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毕立立 《考试周刊》2013,(49):171-172
现代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规训的事实和追求自由的目的之间的矛盾。自由是教育实现个体发展的基本追求,在学校管理中规训无处不在。受教育者的主体自由在规训中被消解,自由的权利和主体的发展在规训中被压抑。  相似文献   

2.
福柯通过对18世纪以来的学校教育中的规训权力及规训技术的系谱学考察,揭示了学校规训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既规范人的行为,也规训人的精神,其在使学校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福柯通过对18世纪以来学校教育中的规训权力及规训技术的系谱学考察,揭示了学校中规训与惩罚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既规范人的行为,也规训人的精神。规训与惩罚教育在使学校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规范化教育的是一系列新的规训规则与惩罚手段。班级中的规训与惩罚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的封闭、班级成员间的层级监督、规章制度的控制和活动的单向度。  相似文献   

5.
学科规训权力:教育微观技术的实践奇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规训权力是社会规训权力的集中体现,学科规训权力正以其无微不至的方式和力量渗入人的每一条毛细血管和思维中,并以其极具效力的方式实行社会控制与监督功能。这种权力的实施,借助于微观教育技术——如身体控制及训练、空间编排、监视、规范化裁决等和微观教育实践——方式如书写、检查、考试评分等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6.
课堂中的表扬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行为和认知的赞扬和肯定,更是一种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手段,如果他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由,就会表现为一种标准化和生产性的规训方式。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知识和权力“共生”关系在教育中的运作载体,这也为表扬的“规训化”提供了环境基础。这种规训的形式主要通过“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陈璐玭 《时代教育》2009,(7):213-214
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和生存的政治技术--规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和规训与惩罚有关的政治、权力等方面的问题.而伴随着现代社会规范化教育的是一系列新的规训手段与惩罚手段.本文将结合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操练驯顺的肉体的方式及规训的手段两方面的理论来审视现代教育中的规训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出发来理解他把规训时代的学校当作"监狱群岛"的论述,进而阐述他的规训时代的教师观:教师是整个社会规训机制的一个环节,也是规训机制的一个雇员,他处于监督和被监督的地位;教师的职能是对学生进行规训;教师进行规训的主要手段有空间分配、对活动的控制、创生的筹划和对力量的编排;教师进行规训的策略是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检查。  相似文献   

9.
网络休闲是依赖现代科技发展而来的新型休闲样态,已日益演化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休闲现象。从福柯规训权力理论视域看,网络中经常出现的“猜你喜欢”等精确推送,实质是网络平台运营商(或广告主)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对网络休闲展开的“规训”。后者的发生包括设置标准、划分对象、规范行为和内化标准等环节,相应的内容涵盖休闲知识的掌握、休闲空间的分配、休闲活动的控制和休闲权限的赋予。相较福柯规训权力理论视域中的社会“规训”现象,基于网络社会发生的网络休闲“被规训”,呈现规训时空的即时化、规训对象的符号化、规训手段的多元化以及规训目标的资本化等特征,并在层级监视、惩戒裁决、效果检查等方面具有自身实践逻辑。基于以上分析,可从破除成见、建构机制和营造生态等方面超越,从而更好地推动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规训是一种伦理行为,它是以伦理空间中的条格化和网格化来固化人们交互时间、交互行为,最终达到控制人们思想和行为目的的重要方式。规训的产生是基于自然现象下人伦崇拜的重要延伸,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的必然结果,也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矛盾的必然要求。通过规训,人们会产生对整体性社会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杨明  吴航 《幼儿教育》2012,(Z3):24-27
与其他教育机构一样,幼儿园也是一个充满规训的场所,教师通过诸多手段对幼儿的身体和精神等进行着规训。通过对武汉市某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观察,发现教师此时在规训方面存在误用和滥用等问题。幼教工作者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合理使用规训以及加强实践反思等三个方面寻求改变。  相似文献   

