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皖西翁墩剪纸艺术的源头分析,这门艺术是皋陶文化和楚文化等皖西历史文化艺术在当代的一种再现。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崛起和发展历程,都摆脱不掉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等各因素的影响,皖西翁墩剪纸艺术也不例外。皖西剪纸艺术的发展年限并不长,真正的弘扬和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一门满足百姓审美精神需求的艺术,皖西翁墩剪纸艺术最为突出的用途为装饰。  相似文献   

2.
“全国皋陶文化研讨会”于5月7日至9日在安徽省六安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六安市皋陶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十省市的60余位专家、学者在会上所提供的论文中,就先秦史、考古、古文字、法制史、文化人类学、民俗和神话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研讨。 关于皋陶及其后裔。以往不少人对皋陶是人还是神,或是传说中的人物,抱有不同的看法。会上不少学者认为,《尚书·皋陶谟》、《竹书纪年》等史籍中有关皋陶的记载,应当是基本可信的。皋陶是生活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与禹同时期的一个东夷族的首领,(女匽)姓,古名咎繇,父名大业,母名华,是少昊的后裔。据史载和考古发掘,古东夷部落中较早融入华夏集团的有四个分支,皋陶族系是其中一支,曾先后活跃于以曲阜为中心的山东一带和淮河南北的广大地域。其后裔有英、六、蓼和群舒,其中“六”分布“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六安又有后人所传的皋陶墓和祠,可见六安与皋陶族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皋陶是我国司法之祖。以往不少人认为,我国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有法制。会上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法制,而皋陶就是我国古代司法之祖。《左传·诏公十四年》引《夏书》云:“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竹书经年》也有“咎(皋)陶作刑”的  相似文献   

3.
六安考释     
新石器时代,六安地域即有人类活动。远古时期,六安这地方属于以有巢氏族部落生活区,商周时期,皋陶后裔偃姓部族活动和聚居地,境内先后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和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六安的文史在江淮文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皋陶谟》是舜、禹、皋陶等在讨论会上的发言记录.当然这是后人根据传闻整理出来的,文中明确地交代了“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文中主要记叙皋陶等的议论,又是其治国安邦的宏论,所以本篇取名为《皋陶谟》皋陶提出要继承尧的方法去治理国家.因为尧是贤明的君主,在各方面都给人们树  相似文献   

5.
皖西民歌指的是流行于六安一带的民间歌曲,皖西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语言文化孕育了皖西民歌内涵丰富的风格特质。基于皖西民歌内部音乐风格的差异,拟将皖西民歌分为两大音乐方言片:江淮方言片(包括六安市区、舒城、霍山)和中原方言片(包括霍邱、金寨、寿县),并从语言和音乐的角度分析了它们的风格差异。对皖西民歌音乐表现形式、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也进行了分析,它们共同构成了皖西民歌的风格特质。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寿县古称寿春、寿州、寿阳,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在独具魅力的楚汉文化浸润下,在一代又一代教育先贤的传承下,寿州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开放出无数朵绚丽的文化之花。循理书院就是这满园春色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沂蒙文化是以《尚书·禹贡》“淮、沂其义,蒙、羽其艺”而命名的区域文化,她是海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上古传说时期的太昊、少昊、大禹、皋陶、伯益是沂蒙文化在这一断限内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研究和事理的推测,"伯益是皋陶之子"这种说法值得乖新商榷.大费就是伯益,伯益和柏翳足一人而非二人;但是皋陶不是大业.因此,伯益也就不是皋陶之子.  相似文献   

