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七月”诗派,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为新诗现实主义传统的发展进行过有益探索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它活跃于抗战诗歌发展的全过程中,在抗战诗坛上影响最大。“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初期,它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而得名,并在胡风的支持与扶佐下不断发展。由于《七月》杂志本着在编辑上“尽量团结而且号召能够共鸣的作家”,从而“源源地发现从实际斗争里成长的新的同的道伙友”①宗旨,“七月”诗派一开始便拥有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大体一致的创作倾向,其主要成员有艾青、田间、胡风、绿原、鲁黎、阿城、邹获帆、冀沾、彭燕郊、…  相似文献   

2.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等。七月诗派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他们奉行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与时代紧密配合,表现出昂扬的战斗风格和厚重的抗争精神。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  相似文献   

3.
因胡风事件而受难,七月派诗人在苦难中承继着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了不少别具特色的新的诗篇,无意中把七月诗派的创作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些诗篇可以用苦难而倔强的精神肖像来命名之。  相似文献   

4.
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他们奉行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与时代、与现实紧密配合,作品全都表现出昂扬厚重的战斗风格。七月诗派主张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诗品和人品的一致,他们的作品充满着阳刚之气,表现出生命的力度和抗争的激情。七月诗人的这种硬汉子品格值得我们当代作家很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等。七月诗派跨越了抗日  相似文献   

6.
“七月诗派”从最初的形成到最末的结束,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大的时代。可以说,这是一个为战斗而来,和战斗的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诗歌流派。对于“七月诗派”的形成和壮大起过重要作用的胡风先生在《七月》杂志创办初期就曾提出:“现实主义者的第一义的任务是参加战斗,用他的文艺活动,也用他的行动全部。”(《七月》六期《续  相似文献   

7.
鲁煤是我国现代七月派诗人,他的诗承续了七月诗派的衣钵,激情奔放、时代感强,曾经受到著名诗人胡风的赞赏。1940年代中期,鲁煤进入解放区之后,在循着自由体的诗歌的主旋律的基础上,又汲取了民歌的营养来创作。  相似文献   

8.
艾青与七月诗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艾青以他独具魅力的诗作影响了一大批青年走上诗坛,这其中绝大部分成为七月诗派的中坚力量。艾青的诗学思想与七月诗派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尤其是与胡风的主张大体一致。艾青以其创作上的“楷模”作用与诗歌理论上的“导引”作用,使七月诗派的流派风格最终得以形成,艾青是七月诗派这个队伍中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相似文献   

9.
九叶诗派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以九叶诗人在上海创办的两份诗歌刊物《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将中国的白话诗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为现代新诗三十年划上一个十分完满的句号,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学史地位。这一诗歌流派既反对缺乏想像伟力而以浪漫为骨髓的浪漫主义诗风,也不满缺乏观察而以现实为糖衣的现实主义诗风,着力在理论和创作上探求新诗现代化的途径,对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诗风的泛滥起到有效的反拨作用,笔者无意去挖掘九叶诗派庞大而深刻的诗论和诗歌体系,而试图从它的创作视野人手,努力摸索“九叶”诗…  相似文献   

10.
七月派是一个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以胡风为核心的文学流派,在诗歌和小说创作上均有不小的影响和贡献,尤其是以路翎、丘东平等作家为代表的七月派小说取得了非凡成就。作为现实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七月派小说除了具有复杂深刻的色彩之外,在精神特质方面也具有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独特魅力,表现出突出的斗争精神与反抗精神、悲剧精神和温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11.
杨琼 《文教资料》2007,(7):115-117
七月诗派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在讴歌抗战、响应抗战的主旋律之外,其诗歌创作更深深地渗透了诗人对战争环境中人的思考,极为感性地抒写了作为“流亡者”的知识分子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知识分子在战争环境中对心灵归宿的执著追寻。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为园地,形成了一个阵容整齐、创作风格鲜明、具有时代感和使命感的诗人群——“七月诗派”。绿原、阿垅、鲁藜、牛汉、冀汸、曾卓、罗洛、芦甸、孙钢、鲁煤、彭燕郊等,都是这一诗派的代表诗人。在这一批驰骋在四十年代诗坛的青年诗人看来,“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工具;对于他们……诗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的鲜花。”“七月诗派”的青年诗人们,把艺术个性和时代的性格统一起来,各自以他们独创性的作品“反射出时代和人民的精神光泽”,从而把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推上了一个坚实的高峰。绿原、牛汉是“七月诗派”中两位才华出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代,随着诗潮的演变发展,中国新诗坛形成了以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任钩、杨骚等诗人以及臧克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与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派双峰对峙的格局。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早在1919年,就在《曙光》上发表了《初冬京奉道上》一诗,第二年被选人《新青年》。1925年出版了诗集《重心》。三十年代,王统照遵循“五四”时期奠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先后创作出版了《这时代》①、《夜行集》②、《横吹集》③、《江南曲》④等诗集,成为三十年代现实主义诗派的一位比…  相似文献   

14.
七月诗派是中国抗战诗坛上一个活跃的文学流派,它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丰厚的诗歌作品,也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诗歌理论成果,尤其在诗体形式方面。七月诗派认为自由诗体具有革命的战斗传统,能够酣畅地表情达意,契合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创作上独尊自由诗体,在理论上倡导自由诗体。七月诗派虽然不追求诗歌的外在形式,但特别重视诗歌内在形式的和谐与力度。  相似文献   

15.
“新乐府”诗派以其实用性、功利性的诗歌理论和丰富的创作实践,为后世的诗人开拓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广阔途径。通过对该诗派的发展渊源、诗歌理论、创作实践及影响等方面的思考,指出该诗派最为本质的特征应该是“向民性”。  相似文献   

16.
“七月”诗派是当时社会大变动和社会大灾难的结果,他们的创作直接记录着当年社会的变动和灾难;“七月”诗歌中的苦难意象反映了不同境域中诗人们的真实形象及情感,着重分析了“七月”诗派中主要诗人的苦难意象。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代的中国诗坛,现实主义已发展为革命现实主义,以艾青、田间、臧克家为代表的自由体诗歌,掀起了新诗发展的第二次高潮,自由体新诗成熟了。他们的成就更确定了现实主义在诗歌潮流中的主导地位。解放区的新叙事诗及诗派展现出崭新的风貌,以国统区为主的七月诗派深化着现实主义的精神。任何诗派,企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师院学报》第一期,以《解放思想探索现实主义发展规律》为题,发表了该院举办的现实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的情况综述。其中谈到批判胡风的问题时,有以下三种意见:一、胡风的文艺思想中有错误的东西,批判是应该的,但批得过头了,搞成政治运动更是错误的,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坏作用,实际上胡风的文艺思想和有关现实主义的论述,今天也还有可借鉴的地方。二、胡风文艺思想当然不会完全正确,但基本上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不是唯心论的,其核心是从实际出发,写真实。他的“主观战斗精神”实际含义是化客观的物质力量为主观的精神力量,是对创作中作家主观的创作热情和创造精神的强调。我们今天讲的写真实,没有超出胡风当年讲的  相似文献   

19.
胡风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并不是孤高不群的,许多有识有勇之士都曾经是胡风理论上的同盟,特别是作为文艺理论界的七月派,更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有力支持和必要补充。这种群体的阵势和力量。使七月派的创作具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这种群体的理论发言。也极大地影响、甚至改变了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20.
从《<希望>编后记》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是:严肃的文学观,继承与发展鲁迅精神以及主观战斗的现实主义。胡风所编《希望》比《七月》更进一步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艺理想和编辑理念,而每期的编后记则鲜明地揭示了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