的". 2.实践的示范:张老师的三个问题. 那么,这种"因学生需要而教"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的呢?北京市骨干教师张晓华老师的示范课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在"相似形的概念"一课中,她先让学生画和屏幕上给出的正方形形状相同的图形,然后问:"你有顾虑吗?"再让学生画长方形,问:"你有疑问吗?"继而让学生画平行四边形,问:"你有要求吗?"这三个问题唤醒了学生对"形状相同"也就是相似的概念的认识.这堂示范课让我们豁然开朗,似乎明白了"因学生需要而教"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学生绝对平等吗?教师还有权威性吗?课堂还需要教师的评价权威吗?"在追求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的改革潮流中,一些老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师生平等,是师生人格的相互尊重,是发展过程中的相互欣赏与认同。但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怎样才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拨开迷雾,走上正途?这是值得每位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在知识的汪洋中为学生指明航向,必须"高生一筹",站在高处为学生指点迷津,树立专业上的"权威性",帮助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这种专业权威投射到学生评价上,就是评价的权威性。然而,一些老师认为评价无需"权威",师生只需平等协商而已;另一些老师则认为,没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迷失方向。教师是否具备评价的"权威"角色,教师评价能否显得"权威",需要我们站在师生关系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上辨正这一问题。为此,我们选编了两位老师的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评价权威在当下存在的意义与重建策略,对教师评价角色的辨正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是否要教学生"为什么"的知识,这是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和职校学生特点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辨析,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而且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能够吸引学生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能够适应职业要求的.结合杜威教育思想和现代认知科学的观点,分析了造成这一误区的理论根源和解决途径,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双减"成为热词,也是全国的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双减"中提到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根源是什么?学生的作业负担为什么会过重?笔者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崔永漷教授等专家"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理论成果,针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根源问题,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模式展开探...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学生走近老师,问道:"老师,一个人应有多少朋友——一个还是好多?""一切都很简单,"老师答道,"你瞧,最高的那根树枝上结了个红苹果,你这就去把它摘下来吧。"学生仰头看了看,而后回答说:"可这苹果高挂枝头,老师!我够不着呀。""你去招呼个朋友,让他来帮你。"老师答道。这学生唤来另一名学生,然后站  相似文献   

17.
要转化问题学生,就要先了解学生究竟有什么问题、问题的程度以及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了解的方式有很多种,访谈、家访、问卷、观察等都是老师们使用的"常规武器",但借助心理学技术却是时下的一件"新武器"。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比一般孩子更需要理解与关心、支持和帮助。教师用爱的方式去激活后进生,用爱的情感去呼唤他们,用爱的力量去转变他们,老师需要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一、用爱心了解后进生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以人为本",用爱心了解学生。尤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提倡新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我们许多老师也似懂非懂跟着别人转,但始终转变不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此现状,阅读教学必须进行策略创新。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作文,学生往往劳而无功;语文老师最大的负担是批改作文,部分学生话不通理不顺,抑或是"火星文"。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学生缺少真正的阅读。当然,这并非全是学生的错。作为语文老师,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就应该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1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