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但从我多年的教科研管理工作来看,有很大部分教师害怕科研,觉得科研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还有一部分"被科研"的教师也是处于"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无奈状态。如何让教师"亲"研、"乐"研呢?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教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改变科研行走方式,将科研请下"神坛",逐渐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融;更要"蹲下身子",以服务者自居,做好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延伸至生活,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因此,教师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挖掘生活中教育资源,让品德与生活相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塑造新型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3.
教师研究的实质是“关于教学改进的思考与行动”,是“朴素的改进工作与解决问题的探索”。教师研究的基本要求“指向问题、改进实践、教研相融、注重过程”。教师研究追求的是“教与研的相融”。  相似文献   

4.
正一、构建生物探究性教学模型的必要性我国现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我教你学"的地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三尺讲台"更是教师的堡垒,这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言文教学已陷入僵化应试的误区,不见语言艺术的品析,远离学生的生命与心智,也远离了"教文立人"的教育理想。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让文言文教学做得深入一些、本真一些。返本归真,守本务实,走生活化教学之路,通过课堂文言文教与学跟多维"生活"的相融与化通、课文语文知识跟生活情理的相融与化通、学生课内体悟跟课外体悟的相融与化通、课内表达导练跟学生课外历练的相融与化通等路径,教好文也立好人,应该是中学文言文教学健康发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构建相融的小学语文课堂"。这个主张是根据教学实践的启迪、教学研究的探索、教学本质的追寻而建构的。从学生成长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教育的哲学思考探求"相融课堂"的理论支点,形成"相融课堂"基本架构:学——学有所需,目标相融;馈——学有所感,对话相融:导——学有所知,教学相融;练——学有所得,读写相融;用——学有所用,内外相融。  相似文献   

7.
赖金兰 《甘肃教育》2014,(18):23-23
正生本教育理论要求学生要善于研究学习、探究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而要很好地贯彻实行新的教育方针政策就必须与时俱进,对师生充当的角色重新定位。一、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转变"学生倾听教师"为"教师倾听学生"师生交往在本质上就是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在教育情境中的相遇、相通和相融。基于这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应定为"导演"、"主持人"等等。但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福华 《中国教师》2012,(12):33-35
<正>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于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机制——"研训一体"应运而生。"研训一体",即原来的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在思路上、机构上、工作上的整合,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机制。[1]通过"研训一体"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使以教师为主体的"研"和"训"进行整合,形成融合的共同体,即"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在"研训一体"意义上的教师培训的培训者为"研训教师"。作为大连教育学院研训教师之一,笔者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学院研训班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9.
时下,小课题(个人课题)在一线教师的科研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不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教育科研总让老师觉得没有接上"地气"。在推广、普及微型课题(小课题、个人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苦苦探寻一条整合教育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使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实践证明,"研究课"是一个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本文结合课例探讨了什么是"研究课"、"研究课"的基本特征以及微型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的基本关系,让人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HPM研究从数学史的层面来研究数学教学的内容,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受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领悟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于儿童来讲,知识的历史顺序、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生顺序相融合,对于教师来讲,HPM思想可以改变其数学知识观与教学观。HPM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为研史明理,促进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史相融,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重构;以史为鉴,让小学数学学习注入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本文拟对实践中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问题作初步探讨,现将笔者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们深知,唯有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到"研学"中去,无疑是适应当今课堂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出路。作为小学英语教育一线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实施"研学"模式更是一种极具前瞻性与创造性的挑战。一、传统意义下小学英语课堂问题分析"研学后教"被倡导的最初阶段,受到了各方,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质疑,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向学生实行灌输式的讲解、示范、操  相似文献   

13.
要让思想政治课堂与生活相融,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使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思维等都与生活相融。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习是教师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三位一体"研究模型深刻揭示了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合作共享三位一体"研究模型力图消除教学实习中的紧张竞争关系,在大学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教师之间建立合作共享的学习伙伴关系,形成有意义的互动,保证教学实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教学实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微型课题研究小团队,既能实现个人研究与群体研究互进、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双赢,也能够为创新教育研究方式、教育科研管理模式积累经验。通过计划先行、组织确立、活动指挥、力量协调、节奏控制等五大管理因素,让微研团队同侪合作,是一种非常适合学校创新管理模式、引导教师"抱团"研究的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研究意识至少包含三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对自身教育教学问题的创新解答、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综合与致力于教育教学完善的成果呈现.教师的研究意识主要面临研究问题创新解答的困扰、研究方法适切运用的"无措"与研究成果学术表达的"无奈"之挑战.教师研究意识的培育需坚守为己之研,学会学术提问;研读学术范本,活化研究方法;养成写作习惯,表达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研",即教研,它是以问题解决为指向,重在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或教师在现实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训",即培训,它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指根据教育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训教师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一体"是指"研""训"二者有机整合形成共同体,即"训"中有"研","研"中有"训"。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注重每个教师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师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注重教师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实施"研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变教师举例过程为学生收集材料和自主研学过程传统的思品教学中,教师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都会力求引用很多不同的、生动的事例。但是这些事例只是符合教师的思维实际,不一定适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教师教学设计的条框之中,不能主动生成知识。笔者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在研学案的设计中会严格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成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和课堂上小组合作完成各个学习目标。也就是抓好学生预习和课堂上研学这两个环节,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了解掌握知识、自己思考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做到"会读、会思、会  相似文献   

20.
王俊莉 《甘肃教育》2014,(16):84-84
正教学改革离不开教研,教研就是教师有效思考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教师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素养,有广泛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尝试与积淀。本文就如何将教研与日常教学有机的相融,使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1.立足学生教育,立足学生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立足学生教育和学生发展,也就是以学生的教育发展需求为自身研究发展的"根"和"本"。那么,什么是学生的需求呢?这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用心去研究、去钻研,结合自身特长和专业需求确定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