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教科书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是直接给出的,学生即不理解为什么要提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也没有经历概念形成的提炼过程,甚至对概念的表述也是一知半解,只能是死记硬背概念而不能灵活运用。本文通过创设情境,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概念的内容以及其名称的合理性,也算是一次对概念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王晶晶  崔鸿 《考试周刊》2008,(12):178-179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前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学生形成与掌握生物科学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阐述什么是概念转变,以及分析中学生前概念的特点,结合生物教学实践,初探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丰富"和"修正"前概念,建构生物科学概念的策略.本文主要对由引发认知冲突来进行生物概念转变教学的策略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3.
<正>一、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分析学生对于概念学习,一般是首先通过辨别、抽象、假设、检验、分化、概括等心理过程,以概念同化或概念形成的学习形式获得概念意象."概念意象"就是人的头脑中与概念名称相联系的思维图象及描述概念的特征.显然,通过例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是概念的不完整的印象.其次,通过概念的知觉水平的应用,消除概念意象中不完整印象与完整概念之间的差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解题时出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真正掌握概念.对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本文从多种教学手段说明概念、多角度"说全"概念、多层次"说透"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况,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它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而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注重盲目地做习题,不重视数学概念的掌握,对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做习题不懂得从基本概念入手,思考解题依据,探索解题方法.这样的学习,必然越学越糊涂.因而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基于上述情况,怎样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显然,学生在教学中不能被"被动灌输".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关注数学的本质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6.
王飞  罗充 《考试周刊》2016,(15):161-162
由于生物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规律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在理解同一生物概念时会出现不同结果。在科学教育中,教育专家将学生头脑中存在的这些与现在的科学概念相悖或者是不完全正确的概念称为"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迷思概念"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概念的吸收,而且极容易诱发新一轮的概念迷思。  相似文献   

7.
郑花娥 《时代教育》2009,(7):136-136
学生有关物理概念的"前概念"是建构物理概念的最大障碍.对于"前概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反复强化、对比,让学生逐渐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本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始终把核心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尽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会出现"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概念学习方法。一、纠正错误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很多同学把池塘里的鱼作为一个物种。类似的蛇、羊等都被误认为一种生物。再如"呼吸作用"误解为"呼吸运动"等,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学习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9.
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石,具有抽象性、多元性、层次性、系统性等诸多特性.在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遵循数学概念本体的特质,也要研究学生获得概念的学习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探析概念的形成过程,发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引领学生深刻把握概念间的关联,让学生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由此,让学生获得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精准化建构"!  相似文献   

10.
"操作",包括外在的活动操作与内在的智力操作.在数学概念导入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经历复杂而丰富的认知过程,获得数学概念的丰富表象,促进对数学概念的表征.本文阐述数学概念导入教学中"操作"的设计:在"直线、射线、线段"概念导入教学中实施动手动脑式的"操作";在"相交线"概念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式的"操作";在概率定义的导入教学中实施分组实验活动式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始终把核心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尽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会出现"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概念学习方法。一、纠正错误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很多同学把池塘里的鱼作为一个物种。类似的蛇、羊等都被误认为一种生物。再如"呼吸作用"误解为"呼吸运动"等,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学习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当代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间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错误概念不但会妨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会导致产生新的错误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错误概念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由科学概念代替学生的错误概念,而必须依靠学生自己通过概念转变学习,实现由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尤其是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的研究就成为科学教学一项新的、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当前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常规的概念教学过于在意概念的定义,而缺乏对学生获得概念的真实方式的关注,从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发现学生可能持有的错误或片面的概念意象的基础上,通过"在给出定义之前,揭示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在给出定义之后,揭示概念内涵的丰富性"等策略,帮助学生纠正和完善概念意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两类问题学生"引发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点的思考,本文认为概念定义是数学思维的生长点,两类问题学生的问题出在对概念定义的理解,掌握和回归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夯实概念教学,本文就如何夯实概念教学也提出了一些不全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力臂"概念的教学困难长期以来,"力臂"一直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大难点之一.其教学困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1.在教的方面的"空降"现象教师难以向学生展示"力臂"概念的清晰、确切的物理意义,无法展示其对杠杆转动的实际影响,不能向学生明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只好将概念凭空地、囫囵地灌输给学生.2.在学的方面的"空心"现象即学生由于没有获得"力臂对杠杆转动影响"的相关物理事实的支持,没有获得相应的抽象概括、生成"力臂"概念的内部思维过程的支持,只能将"力臂"概念的学习退化为鲜有理解成分的、纯粹的记忆过程.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一旦面临新的或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认知背叛",如将力臂误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等等.二、几种难点突破的尝试与不足针对上述教学困难,不少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化解难点,突破"力臂"教学这一"瓶颈",目前见诸于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的教学尝试主要有以下两种:1.讲授练习式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教材中众多的知识点,是知识与知识,章节与章节联系的纽带.因此,概念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教师积极思索,不断探求,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对"枯燥"、"难记"的概念产生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是不容易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学生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那么,怎样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呢?教学实践表明,引导学生在自主辨析中学习,通过教师选拔,学生思考,同学交流,效果比较明显.下面以七年级"整式"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认识肤浅,那么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数学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些概念.新理念下的概念教学要注重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下理解概念,要关注学生对描述性概念的理解.在对概念的处理上,教师应根据教科书的要求,把握好对概念讲解的"度",不可给与过深的解释,更不要将旧教材中的概念提前强加给学生,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20.
基于立法授权和语言自身的"开放结构"等主客观原因,不确定法律概念在各类行政法规范中大量存在.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可区分为"经验性"和"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的具体化可通过引用证据加以证明,后者的具体化则一般需通过法律解释或价值补充等手段加以实现.行政主体对经验性不确定法律概念一般不享有判断余地,但对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所作出的具体化结论则应得到司法机关的高度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