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人从没到过中国,我真希望他们来这里看看。”来自英国纽卡斯尔的丽贝卡对两个多月后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
英国小学教师慢慢成为“女性的职业”了。在我2008年暑假逗留英国艾塞克斯郡四周期间,参观过三所小学,只有一所小学有两位男教师——其中一位是校长。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生前曾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谈论过生死问题。他风趣而幽默地说: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们说的“阎王”,就是你们说的“上帝”。我的“上帝”是马克思,我有很多事情要同马克思商量。 毛泽东引用的这句俗话,在我们中国知道的人不算少,但要问起它的来历,则又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去了英国,你就会发现很多令人吃惊的事情。但是不同的事情会使不同的人感到意外。在英国,人们靠路左边开车。来自希腊的Dimitri Poulos就认为这非常奇怪。他说“:我来英国将近一个月,但是在我过马路之前,我总是不记得看右边,总是看左边。”英国人在家里还继续穿鞋,来自日本的Hi-roshi Hasegawa却不能理解这种行为。“在日本如果有来访者继续穿鞋的话,我们会认为他很无礼。”来自西班牙的Cecilia Vargas注意到了英国人之间非常奇怪的问候方式。“他们好像很害怕彼此接触,当他们相遇的时候,他们只是笑笑,看起来很尴尬。在西班牙,如果…  相似文献   

5.
我先生小巴有个台湾学生J,他在英国读博士,他的女儿在英国读中学。周末下午.我们请这一大一小两个留学生到家里“吃蛋糕”。在英国“下午茶”这个词太过专业了,没有合适的茶具.三层甜咸兼配的小点心.是不敢叫“下午茶”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论是办公室里每周下午的小聚.还是邀别来人家里做客。  相似文献   

6.
转眼第一学习已经结束了,自己真切的感受了一把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英国一年硕士的“炼狱”和“恐怖”。很多时候,这种“恐怖”是来源于对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未知和无法把握。但是,也许任何事情都像是一个谜题,每个谜题基本上都有解,区别在于解的方式不同,路径不同。我也面对着一个个“谜题”而迷茫过,压抑过,无奈过,可是我一直坚信一定有解的。有时也走弯路,不断总结,不断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渠道的建议是很有价值的:一是来自诺丁汉大学的那些学识渊博的教授们,二是方法论(即要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对待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咏红 《贵州教育》2010,(15):47-47
今天二年级的一个女同学送给我两棵三叶草,我惊喜地发现这两棵三叶草都有四片叶子。我告诉她,这样的三叶草叫做幸运草,据说谁找到了这种草谁就会有好运气。我笑着说:“我还从来没找到过这种幸运草呢。”她很认真地说:“老师,我能找到很多这种草,我把它们全部送给你,你一定会有很多好运气的。”  相似文献   

8.
爱的平衡     
毛红宇 《师道》2005,(11):36-36
回想自己的读书历程,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但给我烙下深深的痕印,至今还影响着我的老师,却有那么两位。他们一位给过我“表扬”,如春雨滋润心田;一位给过我“批评”,如五雷狂轰脑顶。  相似文献   

9.
<正>1"英国的理科简单吗?"国内的很多小伙伴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先是想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嗯,数学是挺简单的。"当时我在英国读GCSE课程不到两个月,两年的数学和科学课本都已经全部发下来了。每科一本,大概有国内的两本教科书那么厚,不过并不是因为内容多,而是因为图片比较大。其中,数学课本上有将近一半的内容,国内的小学生应付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礼 《少年读者》2008,(5):27-28
我们班上有位“侃哥”,他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吹牛了。不信,你听我说说,没准儿你也会喜欢他! 就在前不久,在课间的时候。“侃哥”又开始吹牛了:“我去过法国、英国……”“真的吗?我可不相信!”  相似文献   

11.
父母的熏陶     
“星星,长大了你想干什么?”妈妈拉着6岁的儿子的手问他。“妈妈,我想当大款。”星星几乎是脱口而出。“为什么?”妈妈惊讶了。“爸爸说,当大款能有很多很多的钱。”过了几天,星星的爸爸也问他:“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要当医生。”“为什么?妈妈说,我们家不认识医生,弄不到好药。”这两次问话使星星的父母甚  相似文献   

