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传承和发扬。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初步形成的中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会让学生增加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更为完善的人格品德,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知、情、意的全面教育和人格的整体完善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情感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中,情感教育却受到来自工具理性和感性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本文力图通过对情感教育内涵的探讨以及从"哲学—心理学"模块建立情感教育的理论模式的分析,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唤醒人们对学校情感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郑萍 《教师》2019,(9):62-63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代表。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数千年历史,是我国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有着很大益处。教师将信息化教学方式运用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能够对教育的方式展开革新,从而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并能够让他们在体会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丰富内在情感,提升人格品质。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引入传统中华文化教育方式的创新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进行性教育,是受儒家文化传统的现实影响和由儒家文化所形成的集体潜意识影响的.儒家的文化传统从价值观、规范、习俗等方面直影响性教育,而集体潜意识则从不自觉的角度影响性教育的进行.由儒家文化形成的集体潜意识,主要通过价值观、情感、思维方式、语言、人格来起作用.上性教育课的教师面临着一场文化震荡.教师要进行文化进化和心理调适,才能上好性教育课.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其中所蕴涵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的精髓。所以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使传统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源泉。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拓宽教育途径,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还有助于增强爱国情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华 《西藏教育》2009,(7):15-16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性,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使其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健全自己的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根溯源,让学生感悟汉字的内涵;要多元诵读,让学生体味诗词情感;要组织活动,拓展教学外延,扩大学生视野。这样,学生才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和生存能力培养。《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它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君子人格的养成、文质并重的发展、重视人际的情感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方面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格的重要特征在于其文化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及其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中国文化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养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难发现金庸小说中的人格理想,大都以传统文化的人格理想为基础,广泛汲取外来文化对情感和个性重视的思想,从而丰富并发展了传统文化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3.
传统人生观塑造中学生人格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把人格塑造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教育目标,把传统的人生观糅合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中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利用传统人生观塑造中学生人格应坚持:世界性与民族性统一的原则,现实性与超越性统一的原则,主体性与主导性统一的原则,公开性与渗透性统一的原则,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利用传统人生观的丰富资源,塑造中学生的理想人格,需采用有中国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教育方法,如文化渗透、情感体验、活动传递等。  相似文献   

14.
人格的重要特征在于其文化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及其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中国文化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养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作为传统文化的结晶,传统节日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了传统年节体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在班级教育中,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关系。首先介绍了西方国家及台湾地区的大学生文化传统教育;其次从大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方面阐述了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然后剖析了大学生的特点,论述了大学生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自信对文化传统的积极作用;最后对中国文化传统和大学生教育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连丽霞 《学周刊C版》2021,(16):161-162
情感是人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使其在学习、生活环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特征,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发挥出语文学科中各种构成要素的情感功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格形成是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文化是人格的沃土。“满目疮痰”的旧中国政治大环境、“东北王”和北洋政府末代元首之子的“显赫”身份、东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西方民主文化的熏陶是张学良文化人格矛盾性形成的最终根源。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观念多元的社会文化会使人格的形成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会出现更多的迷茫和冲突。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强调认知教育,忽视了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小学生中明显存在不自信、不合作、"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鉴于此,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势在必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人格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思想言行。"十八大报告"提出,"建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锻造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创造型人格的教育.在创新教育所涉及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造性人格诸要素中,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是实践能力的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引导,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断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情感和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