9.
华夏民族的刑法不是皋陶创制的.尧命"皋陶作士",是部族战争因素影响传统法制的重要体现,尧舜禹希望借重皋陶所在涂山氏部落的力量,维护部落联合体的安全,同时维护正在兴起的部落联合体首领的权威.作为华夏部落联合体的第一个刑官,皋陶为传统法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寿县地名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其中凝结着寿县深厚的人文积淀。文章主要针对寿县地名文化进行尝试性探索.试图挖掘出寿县地名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地名中反映的寿县人的宗族文化、历史事件、民间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生活等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保护与开发地名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马姓的由来     
马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的偃皋陶。战国时,赵奢之孙马服兴去“服”为马姓,举家迁扶风茂陵,扶风为马姓郡望。马姓虽然人口众多,但却同姓不同宗,其主要原因是回、清两族命姓方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名片是现代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于现代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寿县城市文化定位中存在的问题,打造新的寿县城市文化名片十分有必罢。结合寿县及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出寿县为“淮河流域第一历吏文化名城”的概念,并就这一概念的必要性、理由及内涵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晋宁石寨山发现滇文化墓地 在对晋宁县晋城镇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战国至西汉晚期的墓葬三十六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铜、金、铁、陶等文物近千件,其中以执伞铜俑、桶形贮贝器和立牛微形鼓等较有价值。这一发掘对云南滇池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夷集团是秦汉间所称的上古时代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之一,分布在今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地区,包括太昊、少昊、颛顼和蚩尤等诸族系,他们在诸多方面创造了领先于其他集团的灿烂的文化成就,主要包括伏羲作八卦、颛顼"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以韶乐为代表的东夷乐舞、史前最发达的制陶技术和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陶文等;在中国上古三大集团中,东夷集团早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五帝时代,而于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时代率先脱离史前社会进入国家社会;东夷集团在五帝时代和夏初的夷夏联盟中占据重要地位,虞舜、皋陶、伯益和后羿等东夷首领在夷夏联盟中与华夏集团平分政权.但在战国以后所形成的"黄河中游地区(中原)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摇篮"等观念的影响下,东夷集团在中国上古史中的重要地位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东夷文化落后论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传统的东夷文化落后论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东夷集团在中国上古史中的重要地位应予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楚国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其都城经历了早期的丹阳、中期的郢、后期的陈和寿春三个阶段,除了河南淮阳的陈城外,其余三都的地望和范围都还存在问题。最早的楚都丹阳目前还无考古遗存可寻,从《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的丹阳来看,其地望当在陕西商县的丹江北岸。楚都郢所在有湖北江陵纪南城和宜城楚皇城两说,从《左传》记录的楚巴战争所涉及的地名分析,当以纪南城说为是。最后的楚都寿春,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就在今安徽寿县城关,但其范围仅比今寿县旧城略大,过去的认识有误。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代以来大量金文文献在安徽境内出土,截至2010年10月发表的资料:安徽共出土金文资料243件,其中宋代3件、20世纪以后240件;出土地域涉及省内25个地区,其中寿县出土163件,居各地之首。安徽金文的发现、著录及整理,为认识安徽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可靠的文字依据,为研究楚、吴越历史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自宋代以来大量金文文献在安徽境内出土,截至2010年10月发表的资料:安徽共出土金文资料243件,其中宋代3件、20世纪以后240件;出土地域涉及省内25个地区,其中寿县出土163件,居各地之首。安徽金文的发现、著录及整理,为认识安徽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可靠的文字依据,为研究楚、吴越历史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自清光绪年间形成且具有代表性的完整工艺以来,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成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陶艺品种,享誉海内外。地处边疆的建水为何能产生、发展出建水紫陶这样一种工艺独特,文化内涵丰厚的陶艺品种,文章从建水的文化源流、建水窑的传承与发展、建水紫陶工艺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儒家经典<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说的是人民是宁国兴邦之本.<尚书·皋陶谟>记载舜帝与皋陶、大禹讨论政务,皋陶说:"在知人,在安民."大禹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这里的"安民"在大禹看来是为政的宗旨,民生关乎社稷.上古的帝王们已经清晰地意识到"治国尤须安民".而从今天的社会架构中剖析,所谓"安民"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解决黎庶的后顾之忧,保障生活、安定民心,方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寿县楚文化以及对寿县楚文化艺术特征分析,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们发掘、总结出当代寿县人民应继承和发扬寿县楚人的精神,拓展寿县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启迪当代艺术设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