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老师是一位从事农村地理教学多年的老师,他上的地理课不仅仅能深深地融入一个“乐”字,更在于能让学生牢牢地掌握一个“理”字,我听了他上的一堂地理课——《世界的地形》,至今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2.
我对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虽旱有所闻,但真正让我从理论上深刻认识李吉林老师所创立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体系的是在一次次研读了李老师充满诗意的教育专著《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手捧着这本承载着李老师二十余年创造性生命旅程的专著,感受着李老师二十多年来走过的中国教育改革之路,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3.
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的非惩罚性处理方式、学生合唱团的成功、以及马修在其他方面对学生的关爱入手,分析探讨了马修老师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对教育工作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读了《现代家教》第七期刊登的“他为什么前后判若两人”一文之后,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真是既羡慕又感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羡慕的是王亮有幸遇到了“孙老师”,感激的是“孙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厚和友爱。相信决不会  相似文献   

5.
翻开《辽宁教育》2002年第3期首页,一行醒目的大字"向儿童学习"映入我的眼帘(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生鈜老师所作),我的心不禁为之一振,我一口气拜读了全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6.
林向东 《宁夏教育》2008,(10):76-76
近日,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得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了王栋生老师的《我主张"静养式阅读"》(《人民教育》2012年第2期),文中所言所感无不是我们耳闻目睹司空见惯的现象,读后反复咀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谈道:"学校是传道授业之所,教师本是读书人,学校教育的常态,是让学生跟着读书人在一起学习,而不是传授‘考试学’,带领学生‘模拟’、‘预测’、‘课课练’。"王老师字  相似文献   

8.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是一堂大气磅礴、挥洒自如、内涵异常丰富、具有巨大感染力与震撼力的语文"大课",也是一堂窦老师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尝试课,它的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久久地激荡着孩子们的心灵,也撞击着与会老师们的心……  相似文献   

9.
近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素质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一书。这本书记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主要内容共有5个部分组成,即《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锻造卓越人格》、《回答心灵的呼唤》、《学生的思考》。静心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李老师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用爱心温暖童心,用爱心感化他的每一位学生。他对后进生的教育艺术,使学生信他、服他、爱他。他的这种教育方法确实很值得我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0.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感受最深的是:教师本身就是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育就时刻存在。  相似文献   

11.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是一堂大气磅礴、挥洒自如、内涵异常丰富、具有巨大感染力与震撼力的语文“大课”,也是一堂窦老师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尝试课,它的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久久地激荡着孩子们的心灵,也撞击着与会老师们的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有个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的《西游记》。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用近乎虔诚的心拜读了《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一书。掩卷沉思,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平静五位师德高尚的老师的爱的教育,让我这个自认为热爱学生的教师,顿时觉得无地自容,他们的高大师德之光深深地刺到我心灵的深处,  相似文献   

14.
读了《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7年第5期上的《教师切莫叶公好龙》一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目前,“问题学生”把不少教师弄得焦头乱额,久而久之,他们必然对“问题学生”敬而远之。于是,出现教师叶公好龙就顺理成章了。其实要想不做“叶公”式的老师并不难,关键要心中有爱。  相似文献   

15.
在《环球时报》看到这样一则"教育叙事",故事之蹊跷,当事人之睿智,让教育工作者久久地回味,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面对"问题学生"。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雒宏军 《班主任》2008,(12):46-47
《班主任》杂志2008年第8、9期合刊刊登了史峰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老师,别让教育夹裹着侵害好吗》。文章借一位学生之口,讲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教育方法可能对学生权利造成的侵犯,从而导致教育之中往往夹裹着侵害。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教育惩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梅子 《教师博览》2009,(6):33-33
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有个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的《西游记》。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  相似文献   

18.
一次作文课,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学生写的内容挺丰富,有写《假如我是总统》,有写《假如我是爸爸》,有写《假如我是哈利·波特》,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下面这位同学写的《假如我是老师》。“面对着神情严肃的老师时,满脑子胡思乱想的我就会幻想着我是一名老师。(咦,为什么只在老师神情严肃时,学生才会想自己是老师呢?)“假如我是老师,我不会整天绷着个脸,摆着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  相似文献   

19.
正《重复》一课可谓徐长青老师的经典课例。经典是如何成就的?它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徐老师一语中的:"《重复》一课上了200多次,每一次都不一样。"为什么能做到不重复?因为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徐老师进一步理解、把握教材的凭借;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徐老师进一步读懂学生,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调整教学的垫脚石;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徐老师对照课标、对比生活,寻找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本期推荐书目《做最好的老师》内容介绍:《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他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