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家的父亲     
作家的父亲不识字,他是一位老实厚道的农民。但是他的儿子不但识字,而且还能"码字",他能写小说,也能写散文、诗歌。作家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作品了。当作家第一次把那叫作"文章"的东西拿给父亲看时,父亲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他瞪大了一双牛眼,把儿子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再从脚到头看了一遍,从此便对儿子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22,(4):8-9
[家风故事] 四处搜罗"闲书" 1928年10月,鲁彦周出生在巢湖鲁集村,8岁开始读书,在私塾一直念到15岁,期间,天资聪颖的他在学习之余,还四处搜罗"闲书"看,《西厢记》《左传》《三国演义》《水浒传》《今古奇观》《平山冷燕》等,他全看了个遍. 那时,他还看了 一本新书,是苏联的《铁流》,这本书别具一格,他从未见过,看...  相似文献   

3.
数字信     
《新作文》2007,(11)
某人嗜酒如命,醉后常与人吵架斗殴。一日,他接到了外甥的一封来信,拆开一看,信上竟全是阿拉伯数字:"99: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不解其意,于是去  相似文献   

4.
【案例】近日,我给学生听写了一些成语,其中有"金碧辉煌"这个词。批改之后,发现全班40个学生中有四五个学生把"金碧辉煌"写成了"金壁辉煌"。我也没当回事,就让他们订正两遍给我看。结果有一个学生,订正后还是写成了"金壁辉煌"。真粗心!我便让他细心地照着书再写两遍给我看。结果真让我哭笑不得,他第一遍写对了,第二遍竟然又写错了。我很奇  相似文献   

5.
欣赏经典     
有个美国外交官,二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呆了十年。他在回忆录里写道:他看过三百遍《天鹅湖》。即使在芭蕾舞剧中《天鹅湖》是无可争辩的经典之作,看三百遍也太多了,但身为外交官,有些应酬是推不掉的,所以这个戏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看,看到后来很有点吃不消。我猜想,头几十次去看《天鹅湖》,这个美国人听到的是柴科夫斯基优美的音乐,看  相似文献   

6.
徐敏 《安徽教育》2009,(9):37-38
<正>今年"六一"前夕,《小学生导读》编辑部收到来自革命老区金寨县农村小学的一封小读者来信。在信中,这个大山里的孩子讲述了他与《小学生导读》相伴4年的点点滴滴,这本32开48页的小学生杂志,成了他和他的同学们几年来最重要的课外读物,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把翻烂了的《小学生导读》一本不缺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教导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按,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毛主席又在同一篇文章中批评说:"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予先研究,不要予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象洗脸以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象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  相似文献   

8.
击掌     
一天,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散步。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白人学生向他走来,说道:"嗨,give me a five。"他这样说了好几遍。中国学生当时非常害怕,以为他是个强盗(在索要5美元)。他告诉这个美国学生自己没有5美元。美国学生看了看中国学生,生气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9.
管建刚 《人民教育》2012,(21):40-42
指向写作:阅读教学的新阐释语文学习中,课文的阅读与一般的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我的阿弟,初中没毕业,补考后拿到了毕业证。他看报纸,少有看两遍的,我问他看得懂吗?他很不屑地说"这有什么难的"。而小学课本里的一篇课文,长至千文,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读3遍,90%以上也都能懂。  相似文献   

10.
等车的当间,实在无聊,我便取出手机玩起了直升机游戏。这游戏我已玩过上千遍了,但总也突破不了一千分关卡,现在仍然是,试过了十几遍,分数甚至只能打到三四百分,我非常懊恼。站在身边的是我朋友小林,他大概看到了我焦躁的样子,凑过来想弄明白因为什么我这样。他看我再次失败后问道":你玩游戏时老在看分数吗?"我点点头,他笑了,说:"这次你别看分数了,只注意游戏画面,记住一定别看分数。"  相似文献   

11.
儿子放学后喜欢去打乒乓球,我们依了他,给他交了学费,随他玩去。一周后,他对我说:"妈妈,老师说我打得好——今天你要去接我,你看看。"我狐疑地怔在那里,最近我手头工作正忙。他像是看穿我的心思:"妈,你今天要去看我打球,我爸接我的时候看过了,该你去看了,妈。"他又一遍重复给我听,目光定定地望着我。  相似文献   