12.
规训是福柯对其权力——知识理论建构的中心词。学校是规训技术的最初起源地之一,教育活动利用规训技术对学生的行为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学生行为实施的这种管制不是压制性的,而是借助于一套与正常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标准和价值以及标榜着仁爱和科学的知识网络而发挥其作用。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机制等规训技术在课堂领域有其适用性,并发挥着一定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规训的校园监控是一种温和的校园管理方式,校园监控产生的象征权力机制是其在教育场域的具体产物。历史地看,敞式建筑、单视监狱、全视监狱是校园监控三种延异状态和体现。从科学范式的立场思考,这种规训技术在可见的未来难以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需要从教育视角出发进行检视,从校园监控技术本身、制度与道德层面重塑校园监控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班级场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领地.班级是由学生构成的独特的社会组织,教师以局外人的身份涉入班级组织.规训现象在班级场域中已然泛化,教育的本真诉求被掩盖.班级场域中的规训主要体现为偏控制性的规训.从对身体的摆布和监视、对言语的设置和控制、对精神的干预和规训三个维度揭示班级场域中存在的对学生的控制与规训现象,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继而进一步指出矫正性的理想教育构型.  相似文献   

15.
"规训"与"身体规训"是两个含义丰富的概念,需要重新梳理和界定。身体规训与体罚、自由、尊重、养成教育等相关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与区别。身体规训不同于体罚,它们在实施目的和实施手段方面都有着本质差异;身体规训与自由之间存在必然的张力,它是人类真正实现自由的平衡砝码;身体规训与尊重必须保持辩证统一,只有两者相互限制,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身体规训与养成教育是外在强化与自我内化的完美结合,它们需要在教育中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身体规训的合理性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身体规训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身体规训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蕴藏着身体规训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6.
规训是一种通过监视、纪律、检查等手段对人的身体和灵魂进行控制的权力技术。中国监狱的规训性惩罚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末的监狱改良运动。民国以后,随着"感化主义"教育、劳动改造的发展而得到发展。中国监狱的教化观从而实现了由传统"暴力性惩罚"向"规训性惩罚"转变。监狱的规训性惩罚在现代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揭示了现代监狱未来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揭示了近现代社会运转中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澍  杨进 《中学教育》2010,(4):31-34
纪律之于人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学校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任务;学校一般在知、情、行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然而其中却存在着通过灌输、诱惑、惩罚等手段规训学生,混淆纪律教育和规训的现象。因此,必须对纪律教育和规训进行区分,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规则、累积学生的积极情感经历和扭转对学生的人性假设,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中外学界多着眼于教育本身来分析狄更斯小说中的教育书写,却鲜少关注教育书写与叙事进程之间的内在关联,因而忽略了“教育”作为一大动因在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狄更斯在《艰难时世》、《董贝父子》和《我们共同的朋友》中,以英国19世纪的实物教学课、赞助人制度和教师培训机制为原型,全面展示了维多利亚时期教育规训在课堂教学、课堂外规范化管理和检查考试等环节中的运作过程。上述三部小说中的教育规训从人物和情节两方面推进了小说的叙事进程。教育规训不仅塑造了具有主题性特点的人物形象,从而推动人物实现揭露规训教育弊端的主题性功能;而且成为介入小说情节的“不稳定因素”,颠覆了实施规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二元权力关系,进而改写了整部小说的情节走向。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话语规训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于一定的权利技术(如课堂常规、奖惩、课程知识等),主要以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形塑或培养的一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规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过犹不及的潜在性危机。通过不同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话语的呈现和解析,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状态。要转化过度教师话语规训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善"用规训,巧用机智,辅用师魅,重用对话。  相似文献   

20.
规训是对人进行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权力技术。规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与泛滥导致教育的规训化,后果是人被物化。影响学生的和谐发展,造成师生关系疏离冷漠,导致教育环境的浮躁,与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