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标志着中国依法治国进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论从中国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还是从全球治理的现状,以及从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看,逐渐实现法治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要发挥法治在推动经济发展、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都要推动法治治理的进程。最重要的是,中国法治治理进程的推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21,(1):57-62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战略抓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支撑机制。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演进、发展进行回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比较,结合乌兰察布市治理实践,分析了当前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构建与保障机制,旨在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视域下,增强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培养社会成员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社会生活更加规范、社会氛围更加和谐、法制化建设更加完备,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建设目标。在以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领导干部处于“关键少数”的地位,扮演着法治中国的领导者、建设者、执行者、宣传者的社会角色,肩负着全面建成法治中国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
<正> 一、依法治国与行政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理国家、社会的理论和原则,即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实行“法的统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社会主义的属性规定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一切权力归人民,因此必须依法治国。一切公民、法人、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和组织都必须依法办事,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必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才能实现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在1996年对依法治国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针。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这是继上个世纪提出“四个现代化”之后所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也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发展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是国家建设又一项战略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体系宏大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路径和党的治理方略将成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对此,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发挥深化认识、统领思想、规范行动的强大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他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中国”实现背景下增强法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和社会组织都增强法治意识,因此弄清楚法治意识的含义、特点和提高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增强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法治意识的路径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公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阐述了法治国家在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效应,其次主要论及了法治国家效应生成条件中的公民要素。其中重点强调了公民法治精神的培养、公民理性意识的形成、公民法律信仰的养成及公民道德方面的建设。公民的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统一于公民行为中,对于实现公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法治国家建没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一、法律体系是法治体系的逻辑起点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分类组合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是:支撑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备。我国的法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德治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这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有效抓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应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以及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和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准确把握法治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就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自上而下政府主导与自下而上公众参与紧密结合,分类创建中国特色法治指标体系,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中国"这一新概念、新命题、新论断的提出,切合当下中国推进法治的要求,体现了强烈的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主体意识,是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的丰富与深化。而邓小平法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不仅为中国法治社会建构了框架、轮廓,勾画了清晰的蓝图,也指明了我国法治社会的未来走向,对法治中国的实现具有指导和传承作用。结合邓小平法治思想积极开展法治中国的研究,对于推进法治理论发展、促进法治战略共识、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法治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需要培育和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全面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明确法治意识的概念及功能,了解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应当是法治国家。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已庄严地载入了宪法,从而开启了中共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新纪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从理论上解决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问题,亟需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首先是法治中国;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这充分显现了党中央对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视。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对在推进法治中国进程中执  相似文献   

17.
法治政府的建设是政府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其自身的价值诉求:权力正当——法治政府的基础;权力有限——法治政府的关键;权力制约——法治政府的保障;权力为民——法治政府的目的;当前,明确政府治理角色、构建多元治理主体、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加快推进法制建设、完善政府监督机制等可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政府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形式主义问题,行政执法中存在趋利执法、选择执法、随意执法甚至钓鱼执法等问题,从而导致公民行政参与度较低,信访维稳压力较大。因此,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引导公民依法维权,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蒋鹤 《亚太教育》2019,(12):123-123
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指针是法治,它也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法律是需要全体公民一起用真心拥护的,所以培养全体人民的法治观念是很有必要的。培养高职学生法治观念不光是全体公民法治观念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中国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国家目前需要让全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高职学生深刻理解和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因此目前高职法律课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培养高职学生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0.
法治建设不仅包含中央政府对全国法治的顶层设计,还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的法治构建。由于"地方"的区域性、基层性、自主性和差异性等基本属性,地方法治建设不仅已成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实践性最强、基础性最广、地方自主性发挥空间最大的部分,也已成我国法治建设中可能性最多,差异性最大的部分。作为地方法治建设的着力点,地方法治社会建设应具充分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在符合中共中央作出的我国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的前提下,在维护我国法制统一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重塑地方社会的治理模式,通过法治和其他社会治理手段的共同运用,实现地方治理权力行使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实现地方治理权力在政府、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重新分配。这种路径的设置不仅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也将为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