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技术知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知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得以确立。技术知识内涵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不仅规定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模式的选择,也规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设计和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证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教学反馈入手,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证体系的作用。并提出实施教学规划监督,教学过程检查与监督,教学督导分系统建设,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证体系措施分析,建立具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评价与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是教育界所关心、研究的重要问题。高职高专教育 ,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标准来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本文从教学工作评价的意义及范围、标准与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主体角色迁移、课程理解和教学评价上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还有很大的偏失。如何应对?文章从教育者教学观念转变的内外部因素上给予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另外,对这些不足之处,从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进行分析,提出改进高职教师教学评价的几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职钢琴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抚顺师专音乐系钢琴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对比研究省内外高等职业钢琴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理论和最新发展,在原有省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高等职业钢琴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原则、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强调遵循高职高专教育的应用性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有效性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因此,基于工学结合视角进行探讨的项目课程、行动导向课程等高职教育课程理论,成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但与此同时,对课程实施的评价研究则显得相对冷清。通过基于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层面的分析,提出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有效性评价的基本模型并就其内涵进行分析,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是相对普通高等教育而言的,其特色主要体现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过程及能力本位评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探讨高职教学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借助知识管理理论中有关知识的功能和分类、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的机制、知识活动绩效评价等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评价体系设计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规范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德国职教与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静 《职教论坛》2004,(14):4-5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标准、校企合作方面的五条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在多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知识型考核体系,这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高等数学》是工科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它的考核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训练的情况,并激励和引导学生去应用数学知识及方法。数学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也必须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型考核过渡到能力型考核。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本特性在于职业性与技术性。专业人才培养要立足于职业性与技术性,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在分析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内涵,指出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必要性。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不只是与教学环节的单一对接,而是需要进行深度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整合与刷新等一系列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徐涵 《职教论坛》2022,(1):121-128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这既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经济界需要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积极回应。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采用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其应用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考核考试形式,为重构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依据产业需求,设置职业导向的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根据职业需求,建立应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导向,确立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应有之意。师德方面的"三不"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决定示范性高职院校能否发挥其"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将师德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从教师个人来讲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围绕着搞好"教育服务"这一宗旨,彻底完成从中专到高职的思想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等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但目前学生工作中的德育方法重形式,轻效果,没有很好利用渗透式教育法。德育渗透应注重集中教育与分散疏导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模范先导与评优促先相结合,以及职业定位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等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6.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战略与战术矛盾。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采取措施,改革不配套的战术措施:改变“低投入、高收费”的政策;改变“先本后专”的招生和就业制度;改变专业设置方式,让学校依市场需求自主设置专业;通过制度变革来改变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应从数量增长转变到质量提高。在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上,当前不宜提倡“专升本”,也不宜一刀切地限制“专升本”;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应以知识、技能是否与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为标准;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应是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专门人才。近代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们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课程教学考核应结合职岗需求,对学生学业进行全面的、多元化的评价。本文就《ERP实施与应用》课程学业评价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属性,从目标、形态和评价三个方面对高职金课的内涵特征进行剖析,提出高职金课是具有高阶目标、创新形态和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考核评价的课程。高职院校在开发金课时应遵循对接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岗位“工作知识”、坚持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组织形式的技术路线,在实施金课教学时应探索打造学习共同体场域、构建智慧教学生态、使用真实性评价的改革策略,改变传统课程教学的环境、技术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重属性。基于"高等教育"的共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都应当具有"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基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高职院校应当突出"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高职精神属于大学精神的范畴,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职业精神、技术精神是高职精神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不失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高职院校才可保证其不失"高等教育性";不失"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才可保证其不失"职业技术教育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质量文化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最持久也是最深沉的力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依据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重构高职教育质量文化;要确立自身的新使命,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通过“1+X”证书制度等新实践,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要通过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举措,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新的保障;要正视高职教育质量文化研究成果中以思辨性主观想象为主的倾向,通过“职教20条”方案的建设理念和具体实践,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融合;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为逻辑起点,探究质量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并用以指导人才培养实践,有效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