12.
某人嗜酒如命,醉后常与人吵架斗殴。家人亲朋反复劝说,他仍改不了这个毛病。一日,他接到外甥的一封来信,拆开一看,信上全是阿拉伯数字:“99: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不解其意。于是去请教学校里的数学老师。数学老师看了看,就随口译  相似文献   

13.
开学伊始,又接了一个新的班级.刚刚送走的一届学生的欢声笑语还在耳边回响,迎面又是45张陌生的小脸.45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我带着微笑将我的新弟子们扫视了一遍.忽然,一张熟悉的脸映入我的眼帘:"鼎鼎大名"的丁某某.三年级时,他的班主任为了减肥在课间跳绳,正好旁边也站了个胖胖的男生在跳绳,只听他大喊一声:"看呀!两只肥猫在减肥啊!"旁观的老师与学生哄堂大笑,他老师气得七窍生烟,一把揪住他"立壁角"示众.当我再瞧见他时,他正站在墙角挤眉弄眼,朝围观的同学做鬼脸呢!读四年级时也时不时听到他的一些"光荣事迹".比如他上课爱插嘴,好为人师,至于恶作剧、捣乱的鬼点子,更是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14.
一瓶易拉罐     
"这是……"一个手拿录取通知单的穷学生激动地望着邮递员,"这是录取通知单?""哦,是啊,如果没事我先走了。"望着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消失在摇摇欲坠的危楼后面,他异常激动,奋斗了这么多年,终于成功了!他告别了父老乡亲们,独自踏上了大学之路。搭上火车的他,一脸惊奇。他找到座位坐下,扫视了一遍周围,看  相似文献   

15.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 "行!" "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 "三遍!" "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  相似文献   

16.
假期里闲来无事,就跑到朋友开的茶馆里去帮忙,也算体验生活. 某天,店里来了位顾客,他点了杯红茶.我正忙着,他忽然粗声大气地将我喝至跟前:"服务员,你来看!"他指着面前的杯子,满脸怒气地说,"看看,你们给顾客劣质的牛奶,看把这杯红茶都糟蹋了!你说怎么办吧."我低头一看,差点没气死,他把柠檬和牛奶一股脑儿地加进红茶里,不结块才怪. "先生,您搞错了……"我正要好好奚落他一番,朋友走了过来:"什么事?有什么不对吗?"那位顾客又理直气壮地将他的意见陈述了一遍. "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朋友看了一眼那杯被糟蹋掉的红茶,不急不缓地对顾客说.我狠狠转身,朋友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明明不是我们的错,白白搭上一杯红茶不说,还落得满身不是.  相似文献   

17.
詹天佑拆钟     
小时候,詹天佑对“四书”“五经”并不感兴趣。一天,他父亲的好友把自己从广州、香港买来的一些工程和机械方面的画报拿来给詹天佑看,这下可让詹天佑高兴了。他如饥似渴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照着画报上的样子,用泥巴捏  相似文献   

18.
<正>钱钟重书做读书笔记的功夫是一绝。他的笔记本很厚,是普通练习本的4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必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互记钟上外文  相似文献   

19.
因为一首《离歌》而认识了信乐团,总是一遍遍听,一遍遍看,信那略带沙哑的声嘶力竭,分明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所要表达的不顾一切,也明白了他自己所戏言的“唱歌怎么会这么累”是怎样的投入心态。信是用全情投入从心底最深处来打动人——一个人,做事做人,不光要看其做得好与坏,还应看其投入了几分。只要十足用力过,在成与败、好与坏之外,总能让人窥见其汗流浃背而感动万分。  相似文献   

20.
瞬间的顿悟     
我常常在寻找着奇迹--那些看似乎淡却令人振奋的奇迹. 记得我的婚礼计划在最后一分钟告吹时,心中犹如下了一场六月雪.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溜达,停下来时,发现自己站在一个不熟悉的邻居门口,一个敞开的窗户中,突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上帝,谢谢你;谢谢你,上帝!"一遍又一遍,洋溢着无限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