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古入声韵字在《五方元音》中失去入声韵尾,作为一种独立的调类,与相应的阴声韵合流叠置,改变了传统韵书入声韵和阳声韵相配的格局,体现了入声演变的一种格局、趋势。通过对《五方元音》入声韵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讨论入声在近代汉语中的消失归并。  相似文献   

2.
英语在声韵上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研究英汉语言的声韵对于研究英汉诗歌以及其它体字翻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将从声韵的角度对英汉声韵的差异进行讨论,旨在对翻译工作或汉英语言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四呼”是等韵学上的一个术语,它是明清等韵学家对汉语声韵发展现实的科学总结。它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上溯宋元,下及明清,到了现代汉语拼音的“四呼”,已是几经沧桑了。从“四呼”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我国汉语等韵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四呼”,就要从这些发展变化小,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汉语声韵的客观实际,抓住韵图分析等呼的特点,相互区别,找出内在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粗知管见。 等韵学分广义、狭义两种。狭义等韵学专指对韵图中开合四等的研究;广义等韵学包括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声韵配合有着比较明显的规律性,现行的现代汉语和普通话教材中的“普通话声韵配合表”及有关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的表述存有矛盾之处,需要进行规范。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普通话声韵配合基本规律,完善普通话声韵配合表,以利于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教学。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杨树达曾发表过《古音对转疏》一文,就黄侃古音廿八部着重从阴声韵,入声韵跟阳声韵的对转进行疏证,至于阴声韵与入声韵的对转则不曾提及。古音入声配阴声、是清初音韵学家顾炎武首创的,后来得到王念孙、章太炎等人的拥护,随着古音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阴阳入互相对转之说已成定论,许多音韵学家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如王力在《上古汉语入声和阴声  相似文献   

6.
内蒙汉语方言,主要指大青山前后及黄河流经内蒙西部的广阔平原地带的地方语言。内蒙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别。就语音中的声调而论,普通话是四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而内蒙汉语方言是五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内蒙汉语方言中存在和运用着大量的入声字,而这些入声字,基本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声韵,其中也有不少变异。本文依据现代内蒙汉语方言中入声字的实际声韵,把它们归结为“(?)”和“(?)”两个韵部。现将这两个入声韵部的韵字及其在“爬山调”和“二人台”剧目中的编词谱曲法,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期是汉语语音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上启上古音,下启切韵音,是上古音和切韵音的桥梁,而梁代又是南朝保留诗文材料最多的时期。本文以梁代词文用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梁代的阳声韵、入声韵部分各分为17部,共34部。  相似文献   

8.
《列子释文》是研究汉语音韵史的很有价值的材料,通过对《列子释文》声韵调的全面考察,发现它对《切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是中唐到晚唐语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音系。  相似文献   

9.
入声韵的演变是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音变。通过对明末反映宣城方音的《音韵正讹》七个入声部韵字的研究,可以认为《音韵正讹》的塞音韵尾已经弱化不能分别,取而代之的是喉塞韵尾。《音韵正讹》入声韵发生的归并在依循韵部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存在着其独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汉语是有声调语言,汉语音节中声韵调概念的阐释直接影响到汉语音节的描述与分析。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处于同一语音系统的声韵调概念的界说标准不完全一样,因而有失准确。为统一标 准,可从位置、作用、构成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界说如下:声母是音节开关头起辅助作用的辅音;韵母是音节中声母之后起主要作用的音素或音素组合体;声调是音节中标注在主要元音上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