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如果我们把绿色植物的叶子切成薄片,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叶子的细胞里有许多像绿宝石一样的小颗粒,这就是A,它里面含有B。叶绿素是一种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的蛋白质,能够强烈地吸收除绿光和一小部分红光以外的几乎全部太阳光谱中的光。绿色植物主要利用叶绿素吸收太阳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聚集在叶绿体里,所以叶绿体就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类胡萝卜素是如何保护叶绿素分子不被光氧化的?下面就这个问题作答复,以供参考。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当叶绿素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后由基态达到单线激发态,处于单线激发态叶绿素分子的高能电子很不稳定,有的迅速回到基态,但有一部分叶绿素分子达到三线激发态。三线激发态可持续10至数百微秒,这样三线激发态叶绿素分子有足够的时间在和分子氧分子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氧分子的基态是一种三线态,当它和三线激发态叶绿素分子反应后转变为单线激发态’。hi”+‘O…  相似文献   

3.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叶片上叶绿体借光能使周围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有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等)并释放出氧气(图1)。研究表明: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有多种,如葡萄糖(单糖)、蔗糖(二糖)、由单糖聚合成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相似文献   

4.
何洪凯 《天津教育》2013,(16):36-3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氧的过程.学生成长的过程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命活动过程非常相似,其中,学校是“叶绿体”,学生是“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和“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各种教育活动;“光”是教师的教育智慧、学识、爱心等;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是学生形成的正向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基因;“氧”是外显的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5.
薄膜滤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杰 《生物学教学》2001,26(2):45-45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能量,其主要来源是太阳的可见光。然而,并非所有波长的可见光都能被吸收和利用。实验证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植物对波长640~660纳米的红光和波长430~450纳米的蓝紫光比较“偏爱”。不同波长的光在诱导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色素形成等方面,其作用也不相同。蓝、紫、青光能抑制植物的仲长生长和幼芽的分化,使植物形成粗矮的形态,还能引起向光性的敏感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通过绿叶上叶绿体(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图1),植物的绿叶被人们称为“绿色的工厂”。但是有些植物如红萝卜、红苋菜、秋海棠、红枫等的叶子,常常是红色或紫红色的,这样的红色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要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红叶上应该有叶绿素才行。试做下面实验看看红叶中是否含有叶绿素。  相似文献   

7.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始于1771年。历经70年后,科学家才完成了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最初使用的光合作用方程式为: 6CO_2+6H_2O叶绿素/光→C_6H_(12)O_6+6O_2 这个方程式已使用多年。为了方便起见,人们把上式两边除以6,简化为: CO_2+H_2O叶绿素/光→(CH_2O)+O_2式中(CH_2O)表示糖类。这个式子简明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当前课改持续深化,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前提条件下,发挥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1 教学内容分析 “探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相关知识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其中“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分为两个部分: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相似文献   

9.
1 设计思想 综合教材中多个探究实验以建构一个科学概念的课型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为生物学概念建构服务的.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必修1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内容,综合“绿色植物叶绿体的观察”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两个实验内容,设计本探究性实验课“探寻绿色植物的奥秘”.通过探寻绿色植物的奥秘的思路将细胞结构、色素成分和光合作用的功能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科学概念,并在学生自己寻求科学奥秘的过程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楚松 《生物学教学》2005,30(12):70-70
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学生要知道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什么作用?课本上又介绍“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糖类(通常指葡萄糖)”,光合作用合成的一定是葡萄糖吗?还有其它物质吗?学生碰到这些疑问,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了这项研究课题: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11.
绿叶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这是众所周知的。据有关资料表明.地球上的绿色植物,一年能制造有机物约4000亿吨。那么.自然界中生活着像红苋、红叶李和紫红颜色的紫鸭跖草之类的红色植物,它们也进行光合作用吗?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人们就知道光是植物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万物生长靠太阳”便是人们用来说明光对植物生活重要性的一种通俗的说法。然而,人们真正了解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光合作用是人们研究较早较深入的一项工作。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这早已是人们的常识了,确实,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光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13.
绿色植物与人体健康张青松众所周知,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每生长1吨,可以产生5吨氧气。所以,绿色植物是巨大的“氧气制造厂”。绿化地区空气新鲜,长期生活在林区的人,慢性病与传染病少,寿命长。绿色植物可以吸收...  相似文献   

14.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之一,高中生物教材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以绿色植物和动物为代表介绍了生物新陈代谢中的生理生化过程。这一章的第一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从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光合作用和  相似文献   

15.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貯藏在有机物质中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Otto warburg首先发现光合作用的速度在强光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增高而加速;在弱光下温度则没有影响。由此推论,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并不是都需要光的,而是包括二个步骤:一个步骤是需要光,即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的反应称作“光反应”;另一个步骤与光无关,即无论在光下或暗中都能进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光合作用的探究是初一生物学课中的重要内容,现行各版本教材安排了用天竺葵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但天竺葵难以大量寻觅,为开展此实验带来一定困难。经过一系列探究,发现一年蓬、金盏花、草木犀(白车轴草)、一串红是做光合作用实验的合适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光合作用的探究是初一生物学课的重要内容。现行各版本教材一般都是借鉴经典实验,按照“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叶绿素)”这样几个专题,分设连续几个探究性实验,比较烦琐,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天都要呼吸氧气,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我们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叶绿体就像一个微小而又极为复杂的化工厂,当光照在植物上时,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并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葡萄糖和氧气。高等植物每个叶肉细胞中含有20~200个叶绿体。叶绿体一般呈椭圆形,大小为几个微米,…  相似文献   

19.
(冀少版)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八年级(上)第四章“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植物是地球生物界中的一大类,有30多万种。植物一般有叶绿素,没有神经,没有感觉。植物的叶子大多数是绿色的,因为它们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合成种种物质,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据计算,整个世界的绿色植物每天可以产生约4亿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与此同时,还能向空气中释放出约5亿吨的氧气,为人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