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四川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大省,也是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红色旅游资源是四川革命老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潜在优质资源。客观审视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总结红色旅游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找准当前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四川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充分开发和优化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的整合力;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搭建立体式的宣传平台,扩大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播力;打好红色旅游资源的组合拳,凸显红色旅游文化的生命力,这是新时期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2.
河南红色旅游发展透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色旅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创造。国家旅游局已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 ,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并以燎原之势红遍华夏大地。本文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对河南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打造河南红色旅游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红色旅游是近几年我国国内旅游的新发展点,其独特的旅游吸引点以及旅游资源的历史情结性使得红色旅游市场火热,全国范围内开发红色旅游、组织红色旅游线路成为旅游热点,同时也产生重复开发、简单模仿、市场竞争无序的现象。红色旅游的秩序化、体系化、市场化以及区域化运作成为必要。红色旅游区域产业集群即是红色旅游区域产业化运作的体现,旨在提高红色旅游区域资源开发的整体性、产业化,提升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必要性的分析研究,构建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分析其内在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对策.为红色旅游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红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红色旅游资源。江西的红色旅游资源众多,进行合理开发才能发展江西旅游经济,又能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安徽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全国红色旅游经济产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升级以及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较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国内其他红色旅游发展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经验,结合安徽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深度开发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有丰富的垄断性红色旅游资源,如何把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对于实现江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针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现状,提出了深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5年红色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区域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在分析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探讨开发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开发对策,为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百色市是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的中心。对于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评价是红色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文章对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同时,为了更客观地评价百色市的红色旅游资源,采用了对比评价法和市场需求价值分析,对百色市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定位,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百色市的红色旅游资源,为百色市的红色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江西素有"红色土地"之称,红色旅游资源远近闻名。对江西省红色旅游现状进行研究后发现:江西红色旅游发展起步比较早、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地缘优势强、消费吸附力较强,可谓是具有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此,今后江西红色旅游发展应发挥优势、抓住机遇,以推动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旅游产品。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活动方兴未艾,但在交通、管理体制、产品深度开发、专业人员培养等方面存在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加强政策扶持、加强宣传推广、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红色旅游接待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在旅游产业化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品种众多,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巨大。但红色旅游发展还不够均衡,红色旅游资源有待整合,红色旅游文化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对此,要从资源发掘、技术创新、项目开发以及业态融合等方面入手,放宽视野,加大产业化运作力度,使河北省红色旅游能够持续健康地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省、市各层级共同努力、合力推进。在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战略构想的背景下,规划潮州红色旅游发展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潮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现主要存在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客源市场相对偏狭、品牌知名度低、红色体验项目不足等问题,据此,潮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须有更为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在具体施策方面,应编制专项规划、定造红色品牌、创新体验产品、拓展旅游市场、强化区域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重庆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重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红色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活动.重庆作为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拥有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产品是“红岩联线“.按照目前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和资源现状,重庆市在红色旅游发展中按照以“川陕渝红色旅游区“这一定位,突出特色和重点,增强红色旅游产品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此,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江西于都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红色旅游.即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着力打造和宣传红色旅游品牌,注重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发展旅游.通过不懈努力,于都红色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于都红色旅游起步晚、底子薄,因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够深入,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因而,于都县要争取红色旅游投入资金以及要深化红色旅游内涵才能使红色旅游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阿坝州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对于打造当地藏羌文化走廊,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概述了阿坝州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分析了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国内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在收集和分析大量红色旅游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基础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研究两大部分入手,总结了红色旅游概念界定、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功能、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红色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红色旅游解说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国内红色旅游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未来红色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韶山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优势及问题进行分析,得出韶山市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底蕴深厚,但同时也存在旅游资源创新性、旅游市场营销精准性、旅游利益共享协调性不足等方面的发展阻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韶山市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即通过创新红色旅游产品、数字化红色旅游资源、合理估算旅游容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实现韶市山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桂西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已成为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百色市为例探究百色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确定百色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构思,将促进整个桂西红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丹东,抗美援朝时期城市名为“安东”,当时作为东北大后方支援前线的前沿城市,200多万志愿军和几百吨军需物资都是经过这里源源不断运送到朝鲜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重大贡献。丹东红色旅游资源涉及中日甲午战争、东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文章梳理丹东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合理使用数字化技术充分展示出丹东红色旅游文化的独特内涵,从挖掘凝练红色资源主题、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体验、拓宽红色文化宣传渠道等方面提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高质量实现丹东旅游产业与文化事业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旅游业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很多省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重点发展产业来发展.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指向.江西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大省,被称为"红色摇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着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战略意义.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况和分布、在了解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江西省发展红色旅游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