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云红 《时代教育》2008,(2):139-140
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认识离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导向,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师大建校 10 0周年庆典大会上提出的“教育创新”重要思想 ,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进行教育创新 ,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质量。”怎样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质量呢 ?江泽民总书记要求“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通过改革 ,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自从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相似文献   

3.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试图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与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等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表明应该根据大学教育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规律,充分调动师生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兼顾,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五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深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能否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尤其是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是关键。为此,必须嗣绕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推动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服务方向、目标定位、育人内涵、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的转变.从而确立与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加强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在于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创新,这就使得新课改一定要适应这一路线: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手,创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及其素质特征,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是:推动教育创新、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理念;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办学方式,改革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模仿,轻创新"、"重学校,轻企业"等问题,影响了改革的成效,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应加强理论研究,切实理清影响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坚持人才培养质量为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切实探索出适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英教育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根本是高质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精英教育不会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而改变.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应坚守追求卓越的精英教育理念,而不能偏离质量的旨归.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培养模式和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可通过联合协作、分段贯通、学科交叉,推进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教学工作三项创新和四大建设,构筑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制度与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校通过不断深化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改革,完善了课程管理与评估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总结产学研改革的经验,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教学形式,行业认证和上岗职业资格培训等方面合理规划,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五年制高职动漫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集美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学校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卓越计划",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着手,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的全方位创新,着力构建面向各类学生、多样化的高等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视角出发,构建既符合财经类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所构建的“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财贸特色,有助于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创新型大学发展的推进以及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学分制的改革是通向科学、高效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跨入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改革进展缓慢,严重地束缚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快速、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学分制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化、高效化的改革进程,已成为高等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和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福建农林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形成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通过实施"四项优化"和"七项措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推进,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工科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根据西安工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使专业建设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为我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根本意义。传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四大弊端。深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当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调研论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制度创新,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改革教学评价,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实现从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养成的转变,成为大多数高校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的方向和重要途径。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深化培养体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途径、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在比以往更加关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我们推出《尝试教学专辑》,是出于一种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价值判断。当前无论是实施素质教育,还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8.
推动产学研结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从办学实际出发,推进产学研结合,通过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和机会,使学生专业素养与思想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应用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人才培养道路,一直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研究,再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并在教育信息化这一大教育改革环境下,提出了现阶段适合我国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师资力量、信息化平台、教学方式三方面的改革,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信息化、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校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承担"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国家教改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为契机,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在各个层面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实践,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特色突出,整体优化"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及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