12.
高秀娥 《课外阅读》2011,(12):121-122
三年来,他一直在我的班里,我看着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有主见、倔强的小男子汉;我看着他从一次次的“事故”中感受父母的“爱”;我看着他振奋过、冲动过、沮丧过、感恩过、流泪过,从他这里,我体会到了很多:成功、喜悦、沮丧、灰心、甚至是绝望,而我从没因自己的情绪而对他放弃过,我拿出了我的“真爱”来“拯救”他。  相似文献   

13.
朱姿 《中学生英语》2006,(10):22-22
color是“颜色”的总称,其拼写有两种形式。英国英语写作colour,美国英语写作color。作名词用时泛指各种颜色。英语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很多,同学们学过的有rcd,yellow,blue,orange,green,white,black,brown等。询问“颜色”是有方法可循的,你可要用心领会哦。  相似文献   

14.
杨立行 《家长》2013,(10):34-34,46
在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利用巧妙的说辞,让对方不得不接受你的建议,这就是英国心理学家欧弗斯托提出的“欧弗斯托原则”。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快餐店点餐时,当你对服务员说“我要一个汉堡、一杯可乐”时,服务员肯定会响应说:“好!您要一个汉堡、一杯可乐。  相似文献   

15.
编者手记     
小东 《中国德育》2006,1(10):96-96
曾经听梅子涵先生讲过一个英国作家写的童话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兔子说:“喔,这我可猜不出来。”“这么多。”小兔子说,他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大兔子的手臂要长得多,他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嗯,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兔子说。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他倒立起来,把脚撑在树干上…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说法:没到过伦敦,就等于没到过英国。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我从剑桥买了一张“伦敦一日游”的车票(火车、地铁和公交车优惠票价的“一票通”),乘火车50分钟后就到了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哈里·波特魔法生涯开始的地方。在《哈里·波特》的电影中,9站台和10站台距离很近,是由一排石柱隔开的,实际上,这两个站台是国王十字车站相距最远的两个站台。车站体惜民意,在两个站台之间的一面隔墙上挂起“93/4”的牌子,省得“哈里·波特迷”们四处乱撞,并表彰一下儿那个给英国带来滚滚财源的魔法小子。我没敢把脑袋撞向那面墙,只是使劲推…  相似文献   

17.
“少做点题”“多读点书”,这种呼声很多也很久了,但是,很多学校好像往往做得相反。语文课堂基本上是“讲堂”,课内课外基本上是“题海”。据我了解,很多中学生一个学期都没有去过阅览室,甚至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很少去过。必修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有几个学校落实了,又有几个学生读了几本名著呢?更不要说新课标推荐的那一长串名著了。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为,余老师得过很多很多奖。一直以为,余老师有很多人为他颁奖。曾听余老师戏谑:“我这一生给别人颁过的奖很多,但自己却没得过什么奖。”先生的一句玩笑话让我感慨万端。今天,在先生从教四十周年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一位在英国的朋友知道我喜欢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说要送我一件小贝 亲笔签名的球衣。我满怀感激地拒绝了。因为即使是在我最容易谜恋某人或某事的岁 数,也从来没有把沾过偶像身体肌肤之类的纪念品当成什么宝贝过。尽管我知道,在 英国本土,一件有球星签名的衣服是很贵的,能浪费很多英镑。  相似文献   

20.
看了这位教授出的题目,我联想到了我在英国学画的一段经历。它的时间尽管不长,却使我牢牢地记住了一句话:你的想法是什么? 初到英国,自然有很多新鲜感。当然最令人惊奇的是那里的教学方式。 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要我们自己画。我就等着老师拿石膏像来。谁知过了15分钟,其余同学都开始了,石膏像却没有。我举手问老师,老师回答道:“噢,你们中国还画石膏像吗?我们学校的石膏像早就砸碎了。”他见我很不明白的样子,便又解释道,“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模式,你得表现出你的想法是什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