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结合宜昌首例状告政府行政不作为案件对行政不作为诉讼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本案件的争议焦点——不作为诉讼的举证规则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 8项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不作为是否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呢 ?行政机关不作为侵权应如何提起诉讼呢 ?本文以具体案件为例 ,对此类案件进行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8项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不作为是否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呢?行政机关不作为侵权应如何提起诉讼呢?本文以具体案件为例,对此类案件进行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行政法与民法日益交融的背景下,行政不作为与民事侵权共同致害的责任分担问题日益凸显。相关司法解释借鉴《民法典》1198条2款,将行政不作为赔偿责任定性为补充责任的做法,不仅存在引发行政不作为赔偿责任规范体系性冲突等法理缺陷,也面临行政不作为赔偿责任范围、数额难以确定等实践难题。在构建行政不作为与民事侵权共同致害责任分担的法理基础时,行政不作为可解释为同时违反公法义务与私法义务,并将行政不作为赔偿责任解释为违反私法义务的侵权赔偿责任。基于充分保护民事权益、维护行政权独立等制度目标,责任分担应以按份责任为原则,连带责任为例外,并区分行政不作为违反公法义务的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5.
行政侵权和民事侵权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侵权行为,其承担责任的主体和归责原则都完全不同.但是在实践中,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共同侵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对于这类案件的赔偿责任的分担,法律甚至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实际处理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以一个典型的案例为出发点,拟从行政侵权与民事侵权的特点、归责原则等方面来阐述作者对这类案件赔偿责任如何分担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对行政不作为案件的举证责任规定过于简单、片面,并且存在问题,在实践中不易操作,因而有必要进行完善。从行政不作为和举证责任的有关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告对行政不作为负举证责任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应该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因而在以后的立法修改中应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赵丽 《天中学刊》2007,22(3):34-35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伤害赔偿责任与途径,它为处理学生伤害赔偿案件提供了法律标准,但也存在主体不明、法律适用难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行政聘偿制度已经凸显出许多缺陷,很难满足行政赔偿司法实践和保障人权的需要,应当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确立以公务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危险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将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扩充到国家赔偿法的行政赔偿范围之内。完善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实现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电网企业法律案件纠纷的数量,基本上呈现逐年较快增长的趋势。其中,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占总案件纠纷将近一半。这凸显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管控迫在眉睫、重于泰山。针对违章建筑、高压作业经营及钓鱼竿等三类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电网企业、电力监管部门、规划部门应有效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行政管理的宗旨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决不应损害其合法权益.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不作为现象还时有发生,行政不作为国家应赔偿非常有必要,建立这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1.
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面临的信访案件呈现复杂多样、处理难度大的特点。涉检信访终结机制应采取分类终结模式,对司法性的涉检信访,采取司法化模式,对于行政性的涉检信访,采取三级终结形式,对国家赔偿类涉检信访,采取报告备案方式。同时,建立相应的保障协调机制,确保信访者权利能够得到实现、终结涉检信访案件有效退出。  相似文献   

12.
法人精神损害赔偿是近年来侵权行为法中的热点问题。但主流学者的观点似乎倾向于认定法人没有精神损害赔偿,特别是我国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法人不能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我国《侵权责任法》虽没明确规定,但对法人是否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从实质意义上讲,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因而造成法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合法的、充分的保护,致使其生存出现危机,环境面临恶化。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同样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同样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应同样依法独立享有精神损害赔偿之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确立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保护了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进行裁决有了法律的依据。但这一制度在实务适用中仍存在不足,需从损害赔偿适用范围、条件、义务主体、请求时效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多了起来。学术界虽然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直被严格限定使用,这导致许多受到精神损害的当事人并不能得到法律的救济。这也体现出我国目前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本人认为应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增加严重违约行为和侵害贞操权行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增加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对受侵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力,完备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增加非法人组织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许可补偿是行政主体在法定情形发生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给行政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予以合理补偿的制度。行政补偿的性质是行政主体的法定义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是行政许可补偿构成中的重要要件,需要通过司法解释界定公共利益概念。合理补偿是行政许可补偿的标准,但关键是要通过科学民主的程序来保证合理补偿标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因旅行社违约造成旅游者精神损害问题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立法上、法学理论界、司法实践中大多不认可违约之诉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法理上的价值。借鉴域外法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我国可将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合同法保护领域,并在立法上明确该类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适用情形及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是从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对社会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是程序上的公正,通过中外诉讼模式的比较,对建立程序公正,提出一些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法律现象和后果影响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原则作为切入点,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一般原则和实践中的赔偿情形进行探讨,并从实践角度对《侵权行为法》提出了立法和司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产品责任中的引入,为充分保护受害的消费者的权益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法律后盾。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经营者对产品的局部欺诈行为为法官进行法律的实用提出了新的难题。有鉴于此,特对产品的局部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削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20.
显失公平作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原因,如何认定,包括《民通意见》72条在内的诸多法条规定并不详备。司法实务中一些特殊因素的考量,对具体案件的公正认定,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