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早期儒家人文精神贵仁重德、重视人性道德教化和人格修为 ,以求臻于圣贤 ,其人文精神中渗透出了浓郁的人道主义和仁爱主义色彩 ,这对于现世的道德危机、人性沦丧和社会问题有突出的医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人们主体价值和追求的情感体现,人文精神所蕴含的道德、情感、意识、责任、人格、人性等等,支配人们的一言一行。重庆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追求真理,伸张正义,勇担匹夫之责;部分地表现为不拘小节,率性而为。重庆人文精神的建设,必须以借鉴、传承、创建为途径,以倡导、教育、实践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人性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中尚真、尚善、尚美的精神体现。大学理念反映了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造就着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品味。中国大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前行,经历了古代以“道德为本”、近代以“道德为重”、现当代以“自主、服务、创新、超越”的理念革新,以独特的姿态彰显着人文精神,并在历史的齿轮中求一圆满预设。  相似文献   

4.
彭焕湘先生在《关于人文精神的讲座》中认为,“人文精神”主要有四层含义:是一种以社会公认道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是一种高扬主体意识的理性化的个人主义理念,是一种价值理性,是一种对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反思。可见,“人文精神”至少应包含二个要素:人性、理性和超越性。所谓“人性”,是指尊重人,肯定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肯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所渭“理性”,是指人有思想有头脑,能够追求真理,探求人类和谐发展的自然与社会奥秘;所谓“超越性”,是指人可以追问和追求生命的意义,能够超越自然属性,实现人的自我追求。  相似文献   

5.
城邦是希腊人的生活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希腊人依托城邦体制建构了一个充满活力且极富人性意味的文明。城邦的本质特征滋养着人文精神,城邦对公民的教化培育了公民的公共意识,城邦赋予了希腊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城邦制度是希腊人文精神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对生命的再创造活动,人文精神是德育的价值祈向。德育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主要是指坚持人是目的的价值取向,坚明爱是源头的教育理念,坚守面向生活的行动纲领,以人文关怀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的成长、人性的丰满、意义的辨明、精神的健美、价值的实现,促进其作为生命主体、精神主体的独立、自由与完善,使德育成为人文精神的最直接最自觉的精神阐释和价值守护。  相似文献   

7.
当代外国文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鉴赏能力,由重"史"的讲授转到重作品研读,注重人性与道德激励,突出人文精神,注重鉴赏技能培养,传授思路和方法,加强鉴赏能力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构筑以善美、自由为核心的理想人格世界,理性思考人性深层精神欲望,系统剖析人性其他优缺点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根据人文精神的特定内涵及其时代性、历史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创新精神教育、道德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平等观念教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非常强凋物理课程存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军校德育中应彰显人文精神,即忠诚、道德、法纪、战斗、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精神;军校德育彰显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注重在德育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人文修养以及创造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校园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人性观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要源头,儒家思想是我国民族思想文化的主体。先秦儒家元典中的人性观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人性的来源及相似特点;人性的本质与地位;人性的变化与境界;人性的组成与表现;人性的作用和价值;人性的善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志愿文化作为一项先进的社会文化,在价值引导、精神激励、道德培养、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志愿文化提倡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强调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医学人文精神以病人为本,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志愿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开拓新的文化认同空间,对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志愿服务实践,从人文精神角度来探究志愿文化发展,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成为完整的人本身,必然包含对人的终极关怀及同人文精神的契合。当代教育中的人文精神面临着失落的危险,教育必须抛弃将人文教育非人化的倾向并真正地通过对话、理解与包容重寻人文精神的基础,最终导向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和道德家园的重构建。  相似文献   

14.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但法也体现出另外一种特性: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体现出法的人化、法的人文精神。法体现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在于尊重人的权利,维护法律尊严,体现社会进步。法的发展是从惩罚到法治、从物性到人性、从“怕”法到“盼”法的变迁过程。法的人文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体现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七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强调人性,人道,仁爱和人的尊严。科学精神提倡实事求是,鼓励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不论是科学的方式或精神,还是人文的方式或精神,其本质都是追求自由。它们为人类理性地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今天谈论大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应该思考:什么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市场经济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等等。  相似文献   

16.
何谓人文精神呢?简单的说要使人有血性和良心,有同情和怜悯,要培养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如何培养人文素质呢?纯粹的道德说教,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而且使语文课成了变相的政治课。其实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关键,在于人性的自觉,人的心灵的自悟。作家陈建功说:“我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可见文学可以使人的灵魂在情感的审美中得到进化和升华,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艺术感染的天使。对此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研究走过30年的历程。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中国人文精神复苏与启蒙期。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集中的是人性与异化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问题。通过讨论,人们初步认识到人的问题和人性问题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不应成为我们理论上的禁区,马克思主义也重视人、人的价值,应加强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论争与重建期。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否失落"、"如何重建人文精神"成为论争的集中话题,形成了80年代"文化热"以来的又一次理论大讨论。三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人文精神学理与实践的结合期。中国人文精神研究走出学理桎梏,着重于人文精神与现代化、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四是20世纪末至今,中国人文精神的拓展期。中国人文精神问题的研究得以进一步拓展,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建构新论点。21世纪,中国人文精神研究,应具有全球人文意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理念,应追求人类与自然的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18.
郑平 《成才之路》2012,(25):4-5
要创设出一个有着人文精神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就要具有人文精神,懂得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意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创设语文课堂人文环境。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充满人性的光辉,学生才能具有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体现着对人的价值的追求,对生命意识的弘扬,对人性的拷问以及对人性的终极关怀等人文知识,面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在现当代文学中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呼声高涨.本文就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重塑人文精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人文精神提升过程中的科学教育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也凸现出来,如对资源的肆掠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由于人性缺失导致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等等。这其中最重要也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人文精神下降、社会道德沦丧。人们在探究问题来源时不约而同地把矛头都指向了曾给我们带来无限想象空间和物质享受的科技,甚至把该问题追溯到基础教育阶段,认为正由于过去我们过手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忽略人文社科教育,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文精神下降。不可否认,现存的某些问题确与科技成果的应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