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张卫中认为,城市中的外来者成为最有城市意识的作家.他们以非城市经历想象城市,丰富着城市文学的创作.曾庆江论述了新时期城市诗的演变.傅建安认为, 当代女性城市文学的孤独和内倾、放纵与颓糜传达了当代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尹岳斌则认为, 法国城市文学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卫中认为,城市中的外来者成为最有城市意识的作家。他们以非城市经历想象城市,丰富着城市文学的创作。曾庆江论述了新时期城市诗的演变。傅建安认为.当代女性城市文学的孤独和内倾、放纵与颓糜传达了当代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尹岳斌则认为,法国城市文学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明的城市诗,是2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郭沫若的《女神》及稍后的其他诗歌创作,在这方面的实践,可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在这一系列诗中,他由重视情感的表现,到重视感觉发掘,特别是重视新的感觉和经验的开掘,重视用“近代人的脑筋”对新的感觉与经验的发现与捕捉,从而实现了诗歌美学上的突进。其“雏形”期城市诗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感觉与现代性审美转变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新诗实现自身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郭沫若的城市意识与城市诗(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明的城市诗,是2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郭沫若的《女神》及稍后的其他诗歌创作,在这方面的实践,可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在这一系列诗作中,他由重视情感的表现,到重视感觉发掘,特别是重视新的感觉和经验的开掘,重视用“近代人的脑筋”对新的感觉与经验的发现与捕捉,从而实现了诗歌美学上的突进。其“雏形”期城市诗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感觉与现代性审美转变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新诗实现自身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诗意的都市日常生活书写到对都市人"存在"的沉思,于坚敏锐地捕捉并用独特的话语方式呈现着改革开放历史变迁中城市的物质膨胀与城市人的精神阵痛。于坚的城市诗是中国当代城市历史变迁的诗性记录。从20世纪80年代诗意的都市日常生活的书写到90年代对世俗化的都市人"存在"的沉思,于坚在诗人和诗歌生存日益艰难的语境下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持着诗歌的"原始承诺",坚信"诗是存在之舌",以独特的话语方式思索着当下城市平民的生存状况,挖掘着城市的精神内核,努力实现着从"地理"意义上的城市诗到"心理"意义上的城市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文学新时期上海先锋诗歌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形成了颇有声势的阵营:1984年秋季诞生的“海上诗群”,由默默、刘漫流、王寅、孟浪、陈东东、陆忆敏、郁郁等诗人组成;1985年春天由京不特、锈容、胖山、化石等诗人组成的“撒娇派”;由张小波、宋琳等人组成的“城市诗”创作也为上海先锋诗增添了色彩。  相似文献   

7.
近代城市由于私人汽车的发展而引发了形式的巨大变革。以交通与城市形式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提出“汽车时代”城市非人性的尺度、非可持续性的土地使用、能源和环保三方面的弊病,介绍了“后汽车时代”城市的概念和构想。其中小汽车共用和服务公交方式的土地开发可以克服个人小汽车出行方式的弊病,减少城市交通机动化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城市交通机动化向着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际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概念的形成入手,探讨了“学习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近年来涌现的“学习型城市”热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学习型城市”的兴起是国际终身教育理念当今发展的重要形式.它在我国的兴起对知识社会来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日前(7月29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认为,目前中国城市出现部分大学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向地方城市流动的新趋势,我国应大力改善二线、三线城市就业与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特点日益突出,处理好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成为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公刘 《新读写》2011,(1):49-49
自古至今我国诗人喜欢从大自然中寻觅诗情,很少将自己的笔触伸向喧哗的城市。但是,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别开生面的“城市诗”登上了诗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理应在“城市诗”创作方面倾注更多的心血,不妨让我们看看公刘作于1956年的这首《上海夜歌》。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管理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城市的消防和治安上,加强预防,并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在城市组织管理上,加强户籍、卫生、绿化工作,展现了汉代城市管理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3.
我们向往城市,我们居住在城市,可是我们偏偏最不理解它。城市规划的专家吴良镛先生告诉我们,世界上竟然有1000个作家,做出3000条对城市的引文,洋洋大观。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已经迅猛发展,我国应奋起直追,应对城市重新认识,对城市科学重新阐发。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得到推进,普通市民对其息息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美感的呼声日渐强烈。当代多元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必须既要表达出城市发展及社会文化等要求,还得满足新时期市民的审美观念并使其安居乐业。这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不仅要从空间物理形式上进行考虑,更要塑造空间美感。本文即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美感进行设计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工会建设“职工书屋”,办了一件满足职工精神需求、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好事、实事。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职工队伍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吸收大量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的同时,也接纳了从农村走进城市、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的农民工。后者在人数上和发展看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他们不仅要劳动挣钱、养家糊口,而且有提升自我、融入城市的需求。提升途径、融入条件是什么?惟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高的技能、培养更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和谐城市是新时期面对诸多城市问题、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对所能获得的国内有关和谐城市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和谐城市的内涵、特征及其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和谐城市是合理的、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和谐社会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为我国的城市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加强和谐城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利于我国城市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古人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对于我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入剖析后认为,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天人合一”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的思想基础,并继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重大理念之一,也是新时期我国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的道路。城市管理体制,也务必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推进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阶段性基础以及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立足现状、根据问题导向,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总体指引,提出了加快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八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更新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期间往往忽略城市化的延续、城市脉的传承。针对现状,以城市更新的原理深层次地剖析城市发展的本原和内在机理,以及在城市更新中理清城市物质形态,城市经济和社会化三的关系,探讨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得失,力求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拱卫京师的诸陵县,与长安城联系紧密,是我国最早的卫星城市。本文阐述了诸陵县的设置和徒民,并分析了诸陵县移民的结构,诸陵县的特殊地位,详细论证了诸陵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认为这种在中心城市周围置建卫星城市的作法,是对我国历史上城市建设布局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