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顺华 《考试周刊》2014,(86):49-49
学生是教学活动体系的重要构建"部件"之一,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紧扣学生、抓住学生、调动学习、发展学生,才能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完美结合",达到教学合一、教学相长的目标。主体特性有效运用、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内涵。作者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体会,谈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特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边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其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和评判"依据",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环节、实施的教学手段、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围绕学生主体特性这一实际进行的.教育学认为,学生主体性实际就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但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强调和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忽视和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学生主体"样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当,不仅不能为新课程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还会影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是合理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样式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6.
王晓鹏 《科学教育》2007,13(1):68-70
本文论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它阐明了主体与主导的辨证关系,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等。同时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7.
王志光 《辽宁教育》2012,(15):62-64
"自主、合作、探究"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的"教"向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这是当前课堂教学在方式方法研究上的热点和关键点。关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韩清林,  相似文献   

8.
陈广东 《教书育人》2013,(10):35-36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媒介,是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的纽带。正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才实现了教师面向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所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数学教学活动,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随着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逐渐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得以凸显,而教师"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应怎样体现成了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巧妙应对他们的各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徐勇升 《教师》2015,(4):59-60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活动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把知识内化为信念、意志、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力,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结合教学中的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主体性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教师向教学对象要求的学习行为的主体,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亦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在以传递知识为基础的师生全面交往过程中,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师生之间和谐共进、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活动。本文以学生主体性内涵为出发点,分析了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内涵及特点,并对外贸英语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锡铭 《考试周刊》2012,(42):135-135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以人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活动过程是由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把教师和学生从一种"客位"的生活状态转向一种"主位"的生活状态.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应该具有: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学习系统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有序性、成员行为的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等特点.课堂,就是教学主体通过交往和对话构成的一个学习共同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舞台,是教师和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角色转变的实验研究.在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体现,主体是学生,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思想,改变过去"教师是教学的主宰"的陈旧思想,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会学数学,而不是以往简单纯粹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构建要素之一,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心"。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展现学生主体特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主体特性的培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要求。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宰"地位,"高高在上",学生处在被动应付的"从属"地位,"唯唯诺诺"。教师"居高临下",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训导"。学生主体特性受到  相似文献   

17.
对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教学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只有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学影响和教学效果才能得以实现.增强学生是学习应用和发展主体的观念,发挥他们的参与积极作用,进而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思想.主体作用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只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和投入学习的自觉性,是英语教学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了如何在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白霞 《甘肃教育》2014,(20):54-54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0.
彭光芬 《贵州教育》2008,(15):46-47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齐听讲"的教学观念已被"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所取代.但是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探索.通过多年的地理课教学,笔者认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