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村籍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更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农村大学生的城市适应问题,本质上是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及观念的冲突与碰撞.本文立足于对我国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及原因的分析,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社区工作模式来帮助他们学会从被动融入到主动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比男大学生更多的困难与障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女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存在着不适应学校环境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问题,城乡差别、生活差异导致的心理问题;恋爱与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并将女大学生心理教育纳为教学计划,建立起由不同方面组成的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心理教育体系,全方位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孟彩  梁燕 《职教通讯》2012,(23):72-75
通过用量表法研究了618名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探索了人格因素对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中间值,有明显的学习倦怠;一年级女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低于二年级女大学生;文科女大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显著高于理科女大学生,家住县城的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情感低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家住农村和家住县城以上城市的女大学生,家住县城以上城市的女大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家住农村的、城镇的、县城的女大学生;生活费较高的女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生活费较低的女大学生。人格因素的内外向维度(E)和情绪性维度(N)是学习倦怠总分的有效预测变量,也是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的有效预测变量,情绪性维度(N)和精神质(P)则是情绪低落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现实挑战。如何帮助她们进行就业心理调适从而走出这一困境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作者认为,性别正义包括家庭正义、文化环境正义、国家制度正义等,其基本要求一是机会平等;二是通过对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导致的焦虑心理、社会偏见导致的自卑或失落心理、性别图式导致的低成就动机心理、传统性别文化导致的矛盾心理、社会人才需求畸形导致的恐慌心理等心理困惑,作者提出加强国家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并从就业资源、就业心理、个体职业价值观及就业性别歧视四个角度深度分析了造成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指出要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能力;加强心理辅导,优化技能指导;加强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发挥政府、社会、高校三体联动的作用,全方位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高校女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通过对安徽省两所医学院校的1 596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关系中,农村女大学生的表现优于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贫困女大学生的表现优于非贫困生;农村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于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贫困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要低于非贫困生。其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呈显著的正相关,人际关系和幸福感也同样呈现正相关状态。  相似文献   

7.
武汉地区城市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1998年在校女大学生为大学生总数的39.75%,2000年占41.07%,2001年占42.14%,到2002年则高达43.09%。而且,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农村女大学生占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也逐年呈上升趋势,1998年农村女大学生与城市女大学生的比例约为15%、85‰1999年约为25%、75‰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呵护与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从个体层面而言,女大学生应主动掌握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接受心理咨询与辅导,参加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从学校角度而言,在做好心理普查基础上,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干预教师队伍,发挥女教师特殊作用.不仅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当代女大学生的情感误区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 ,从女性的特定视角出发研究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研究表明 ,女大学生存在着迷茫、困惑心理 ,依赖、依附心理 ,“爱情至上”及混淆友情与爱情等情感误区。因此要加强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培养她们正确的恋爱观、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理性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女大学生在经期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现象,从解剖、女性生理、心理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女大学生行经期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和心理知识教育及引导女大学生在经期科学地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对一位三本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叙说个案的分析发现,农村女性具有阶层出生和性别"先赋型"双重劣势,在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和就读过程中,制度和结构所赋予个人的场域和资本始终左右着她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是个体与结构二重化的过程,结构对个体行为选择的限制是一种隐性不公。为此,在制度桎梏之下,可从个体选择的心理行为层面制定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其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生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内容。在大学校园中着力培养女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助于帮助她们毕业就业和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200名农村女大学生问卷调查,从理想信念动机、自我实现动机、依附动机、受迫动机五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不同学科女大学生的动机进行比较,旨在更好地完善体育动机,提高农村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大环境,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思想文化意识激烈碰撞,当代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受到强烈的冲击,心理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低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她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低年级女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有很多与高中生相似的心理特点。本文分析了低年级女大学生出现心理不适的原因,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层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研究了当代女大学生的性别心理发展状况,发现女大学生在对职业成功女性的认同、人际交往、职业前景、爱情和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困惑。这些问题不仅是心理性的,也是社会性的,社会工作干预方法能帮助女大学生有效解决这些困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有效评价,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量化研究即通过问卷编制、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进一步探索、修正与验证,构建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自评量表,包括心理机制、个体特征和社会环境3个维度50个项目。经过对760名大学生现场施测,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平均值为0.77,潜在变量CR平均值为0.78,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理论结构模型与测试变量拟合指数较好,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均达到了心理测量的要求,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成才、成长密切相关,研究"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常见问题对促进其健康成长乃至校园、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剖析三个心理咨询案例可以发现,就业和恋爱、学习和人际关系、自我认同与评价是最易引发"90后"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从传统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系统、个体自我意识三大维度,探寻合适的途径优化"90后"女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文化、社会认同以及生理特征的影响,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较明显的问题,为深入了解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女生进行了心理测量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背景、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类型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提高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情绪的健康明显影响着女大学生人格成长、社会适应、智力发挥和人际交往,而女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又直接影响女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对女大学生情绪心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其个体或群体遭遇某种重大生活事件时,难以有效应对、处理、解决和控制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危险与机会并存、普遍性与特殊性、复杂性与交互性、潜在性与易发性以及自卑与焦虑、封闭和退缩、压抑与抑郁是其主要特征表现。家庭环境、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是诱发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研究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探讨其诱因,既是贫困女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